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最需要的是,以開放的胸襟,勇敢的承擔風險及學習不屈不饒冒險犯難所必需的精神和謀生技能。這些,都絕不是死守中國那套八股的「非華即夷」、「唯儒是道」和死背文言文,所能獲得的。
最近,課綱是否減少文言文比重,又再燃起戰火。
儘管贊成和反對雙方各有論點、堅持,卻很少看到務實的從適應的角度,真正面對問題。我想從自己遭遇的三件事,提供大家思考。
我到英國前,曾請一位加拿大留學生教我一、二個月英文。有一次,他拿出一張照片,一間簡易以木材堆成的山上小木屋,告訴我這是他自建的房子,就在Alberta的一個森林中。加拿大的面積比中國、美國都大,人口卻和台灣相當或稍少(當時台灣人口一千萬出頭)。一個Alberta大概有台灣的二十倍大,人口卻可能不到一百萬。我當時實在無法想像,怎麼可能會有如此荒謬的事情?
接著,是我初當主治醫師時,所做的心理治療個案。他因小孩教育問題,與太太嚴重爭執。太太要小孩補習,他卻堅持要小孩在大自然中成長。在幾次討論後,我告訴他,你、我小學差不多都在抓螃蟹和釣青蛙中混過,可是,你小孩在台北的水泥叢林中,如何去過你期望中的童年?不管願意或不願意,幸或不幸,說穿了,只不過是你自己的「往日情懷」罷了。
隨後,我曾一次到建中去演講環境適應問題。在朝會操場上,我想到前面二個例子。於是,隨興的提到,從適應的觀點來看,台灣地小人稠,即令父母再多的保護,只要小孩長大一出台灣,勢必面臨各種毫不留情的激烈競爭,他人絕不會手軟。因此,我認為不應花費太多時間在古文、文言文上。不妨將多餘的時間,用來學習英文,甚至,日文、德文、西班文等皆可。語言,只是一種工具。對一個小國人民,從現實上來講,多會一種語言,即多增加一分生存、發展的機會。古文、文言文,就留給有興趣的大學生或專家去進一步研讀就可以了。演講完後,我就再也沒踏進過建中了。
這些都是三十幾年前的往事了。我以為文言文,早已成為存在「我們」這一代的記憶了。沒想到現在還在興起討論。再多的理由,我想,都沒有理由要求我們的下一代再浪費在搖頭擺尾苦背不知所云的艱深詞句。你想,幾歲的小孩真能瞭解大人口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熟背四書五經的大人,傷天害理、禍國殃民,不是隨處可見?我費了很久,才學會最基本的iPad操作,我四、五歲的小孫子,卻已在看網路YouTube的機器人玩具卡通了。我大學畢業時,曾好奇的暗中算一下,班上的男同學大概有一半以上未曾牽過女孩子的手,難道我們能再要求年輕世代重返那個年代?
台灣,不像加拿大(地廣人稀),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小島。小國資源有限,人民只能不斷接受各種外來挑戰,才能生存,這是宿命。面對遼闊、難測的海洋和未知的未來,年輕人,最需要的是,以開放的胸襟,勇敢的承擔風險及學習不屈不饒冒險犯難所必需的精神和謀生技能。這些,都絕不是死守中國那套八股的「非華即夷」、「唯儒是道」和死背文言文,所能獲得的。
當我們的年輕男、女選手,在運動場上,與世大運各國選手,公平激烈的競爭,全心全力,為台灣爭取從未有過的光榮時,相信全國人民都心情激動。文言文世代連想都不敢想的夢,年輕一代,具體的用血、汗將它突破並實現了!就連被那些熟讀中華文言經書李來希們破壞的開幕典禮,也在台灣選手勇敢帶領各國選手攜手進場後,在全場志工、觀眾歡呼聲中,讓台灣的聲音傳遍世界,讓台灣年輕一代,真正憑藉自己的奮鬥,走進世界!他們的心胸、視野和追求自我實現的勇氣,絕對遠遠勝過被文言文框住的虛偽世代。這才是台灣未來的希望,也才是台灣人民真正應該珍惜、培養和守護的精神!
作者 / 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