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群人為什麼出產許多運動健將,可以由多元角度探討,而科學在其中絕對有其一席之地。假如以社會學角度出發,覺得遺傳學無關緊要,那是張飛打岳飛。
本屆世大運在台灣舉辦,本土選手表現亮眼,引發討論熱潮。台灣選手如此優秀,有學者提到和「米田堡血型」有關,該如何解讀?
(《許淳欣/阿美族運動員為何那麼強?談米田堡血型裡的祕密》[連結] )
「黃人勤奮、黑人懶惰、原住民擅長運動……」在這個人種、種族、刻板印象滿天飛的社會,討論此議題很容易歪掉、誤會,不過也能趁機探討幾個觀念,希望各位讀者看完,能有些收獲。
我講的族群,可能不是你想的族群
遺傳學研究中的「族群」是什麼?台灣人習以為常用「黑人」、「白人」、「黃人」描述「人種」,可是遺傳學上,它們都不是精確的科學用語,也幾乎沒有嚴謹的論文會如此表達。
為了進行研究,以各種標準將人歸類是必要的。比方說以地理區分,住在東北亞地區的人叫作「東北亞族群」、住在歐洲的人叫「歐洲族群」。也能以「ethnic group」[連結]稱呼,像是「泰雅族人」、「漢人」(個人認為最達意,卻仍不夠好的翻譯是「民族」)。
藉由各種歸類法,可以得到不同的意義,傳達不同的訊息,但一種歸類,就是一個架構下的一種分類,僅僅如此,也只該如此而已,切莫混用不同的架構,又延伸解讀。比方說常見的刻板印象:猶太人就是聰明,擅長理財。
一種基因,一個人,一個族群
遺傳與個人的關係,可以分成兩個方向探討。一方面,談「特定基因型」時,區分族群沒什麼意義。對一個人而言,一種基因版本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跟他是什麼人,能歸類為什麼族群無關。比方說,一個人不管祖先是誰,其 Rh 血型陽性就是陽性、陰性就是陰性;輸血的時候不用管他是什麼人,管他 Rh 是不是陰性就好。
另一方面,比較不同族群的 DNA,的確可以發現許多遺傳變異,在某些族群中比例特別高。演化上看來,可能是隨機因素,如遺傳漂變或瓶頸效應,造成一種基因版本,在某族群中就是這麼普遍;也可能受到天擇影響,例如某基因曾對該族群生存有利,有助於適應其特定環境。
(如研究很多的經典案例:EPAS1 基因與圖博人的高海拔適應《丹尼索瓦人(下):翻轉人類演化學的古人種》 [連結] )
米田堡血型讓阿美族運動能力一級棒嗎?
遺傳適應(genetic adaptation)是研究遺傳學時,十分常見的題材;然而少數基因型和特定表現型,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要如何思考擁有某一基因型,和成為體育健將的關係?把「體育」換成「考試」、「語言」等等項目,就不難理解了。
某些基因勢必會影響體育、考試、語言、唱歌等各方面的表現,然而從 DNA 到某一複雜、長期的行為表現,之間有太多影響因素。要得知兩者間有相關性,相對容易,但是要證實因果關係,卻十分困難。
阿美族中比例特別高的米田堡血型,的確在一些嚴謹的實驗設計中,證實與生理作用有關。然而要連結到特定情境中的表現,例如「日本官員找各地方台灣人來做苦力、開墾建設,曾比較台灣各種族的勞動成效,發現阿美族人最能耐『苦力』。這生理上的原因,百年後我們終於找到了」,絕對是過度解讀。
與人有關的議題,謹慎,再謹慎
對遺傳的過度解讀,可以演變為科學家與原住民間產生誤解,水火不容的禍根。此一方面,馬偕醫院輸血醫學實驗室,與林媽利醫師有關的研究團隊,或許有更深刻的體悟才是。
米田堡血型是台灣某些族群的特色,無疑值得投入更多資源研究。此基因型可能與運動能力有關,毋庸置疑,但是此問題牽涉到複雜的人類行為,研究者談論時務必謹慎,再謹慎。
值得一提的是,某群人為什麼出產許多運動健將,可以由多元角度探討,而科學在其中絕對有其一席之地。假如以社會學角度出發,覺得遺傳學無關緊要,那是張飛打岳飛。要全面思考這些問題,社會學不可缺席,但社會學能提供的不過就一種看法,一種意識形態而已。
作者 / 寒波
One thought on “米田堡讓阿美族運動一級棒?遺傳影響表現,莫過度解讀”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