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照護員功德說」的深層文化因素

  • 時事
  • 民意

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是用力督促政府以法令規章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得有尊嚴;而不是用道德教條去深化一個人的精神力,讓一個苦難的人像佛陀般偉大地割股餵鷹、犧牲奉獻著。

賴清德說了「照護員功德說」之後,整個中華民國台灣島一片譁然。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賴院長的談話全文:「所以我們做這個事情,照顧老人可能薪水3萬多元,好像不值得,工作困難條件、環境已超過忍耐程度,愛心施展有一點困難,我在這裡要勉勵第一線照服員,把它當作功德台灣的社會理念、做善事的行為。真有碰到困難,希望衛福部也有機制解決,不要讓照服員在第一線獨自面對、獨自承擔,他只有兩種選擇:繼續忍耐或離開工作,這樣不好,這要隨時檢討、隨時調整,讓整個制度更加周延」。

行政院長賴清德「照服員功德說」惹議。 圖片來源:行政院
行政院長賴清德「照服員功德說」惹議。 圖片來源:行政院

賴院長的談話之所以引起爭議,在於很多人認為「照服員累得要死,你卻要他當作在『做功德』?那難怪執政黨的勞工政策如此、勞基法一改再改,還要聽立委、財團們幹話連連,引得天怒人怨至此」。

替賴院長緩頰的人說「哎呀,賴院長也有提到政府應該要有設法改進照服員工作條件的機制,並不是在『要求』照服員任勞任怨做到死啊」!

談話原文的兩個重點

一、「我在這裡要勉勵第一線照服員,把它當作功德台灣的社會理念、做善事的行為」。

二、「真有碰到困難,希望衛福部也有機制解決,不要讓照服員在第一線獨自面對、獨自承擔」。

這段談話延伸出兩個議題:

其一,身為一個行政院長,這樣子的談話有沒有什麼問題呢?其二,如果有問題,這個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應該要從什麼面向,試著去更深入地探討?

身為一個行政院院長,基本的態度應該是:第一,試著看到問題;第二,設法從制度面去改善問題,而不是要求弱勢者去樂於付出。從這段談話中的第二個重點看來,賴院長似乎…至少從字面上來解讀…發現了問題,也要求政府機關要設法改善問題。

問題在於「勉勵第一線的照服員做功德」

就以照服員的工作內容為例,領的錢極少、而工作負擔極重。因為這些工作對整個社會有「功」,所以要鼓勵更多人去做;因為做的人鞠躬盡瘁,但其報酬卻少到幾乎等於犧牲奉獻,近似一種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德」,故而讓人感佩。

簡言之,既然名之為「功德」,就表示做的是「超出份內之事」或是「付出的心力遠大於實質的收穫」之類,本質上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的道德教條。

道德教條的效果

戒嚴數十年的中華民國,幾十年來不斷強調四維八德之類的道德教條。「為什麼統治者要這麼強調道德教條呢」?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對於統治者動機的主觀判斷」,在此暫且不論。至於「這麼強調道德教條究竟會產生什麼效果」?這個問題探討的是客觀的現象,所以值得書寫探究。

效果,就是「集體主義的入腦入髓」啊!

所謂的集體主義,維基百科是這麼說的:「集體主義,是主張個人從屬於社會,個人利益應當服從集團、民族、階級和國家利益的一種思想理論,是一種精神。」所謂的四維八德,正是把一個個有血有肉之人當成國家、民族或家庭的小螺絲釘,要每一個「個人」各司其職、各安其位,為了成就「整體」而竭心盡力!每一個有血有肉的「個人」就此被道德規訓碾碎,成為「禮教吃人」的受難者。這難道不是集體主義的另一種壓迫?

而這正是台灣無法進步的原因!過去政治上強調的是「沒有國哪裡會有家」、「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解嚴之後多元的社會思潮固然讓台灣逐漸走出僵固的政治教條,但凡事講究「四維八德」的集體主義依舊無所不在。在工作上,要「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趁年輕多學一點,不要計較薪水,老闆看到了會加薪」(但是中華民國的課稅制度是否嚴重地朝財團傾斜?)、「當個有責任感的工作者/醫師/護理師/空服員/消防員……」(但是夜以繼日加班的上班族、嚴重血汗的醫護消防工作者,真的有對自己的人生、對自己的家庭負責嗎?)。

總之,檯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為了大家好,集體的利益當然應該重於個人的利益」,檯面下心照不宣的惡質文化則是「集體的利益永遠被少數把持」!

