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台灣將國防交給少數的一群人,而全民國防、全民戰備的精神,則慢慢地流失,這對台灣真的是好事嗎?
今天(31日)新聞報導指出台聯與社民黨將結盟,於2018年推動全民徵兵制,台灣的兵源如何而來再次受到討論。是否還要徵兵也是每年役男們最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國防部一再承認要達到完全募兵階段需要一延再延,不斷變動的兵役制度,亦使許多役男面臨生涯規劃的不確定性因素。
我國為混合制
目前我國並非是全徵兵制,或是全募兵制,而是募兵與徵兵混合的混合制。在國軍的部隊中,多數徵兵而來的義務役擔任士兵,而募兵制招考的志願役,則以士、軍官為主,但同樣都面臨員額不足的問題。
過去國軍一步一步調整國防組織的架構,尤其過去中華民國所帶來那一套大陸軍主義的不適合隔海的這個島嶼,於是從「十年兵力案」到「精實案」再到「精粹案」、「勇固案」逐年逐次的減少我國的兵力,以降低龐大的國防支出。
募兵制難以彌補各階級兵源缺口
精實國防力量的推動,讓中華民國從當初40萬以上的兵力到目20萬以下,今年統計台灣總體兵力約有17萬,而志願役佔了75%,也就是14萬人左右,而義務役3萬人,佔總體兵力的四分之一。而全募兵制卻一再跳票,更多數志願役士兵在簽完四年後就退伍,亦難以達成募兵制所希冀達成的長期留營的專業化目標。
到了現在則出現了志願役士兵招募超標,而軍士官招募員額卻不足,亦顯現出募兵制度的缺陷,亦即大家都只想擔任不用負責專門勤務的士兵,而不要去當需要扛責任的軍士官,同時也反應了志願役士兵時間一到就退伍,而非留營轉任士官。
軍隊改革與服兵役不應混為一談
更有許多人認為,軍隊內部制度不佳,官僚氣息濃厚,而認為不要去當這種兵最好。然而此舉卻忽略了服兵役的義務,並不因軍隊制度而有所增減,當然軍隊持續需要改革,目前國防組織在發展海、空軍等技術軍種,陸軍的航特等都是朝向正確的積極性防衛政策改革,來達到取得制空、制海,以及武裝直升機來防止裝甲登陸台灣的效果。而軍隊內部文化不佳,亦是上位者必須持續檢討並改進的項目,但絕非因為這樣就是不去當兵的合理藉口。
台灣需要建立全民國防的概念
募兵制的優點是讓有需要的人去當兵,多數志願役士兵亦是因為生活考量而選擇入伍,但同時也就是代表台灣將國防的責任將給這群人,而非共同承擔,使得當有危難來襲時,其他國民無受過軍事訓練,將面臨更危險的結果。
因此,募兵制在台灣推行仍有討論空間,而政治人物為了選票考量而不敢得罪民眾,更不敢承認台灣需要重新考慮徵兵制,但長期以來,台灣將國防交給少數的一群人,而全民國防、全民戰備的精神,則慢慢地流失,這對台灣真的是好事嗎?
作者 / 鹿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