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越來越普及的現在,民間信仰的困境不只是隨著世界輪軸的轉動而萎縮或消逝,更面臨被打落次等文化的危機。
臺北世大運從開幕式的鬧場開始就處於討論焦點上面,臺灣選手的亮麗表現透過媒體的強力播送,引起全臺灣關注世大運的熱潮,而隆重且精彩的閉幕式自然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閉幕式裡所出現的各種表演引起廣泛討論,跟以往較為不同的是,這次臺北市政府世大運團隊摻雜相當多臺灣本土文化在閉幕式的表演內,造型時而亮眼、時而威肅的民間信仰,引起場內外國選手的高度注意與興趣。
在閉幕式啟動後,由電影「陣頭」一炮而紅的「九天民俗技藝團」登場演出,繪著臉譜的成員透過大鼓與大鈸帶動氣氛,迎接本土搖滾天團──「董事長樂團」的出場。「董事長樂團」延續過去「越在地,越國際」的風格,全員戴著家將臉譜的面具登場,主唱阿吉手持一把哨角走向前場並搭配大甲鎮瀾宮哨角隊的哨角聲以示開場。「哨角」在一般神明出巡時會列隊走在神轎的前面,任務在於開路與驅邪,當接近廟宇或迎接神轎時,會分別進行平舉、上抬與下壓等不同音階的吹奏,以宣示主神將至。董事長樂團將哨角聲應用在開場意義深刻,除了汲取哨角隊先鋒涵義之外,也為後面的神將(大仙尪仔)與官將首等扮神類陣頭鋪陳,凸顯聖俗分界。
當董事長樂團經典歌曲「眾神護臺灣」的前奏一下,六尊比主唱阿吉高兩倍神將相當吸睛,分別從左右兩側緩緩走出。神將是很普遍的廟會陣頭,在全臺各地大小廟會幾乎都看的到,透過將神明巨大化並跟著廟會走過大街小巷,營造出威嚴卻又親民的神明形象,達到鎮煞與撫慰人心的雙重功能。董事長樂團透過神將跟「眾神護臺灣」歌詞內的神明互相呼應,共同營造出現場神聖又熱鬧的信仰氛圍,強烈展現臺灣民間信仰的氣息。但在眾人以為這樣即是最高潮的時候,後臺跳出一陣「官將首」,用更靈活的陣式與更細膩的裝扮演出,流露出更多臺灣民俗風味。官將首發源於北部,據傳是地藏王菩薩的駕前護法,在廟會裡亦有開路、押煞、鎮邪等意義,具有維護秩序和安定社會等功用。
在各國運動員進場之後,由本土色彩也相當強烈的「滅火器樂團」登場,但卻不是在主舞臺上,而是乘坐著一臺繪色繽紛、造型突出的船隻出場。相信很多臺灣人看到這一幕會聯想到臺灣以東港溪、二仁溪、曾文溪流域為代表區域,並在西南沿海盛行的「王船信仰」。船隻前方也以民間常見的黃底紅字燈籠開路,不只帶來「光明」,也象徵「指引」,整體更勾勒出臺灣為海洋國家的意象。王船是臺灣王爺信仰裡面非常重要的部分,人民為了生活的安穩,必須將瘟疫等不祥之物透過舉辦王船科儀將之送走,也因此衍生出許多社會組織和相關秩序,是臺灣社會相當重要的祭典之一。雖然這次滅火器所乘坐的船隻無論是外型還是功能都沒辦法稱得上是王船,但如此大膽的嘗試是過往所沒有的,能在世界各國運動好手的近距離注目下用這樣的方式進場,對傳頌臺灣文化相信有不少幫助。
最後的重頭戲是聖火的熄滅儀式,由內含琵琶、洞簫、胡琴等充滿臺灣本土味樂器的國樂團開場,漸進到西式薩克斯風的獨奏,再交棒給嗩吶的高亢獨奏,整體節奏明確又帶出濃濃臺灣味。在這樣的背景音樂之下,此時的會場由擔任開路先鋒的大甲鎮瀾宮哨角隊領軍,一行數十人吹奏著象徵驅邪、淨路的哨角,引領出後面的家將團與神將,穿梭在眾多外國選手夾道的列隊隊伍中。在哨角聲後登場的是家將,前方一名刑具爺挑著各式刑具幫後面家將開路,刑具爺後的文、武差爺象徵傳令兵角色,由小朋友擔綱演出,再後面是我們常見的甘柳二爺與謝范將軍,有的手持戒棍、有的手持火籤,透過陣法演示帶領隊伍緩慢前往終點。最後是押陣的神將團,神將們步伐交錯、緩步向前,正如神明總是在背後默默支持著一樣。在各式扮將陣頭的引領下,代表四方神明對世大運圓滿結束的庇護,也象徵熄滅聖火這等重大儀式將交由神明來執行。不只如此,透過哨角、家將與神將團等陣頭的登場,直接輸出臺灣本土文化的精隨,讓這樣的顯現不只是在現場爆發,更能藉由媒體的輸出在世界各地發酵。
這次世大運的閉幕式中,可以很明顯地看見臺灣民間信仰的參與,無論是音樂、陣頭還是舞臺,相對於其他世界性的賽事或活動,能見度已是相當高。就連事後媒體的報導與鄉民的討論,都壓倒性的為正面評價居多,但是在世大運的閉幕式會場之外,民間信仰的處境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不管是媒體還是鄉民,總是對於陣頭、廟會等文化給予負面的評價,甚至整體民間信仰的系統都被刻意忽略或鄙視。在現代化越來越普及的現在,民間信仰的困境不只是隨著世界輪軸的轉動而萎縮或消逝,更面臨被打落次等文化的危機。回頭想想,當我們因為看見神將在世大運而歡呼的同時,為何不多參與家中或附近社區的民俗活動呢?如果缺乏參與,民間信仰將沒有能量持續下去,目前看來俯拾可得的這些民間信仰元素,未來恐怕只能在像世大運這樣特殊的場合中才看的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