所以財團橫行、所以政客猖狂。這樣的島嶼,怎麼可能會進步?

你我都是「功德說」的推手

法律與道德之間,很明顯的,法律是底線,而道德是高標準。

關於「底線」的法律,如果要進一步說,法律又分為公法與私法。簡略地說,就是:如果有誰殺了人,這樣的罪行是國家應該主動介入處理的;但如果是有外遇、劈腿,那是兩造之間的事情,別人無可置喙(即便是在中華民國相對落後的刑法下,通姦仍是「不告不理」的)。

關於高標準的「道德」,「理應」只有「自己要求自己」的可能;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讓任何人來「勉勵」、「要求」自己「做功德」,尤其是不應該由強勢者去勉勵弱勢者–那種外來的「勉勵」、「要求」,就是一種集體主義的變形壓迫。

可是中華民國習慣了集體主義這一套。不管是法律問題還是道德問題,不管是殺人放火的罪還是劈腿外遇的惡,都要用道德的高標準去批判一番;就連日本的知名殘疾人士婚外情,中華民國的名嘴網紅們也要隔海撻伐一番,彷彿那位日本人的外遇行徑敗壞了中華民國的優良風俗,很可能會害所有中華民國人陷入敗德的深淵。

在中華民國,談到博愛座,「敢不讓座就把你罵得狗血淋頭」是一種理所當然的集體主義顯性表徵(那個座位是要讓給老弱婦孺的;大家都沒有坐,你又不是老弱婦孺,你怎麼這麼不要臉膽敢霸佔座位?);談到「孝順」或「堅強」,「對於七歲就學會煮飯、照顧失能雙親的孝子用力讚揚」或「對失去了一條腿仍殘而不廢地在工地工作、自食其力的身障朋友用力歌頌」則是另一種集體主義的隱性深化。

為什麼?因為,當我們聽到這些悲劇,如果我們的第一個反應竟然不是質疑「為什麼這個社會貧富差距這麼巨大,而且社會救助網絡卻又這麼殘破」,卻是一昧地讚揚歌頌小朋友的「孝順」與身障人士的「堅強」的時候,我們就是在放棄了身而為人應有的「同理心」,我們就是在用「道德教條」強化這樣一個–無視於「個人苦難」,只希望每個人「用超乎常情的道德擔負起自身的不幸」、「用積功德的心態獨自承受今生的苦難」的畸形功德文化。

「比你更可憐的人都這麼努力了,你憑什麼說社會對你不公?憑什麼要求社會救助」–這樣子的論調,難道你我還不熟悉嗎?

我們並非基於這樣冷酷的動機而歌頌讚揚,但是我們的歌頌讚揚卻造成這樣的實質效果!

結語

總之,這篇文章的用意並非在替賴院長緩頰,更不是要藉由「把大家都牽拖下水」來淡化賴院長的失言。而是沉痛地呼籲:不要再用道德去「頌揚」、「勉勵」甚至「要求」他人了。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是用力督促政府以法令規章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得有尊嚴;而不是用道德教條去深化一個人的精神力,讓一個苦難的人像佛陀般偉大地割股餵鷹、犧牲奉獻著。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功德 社會 賴清德 長照
2017-11-29 吳傳立

Post navigation

把廚房當實驗室,用做菜推廣科學 → ← 廢除縣以下各級選舉無礙民主

Related Posts

大刀闊斧、為時未晚!

