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等教育若希冀與東南亞、南亞及紐澳地區對接,尤其正面臨全球高等教育競爭短兵相接的關鍵時刻,筆者建議雙聯學位或許可為「教育新南向」的政策工具。
近年來台灣的大專院校吹起一股「雙連學位」(1+2+1學士、2+2學士、1+1碩士、3+2學碩士、博士雙聯)的風潮,不僅提供國外學生來台留學,而國內學生亦可循此模式赴國外留學,省下的出國學費及減少外語檢定等支出,對於志於出國留學的學生,具有極大的經濟誘因。當然「雙連學位」不同於「短期交換」或「自行申請」,雙連學位指兩校簽署合作協議之大學生或研究生,在原本學校修業滿至少兩學期後,可免考TOEFL、GRE、TOEIC或其他相關入學測驗,而直接至有合作協定的學校就讀,繼續修習剩下的相關學分,只要符合雙方學校的畢業資格後,就可以較短的修業年限同時取得兩校的學位。
雙連學位的概念起源於歐盟的「伊拉斯謨世界計劃」(Erasmus Mundus),促進歐式的高等教育標準,更希望接納世界各地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和學者前來歐洲聯盟求學和吸取經驗。是以,雙聯學位設計是比姊妹校或交換學生更進一步的跨國校際合作關係,例如:歐洲理工學院 EIT ICT Labs雙碩士學位 (Double Degrees),主修學科包含數位媒體科技、分散式系統與服務、嵌入式系統、人機互動與設計、網路科技與架構、安全與隱私、服務設計與工程等。另外,近期最受國際矚目者乃「Universitas 21-大學聯盟」,涵蓋英國伯明罕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印度德里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韓國高麗大學、瑞典隆德大學、香港大學等9國21校等「雙聯博士學位」(Joint PhDs)。
由於雙聯學制涉及學位的授予,與一般交換學生僅止於學分的授予大不相同,是以,對於所合作學校的學生程度必須得要有極高信賴度,使得台灣學校與國外學校簽定雙聯學制的困難度,通常能夠成功簽定跨國雙聯學制的大學院校,都是已經擁有長久而密切的姊妹校關係。例如,台大與法國巴黎大學的博士雙聯、與美國馬里蘭大學的2+2學士雙聯、與美國柏克萊大學2+2學士雙聯;清大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博士雙聯、與德國杜賓根大學博士雙聯、與以色列理工學院博士雙聯;台科大與國立莫斯科大學的博士雙聯、與美國天普大學3+2學碩士雙聯等,皆代表國內大專院校與國外姊妹校簽署雙聯學位意向的成就。
不過,男性在申請雙連學位會卡到兵役問題,因此若是想要申請雙聯後留在當地工作,最好優先解決兵役問題。
雙連學位涉及台灣各大專院校與姐妹校的雙向互動,台灣高等教育若希冀與東南亞、南亞及紐澳地區對接,尤其正面臨全球高等教育競爭短兵相接的關鍵時刻,筆者建議雙聯學位或許可為「教育新南向」的政策工具,並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利用早期國內大專院校遍布於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及泰國等之僑生校友會及僑校建立之據點,並積極參與東南亞國際組織;
第二,協助院系與相關重點學校研究團隊進行合作研究計畫、共同指導研究生合作計畫、雙聯學位聯合培育研究生合作計畫等;
第三,納入與法人或企業之聯合培育優秀國際生,以見習及實習的機會吸引東南亞重點學校師資與其團隊來台灣進修研究計畫或培訓。
作者 / 林士清 (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