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台灣人「機會成本」的觀念薄弱,所有理性的公共政策也就淪為民眾無的放矢的批判。
天氣炎熱,冷氣機直開,即便前一陣子南部大雨來襲,各地稍微降溫,學校辦公室裡的門窗依舊緊閉。有人主張「非核家園」,有人抗議「火力發電」、拒絕PM2.5,但從未想過世界上真有如此好康的事,我們可以一直享受冷氣耗電,卻不用付出節約用電或燃煤發電造成空汙的代價嗎?
媒體專題報導「直擊全台水庫乾涸現場,曾文水庫一度僅剩2%」,道出極端氣候下台灣面臨缺水的窘境。更發人深省的是,如果政府在六月初乾旱時斷然採取限水政策,台灣民眾、鍵盤專家們又會提出怎樣的長篇大論來「指責」政府限水的不是?
梅雨季水量不豐沛、旱季拉長的異常天氣,顯示氣候變遷不再只是南極崩裂的冰山一角,而是出現在你我身邊的真實情況,台灣也無法倖免進入「水耗竭(浩劫)」時代。
六月初乾旱時,北部石門水庫的水位下降7層樓、露出龜裂泥地;南部水命脈曾文水庫,有效蓄水量僅剩1022萬立方公尺,水量一度剩下瀕臨見底的2%;供應農業的烏山頭水庫,有效蓄水量掉到14%;位於中上游的六甲夢之湖,更出現難得一見的乾裂大地,觸目驚心景象,讓人見識大自然的威力。
更慘的是,根據氣象局統計,台灣年降雨日數從百年前平均155.8天,減少到現今僅119.4天,落差達36.4天。極端氣候魔力下,乾旱時沒水痛苦,水下太多也痛苦。
分區限水,限縮農業灌溉用水,受影響的台灣民眾願意共體時艱,做政府強而有力的後盾嗎?還是一旦影響到自己,諸多事後諸葛的謾罵言論蜂擁而出?
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規模超過9的強震,伴隨而來的海嘯、核洩漏事故,諸多怵目驚心的悲慘畫面震懾台灣民眾。2016年時,仍有17萬名的福島災民疏散在外,其中6萬5704人住在臨時的組合屋,日本史上更首次出現地方法院以假處分命令運轉中核電廠停機的裁定。非核家園的藍圖在2011年被台灣人深深認同,但是2018年的現在,因為非核家園將導致高電價時代的來臨,因為非核家園將有缺電、限電之虞,因為火力發電將有PM2.5的空汙之虞,恢復核四發電的聲浪被談論,更有政治人物假掰地說認同非核家園的目標,但不設定期程。
地震會等人?核災爆發會有期程嗎?不要空汙,卻不面對老舊汽機車造成的空氣汙染?逐步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都能引起漫天民怨,限電、限水或是防治空汙,真能在大家都只願獨善其身、事不關己的偏狹下,真誠地解決這些刻不容緩的環境議題嗎?
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台灣人「機會成本」的觀念薄弱,所有理性的公共政策也就淪為民眾無的放矢的批判。
作者 / 林柏寬(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