歷經上周823公投綁罷免投票,仍以罷團失利為終,此固然令人惋惜!觀察罷免運動隨著政治動員,被理解成2026地方大選前哨戰,使大罷免成為政黨保衛戰;2026又是2028總統大選前奏、彼此環環相扣。確實,目前局勢不利於執政黨,竟有人言及賴總統恐無法連任,唯恐言之過早。當前行政團隊背負許多執政包袱、法案杯葛及國際政經壓力皆是賴政府不力執政的客觀要素。當務之急,應下猛藥,讓人民看見賴總統願意改革提升政治廉潔、生活品質及行政效率等,方能重獲民心。 民意向背永遠是執政之根基。若從823投票率創低觀之,許多上次支持賴總統選民選擇不表態,何以至此?筆者作為一普通百姓的視角,認為有以下問題。首先,經濟分配問題。雖然從GDP數據及稅收證明近年台灣出口表現佳,財富卻高度集中少數人手上,加上物價高漲,遂引發民怨。其次,是部會閣員問題,其言行先被網友斷章取義後再經媒體渲染、引發社會不良觀感,從經濟部長輩攻訐到近日「賴總統黑嘴事件」、可看出「一條龍式」黑化政府、分化社會的網路組織。再來,是因民進黨首次連續執政三屆,面對過去盤根錯節的弊案,必須快刀斬亂麻,如部分政策須修正、檢討官員官箴問題等。 見到823新民意後,賴總統除了第一時間開記者會回應,並在數日內進行內閣成員調整。首對爭議較大的部門改組,希望注入新血以重振風氣。特別此次運動部長換成前國手李洋,在人事令發出後被質疑其缺乏實務經驗等,惟歐洲拔擢年輕人入閣已是常態,我國缺乏年輕人快速升遷管道,難得開先例,值得再觀察未來表現。此外,培養運動人才不能靠傳統層疊的官僚系統,應從民間借將便於「扁平化管理」,李洋出身體育前線,較能理解國手所需,在溝通及制定政策能拳拳到肉。從近年來台灣在職棒改革及國際賽事上皆有亮眼表現,加上組織化管理,更能凸顯此優勢。 最後,面對爭議已久的光電弊案是政府、司法機構應慎重處理。原本制定綠能政策良善,意在可追隨世界潮流,達成減碳節能,有利我國符合歐盟規定,有利我國出口競爭,最終達成能源自主、培養本土工業練。因台灣綠能產業發展未久,廠商、人才接良莠不齊,被部分投機者視作賺取利益所在,更有黑道介入的風聲,故執政黨必然嚴加調查、勿枉勿縱,澄清真相。所幸近日檢調開始追查該弊案,並火速收押相關人士;總統府也公開肯認追查綠電弊案偵辦,試圖喚起人們印象中民進黨清廉形象。畢竟無論從行政或司法調查綠能弊端,是一項高風險行為,除了牽涉許多同黨人士及複雜的利益網外,更威脅綠能招牌,也許段時間對民進黨威望重挫,若從長期來看能重新塑造「綠色執政」招牌,並重新調整綠電政策,從設廠、電網及售電服務,重構合理、透明招商流程。 政府除了以上人事調整、打擊弊案外,也須表達善意於在野。另一方面,執政黨若能與藍白其中之一暫時合作,則藍白合將因猜忌難齊心,有白營這虎視眈眈盟友,垂涎藍色江山,如斂翼的鷹冷視著藍綠惡鬥後的利益,藍白間始終難坦誠相見。如今,台灣內外交困,遭受政治鬥爭及中美挑戰,誠逢台美斷交後未見之危機,在823後從賴總統談話,不難看出其試圖營造朝野團結的氛圍,在野黨應投桃報李,莫忘我都生活在同一島上,無論心懷哪個祖國,他們所作所為僅代表選區人民意志,而非某個外部政權的期待。  

誤把民氣當神氣

823第二波罷免民進黨失利後,國民黨籍立院院長韓國瑜表示要修正軍公教退撫法令,同一時間以退伍軍人為主的「八百壯士」也強力要求國民黨立院修正。不過審計部統計指出,在未來30年各級政府負擔舊制退撫上,要支出3兆2356億元,而且目前公務員退休平均月領6萬元以上,若真要修正軍公教退撫制度,那將會提早4-5年基金用光。  若要簡單直言國民黨的嚴重誤判,就是把罷免不同意誤以為是國民黨的肯定與底氣,而此種肯定主力又是軍公教為主體,也就是說把全體國民對民主的認知,解讀成全面修正民進黨過往的年改政策。其實不論是軍公教又或者勞工、農民,政府透過法令建立啟的退撫與養老制度,最後都要用精算為依歸,根本不能用盲目的喊價去討好特定群,因為本當自償的制度,一但退休者想緊吃,那目前在職者到頭來一定吃緊,在不然就是得用世代不公的高費率去承受。也就是說一但國民黨為了討好退休軍公教而修改退撫制度,在恩給制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未來預算,都會被啃蝕一空,全民遭殃。   假如此種不管世代公平,自私貪婪只管自己吃飽,也因此漫延到勞工身上,那可以說台灣步上先前歐豬國家不遠,但千萬別忘了我們國家處境特殊,沒有歐盟,國際貨幣基金會也不會相助。目前國民黨立院要角會朝向修改軍公教退撫制度,是民氣上自我誤判,黨內一些青壯派不可能看不出來,而是擔心自身選票基礎上會受損,此種不敢為公義挺身而出,反而會讓大罷免暫時累積的民氣消散。其實國內目前主要兩大政黨,真要在高齡化社會和憂慮退休成為低端人口的恐懼,就是動大刀用急行軍速度,去把政府體制內退撫制度,朝向能在職者安心,退休者安養去立基。   用理性精算去公開數字,天下沒白吃的午餐,更現實的是沒那個屁股就別吃那個瀉藥。要想過基本老年生活,那就得從軍公教到勞工,在政府推動的費率上走到精算標準,假如國民黨只會在軍公教退撫上大放送,不敢自身帶頭推動勞保和勞退上改革,那證實只看到選票沒看到人民和國家的未來。同樣的,民進黨也可如此去槓桿施加壓力給藍白,如此和全民有關的國安與民生問題,何以未能發揮朝小野大力量,只會在年改上走回頭路,這樣對得起投給你票的選民嗎,有重新當家的擔當嗎。

