執政黨如果能夠在推出「治標方案」的同時也能談一談「治本方案將會如何規劃」或是「治本方案目前的進度如何,下一階段的成果將可在若干年後驗收」,不但可以讓納稅人減少「又是治標不治本的爛政策/浪費納稅人的錢」之類的抱怨,也等於間接提升民眾關心公共議題、思考公共政策的風氣。
當一個問題大到成為公共議題,往往都是複雜的、多面向的、影響到很多人的利益的;換句話說,關於公共議題很難有完美解;多數的解決方案要嘛治標、但長期而言無法治本,甚至根本是飲鴆止渴;要嘛可以治本但是曠日費時,而且會根本性地衝擊現行制度下既得利益者,所以推動時會產生極大的阻力。
比如說,關於房屋貸款,真正的核心問題不在於「自備款是不是太高」、甚至不是「房價是不是太高」,而是「民眾能不能以合理的費用找到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窩」。為什麼台灣不能有很多便宜的國民住宅?為什麼在台灣的無殼蝸牛無法像某些歐洲國家那樣,不買房也能安穩過一生?
又比如說,關於助學貸款,不是利率或繳款期限,而是政府的產業結構(政府希望有多少人學什麼)、人力資源配置與教育政策。為什麼要鼓勵/誘使這麼多不擅長也不喜歡的年輕人去花這麼多錢拿那些效用不大的大學文憑、然後晚上打工、白天上課打瞌睡,白白浪費那些年?
又比如說,關於幼兒托育的問題是「少子化」這個議題中諸多面向中的一項;而「托育費用」又是幼兒托育項下的一個問題。年輕家長們的共同痛苦是:為什麼必須加班到這麼晚、而且還領不到應有的加班費,然後把薪水付給其實也很辛苦加班帶孩子的幼兒園?
總之,所有的公共議題總錯綜複雜;越是根本的問題越難解決、越是治本的方案越難推動。於是治標的政策總是多於治本的政策。
當政府推出各種的優惠~~比如說房貸自備款的降低、助學貸款繳費期間的延長、托育費用的補助等等,直接獲利的人當然額手稱慶,在野黨則是強烈批評「政策買票」,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費用全民買單」。
關於公共政策,身為一個納稅人,筆者對於「全民買單」這四個字並不反感,也不會天真地期待有什麼單一又速效的根本解。只要不是那種貪污弊案或是「錯誤決策比貪污更可怕」的情形就好。筆者比較關心的是:「政府在推出治標方案的同時,是不是也有策略、有步驟地推動治本方案」?
執政黨如果能夠在推出「治標方案」的同時也能談一談「治本方案將會如何規劃」或是「治本方案目前的進度如何,下一階段的成果將可在若干年後驗收」,不但可以讓納稅人減少「又是治標不治本的爛政策/浪費納稅人的錢」之類的抱怨,也等於間接提升民眾關心公共議題、思考公共政策的風氣,還可以反擊反對黨「政策買票」的批評。這樣一舉數得的事情,就看執政黨有沒有心去落實執行了。
作者 / 吳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