坐擁金山卻為電費哭窮?

新北市侯友宜與台北市蔣萬安近日上演了一齣賺人熱淚的「為孩子請命」大戲。面對中央政府宣布取消公私立學校的電價補助,侯市長先是在校長會議上高呼,隨後豪氣萬丈地宣稱新北市將「全數承擔」7.1億元的費用。蔣市長則一邊疾呼中央「懸崖勒馬」,高舉「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大旗,一邊宣布擴大編列6.6億預算支應。 讓我們攤開帳本,看看這場政治雙簧有多麼惡劣。2024年底,藍白兩黨在立法院挾人數優勢強行通過,每年從中央政府手中奪走4165億預算分配權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根據新版財劃法侯市長治理下的新北市在115年以後,每年將從中央「多」拿走410億元的統籌分配稅款,區區7.1億的電費占比不到2%。而大嘆「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蔣市長,其治理下的台北市,每年預算更是暴增444億元,增額高居全國之冠,區區6.6億的電費占比約1.6%。 中央政府取消電價補助,並非是民進黨政府「苦孩子」,而是「事權跟著財權走」的必然結果。過去,地方政府財源不足,中央因此承擔了許多應屬地方權責的補助。現在,在藍白兩黨的強勢修法下,地方政府的荷包變得前所未有的豐厚。既然錢包鼓起來了,將原本由中央代為支付的學校電費等「事權」歸還給地方,本就是天經地義。 然而,藍營縣市首長們的政治話術卻極其高明。他們一邊享受著財劃法帶來的「天降橫財」,一邊卻對隨之而來的責任叫苦連天。這齣戲迅速在社群媒體上發酵,成功塑造出「民進黨政府寧可砸錢搞綠電,也要犧牲孩子教育」的假象。 民進黨在「還稅於民」的假口號下挨了一記「普發現金一萬元」的悶棍後,更該由閣揆、主計長召開全國記者會,詳細說明新版財劃法中各縣市應承擔的「事權」與對應增加的財源,否則後續必將不斷上演藍營市長「為孩子請命」的政治秀。 此外,筆者更想問,釋憲中的新版財劃法真的要上路嗎?藍營執政的六都中,台北市預算獨得破千億,新北市增幅高達68.9%,桃園市增幅更是六都之最。反觀綠營執政的高雄市,增幅卻是六都最低的49%。在非直轄市中,傳統藍營票倉如新竹縣市、苗栗縣均獲大幅增加;而同屬外島,藍營執政的金門縣、連江縣增幅分別是驚人的221%與358%,綠營執政的澎湖縣卻僅有148%。 赤裸裸的政治操作下,綠營執政縣市的人民活該承受這份制度性的剝奪感嗎?

誰的國會?當公器徹底淪為私用之時……

           在民主制度的運作中,國會理應是民意的殿堂,是憲政秩序下最直接反映人民聲音的所在。立委不過是人民選出代議國家大政者,卻在近兩次反罷免餘威,藍白自行定義為自我勝利,在家空行政及司法權上更不遺餘力。將國會視為自身權力的延伸與利益的交換所、作秀舞台時,許多強勢過關之法案皆有位個人、特定政黨量身打造之虞。如此國會,究竟還屬於人民,還是成為少數政治領袖滿足權力野心的工具?          近來,藍白聯手強勢推動多項爭議法案,其中包括與柯文哲密切相關的「羈押法修正案」、涉及放寬陸配、修改公投門檻,以及在預算分配上的「割肉式」調整。這些法案的共同特徵在於,它們並非以廣大民意為依歸,而是以特定政治人物的生涯安危、政黨利益與未來選舉盤算為中心。當代議制度淪為政治算計的舞台時,國民主權便被架空,國會也失去了作為「公器」的正當性。         首先觀察黃版「羈押法案」。表面上,這項修法打著「人權保障」的旗號,主張限制司法機關對特定案件的羈押權力。然而,細究背景與時機,卻不難看出這是為了阿北極相關人可能面臨的司法風險所量身打造的護身符。司法改革應該是全面性、長遠性的工程,而不是臨時為了特定人物的政治安危而倉促拼湊。 試問,有嫌疑人因此豁免羈押,是否增加檢調辦案難度,以成就政客聲望換取司法失信於民?          再說預算爭議。藍白藉著席次優勢,強行調整中央資源,將原本應該依照國家整體發展戰略與公共利益規劃的預算,公共資源挪作地方選票與政黨利益的籌碼。教育、社會安全、科技發展等長遠投資被犧牲,取而代之的是短期可見、能立刻轉換為政治聲量的支出項目。莫忘,我國憲政經修憲、總統直選後,有別於內閣制國家,僅國會方有民意基礎,已成「雙代表」現象。意即總統-行政院與立法院既互相制衡亦有民意支持,故不能單方否決行政院法案,況國會決議時往往帶有政黨利益與民粹氛圍,缺乏在行政體系下,由政務官及事務官基於事務專業性、可行性所制定之政策或法案。         最後則是與台灣安全相關的「陸配法案」。藍白兩黨長期對兩岸政策各有盤算,如今卻在國會操作修法,意圖以「保障家庭團聚」為名,實則加快中國籍配偶與親屬在台落籍合法性。他們雖用保護人道與家庭的修辭,但實際卻是兩黨在競逐兩岸紅利。確實,有部分陸配為追求更好生活水準及追求自由來台,然兩岸現今仍處於高度緊張關係,相對於南韓對於朝顯滲透的防備,台灣在法制上已十分顧及對岸人民福祉,不過在攸關國安、選舉尚有部分限制,且經大法官釋憲後確認該限制合憲。如今兩黨在兩岸論述上保有曖昧態度,似乎與台灣人民觀感不同,在不惹怒對岸及擴展新選票上,如能使更多陸配取得公民權,無疑是「撒豆成兵」,傾刻間獲得大量選票,獲得大位指日可待。         如此國會、如此政黨,能謂合法又合理代表人民意志嗎?還是已經變質為「政黨的國會」甚至「領袖的國會」?當公器徹底淪為私用之時,最大的受害者是全體人民。因為我們所失去的不僅是一兩個政策的公正性,而是整個民主制度的根基。當民眾開始對國會失去信任,認為代議士不再代表人民而是自我,而只是政黨與領袖的代言人時,民主的正當性便會逐步崩解,即所謂「竊國者侯」。

Recent Posts

大刀闊斧、為時未晚!

大刀闊斧、為時未晚!

[...]

More Info

誤把民氣當神氣

823第二波罷免民進黨失利後,國民黨籍立院院長韓國瑜表示要修正軍公教退撫法令,同一時間以退伍軍人為主的「八百壯士」也強力要求國民黨立院修正。不過審計部統計指出,在未來30年各級政府負擔舊制退撫上,要支出3兆2356億元,而且目前公務員退休平均月領6萬元以上,若真要修正軍公教退撫制度,那將會提早4-5年基金用光。 [...]

More Info

坐擁金山卻為電費哭窮?

新北市侯友宜與台北市蔣萬安近日上演了一齣賺人熱淚的「為孩子請命」大戲。面對中央政府宣布取消公私立學校的電價補助,侯市長先是在校長會議上高呼,隨後豪氣萬丈地宣稱新北市將「全數承擔」7.1億元的費用。蔣市長則一邊疾呼中央「懸崖勒馬」,高舉「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大旗,一邊宣布擴大編列6.6億預算支應。 [...]

More Info
誰的國會?當公器徹底淪為私用之時……

誰的國會?當公器徹底淪為私用之時……

           在民主制度的運作中,國會理應是民意的殿堂,是憲政秩序下最直接反映人民聲音的所在。立委不過是人民選出代議國家大政者,卻在近兩次反罷免餘威,藍白自行定義為自我勝利,在家空行政及司法權上更不遺餘力。將國會視為自身權力的延伸與利益的交換所、作秀舞台時,許多強勢過關之法案皆有位個人、特定政黨量身打造之虞。如此國會,究竟還屬於人民,還是成為少數政治領袖滿足權力野心的工具?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