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教授 / 輯
民主政治是讓人們自由選擇他們要責備對象的過程。
—彼得
當你的敵人在犯錯時,不要打擾他。
─拿破崙
大家意見如果一致,賽馬場豈不關門大吉?
─馬克吐溫
女士,如果我勃起,請妳原諒;如果我沒有勃起,也請妳原諒。
─史考特
可惜喝水不是罪惡,要不然水會變得多麼香啊!
─利希騰貝格
台派有金孫,卻沒有「摩西」! 怪諷刺的,以前老台灣國民黨還出個誓言帶領台灣人民,出埃及記的「摩西」,那麼今日的台派呢?台灣的未來任重道遠,誰都明白,眼前的方向是對的,為甚麽會如此舉步維艱?是不是台派出不了一位「哲學王」,有學養和遠見的人物,知道如何建構文化上的上層建築。 事實上,已經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奇怪的並不是來自台派的「智人」。一位藍營、人稱「大師」者,多年前就建議他的「台派巨擘」朋友說:現實政治,你不可能再有太大作為,為甚麼不用你的外語能力和法律學識,閉門著書,啟廸台灣後進。我們都看到這位巨擘在他晚年一篇文章裏說:這可能是我寫的最後一篇文章。許多人很遺憾他不是說:這可能是我最後的一本「著作」! 一位外籍記者在中國工作過十餘年,對中國有深徹的認識。最近他建言:台灣新世代應該學會英文,或任何一種外文,因為中文已經被「敗壞了」( corrupted )。他的意思是說中國文化可能已被「極權政治」對社會和教育的控制,和充斥的「沙文主義」思想所敗壞了。台灣年輕世代要另尋文化根源,才會有活水,可賴以生存和繁衍。 近年來不是有很多學者、智人,喜歡宣揚要把「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區隔分開?可能嗎?幾十年的極權統治,統制教育下的中國人民能有獨立和清明的思考。事實上,文化是跟著人羣的,有不少外媒已觀察到即使中共有不少令人側目、喪失民心的政策,和令人髪指的運動,多數中國人民還是對中共政權有所期待! 毛澤東說的對極了!中國的新朝代只要一開始有三十年穩定,就有二、三百年宿命。從1949年到2023年,中共權已建政多少年了 ?不只三十年吧!是不是中國的歷史已經終結:一個極權專制、統制文化才是中國新的「正朔」和「道統」? 所以,要想避免陷入中國的泥沼,你我別無選擇。文化上,要鍛練自我更新和創越的能力,而不是屈服於歷史的不幸,而與其合流。 學會英文或另一外國語文,尋找另個文化源流,是最形下而最基本的要求。你我不能依賴上天的憐憫,賜給我們個「摩西」,帶領我們走出埃及!你我要自己努力,羣策羣力,—— 你我是我們自己的「摩西」! 作者:王充
多少多少年前?(忘了該怎麼算,還是迴避算它),作者是鄉下國民小學的小屁孩時,班上同學流行「世界大戰」的遊戲。在那個古典時代,可沒有那麼幸福,沒有「電玩」這類現代的玩意兒。要大戰,可要自己發明武器,製造軍備。 我們所擁有的只是橡皮筋,和紙張,有創意的同學們居然發現橡皮筋可當「發射器」;紙張可裁成小片,折啊折啊,折成有尖頭的小錐型子彈,用「發射器」拉弓,把紙飛彈發射出去! 下課鈴一響,老師一踏出教室,同學沒有人急著往外衝,到外頭玩;而是呆在教室裏,拿起書包,立好當堡壘,左邊一國,右邊一國,飛彈到處飛,世界大戰十分鐘,等到上課鈴響,立即把書包好,跟著班長起立「老師好」,坐下來就埋頭苦𠏉,整軍經武,生產飛彈,要怎麼折,飛彈可以飛得遠,打得準,…….。 當年作者小屁孩,對於用實力「保家衛國」,非常用心。下玩課,回家還繼續製造飛彈,到處尋找有沒有更堅實的紙張,可以製造更尖端的飛彈,滿個褲袋裏都是我的裝備。 某年某一天,小鎮裏有廟會,祖父帶著我去媽祖宮前,看謝神的野台戲。我當然帶著我滿褲袋心愛的武器,全付武裝赴會。戱看來是很精彩,大人們聚精會神的看戲,觀眾越聚越多,戲台上的演員越演越賣力,其中有位演「壞女人」更是演得入木三分,精彩絕倫,使得台下的觀眾們咬牙切齒,恨不得跳上戲台,給那「壞女人」一拳。 在台下小屁孩的我,當然深受周圍社會氛圍的影響,此時不為民除害,且待何時?立即從褲袋裏摸出一枚新銳且尖端的飛彈,拉弓拉到緊,Fire ! 飛彈出匣,只看到台上的「壞女人」,跳起腳來,摸著左邊耳垂,大聲叫著「哀有!」,看來很痛的樣子! 「壞女人」指著台下那一頭的男人們怒叱,聲色俱厲!當然台上的戲被迫中止,戲班的班主,趕緊出來在台上打圓場,他說:戱就是戱,有些戲總要有人演,不然怎麼會好看!這位「壞女人」其實非常善良,台前宮裏的媽祖娘娘一定可以保証!感謝各位觀眾那麼入戲!……. 幾分鐘後,鑼鼓聲響,戱又繼續演下去! 往後幾年,我一直很納悶我的祖父為什麼當時不動聲色,他就在我旁邊,一定知道是我惹得禍!幾年後,我終於明白當時他也很「入戲」,很高興我能「替天行道」,予有榮焉! 至於擊中耳垂會那麼「痛」,也是我長大以後,稍知人事才明白:原來耳垂滿佈小血管和神經,這也為甚麼「碴男」們,一得𢌥,就緊咬不放的理由! 成年後,每當路過故鄉的媽祖宮前,總要入宮參拜,除了祈禱媽姐保佑外,更懇求媽祖能轉達給那位「壞女人」我的歉意:人家只是依據角色,盡責演戲,她是完美的達成她的任務 ,謝謝她不凡的演技 ! 作者:徐吁
從2022年九合一選舉到2024年總統立委大選,國民黨都以「造成兩岸戰爭風險」惡評民進黨政府。前者如馬英九指「票投民進黨,台灣成戰場」,其他國民黨政冶人物指「支持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等,導致民進黨選票大幅流失,縣市長選舉慘敗。後者則不論加強國防軍備、延長義務役期等,國民黨都指是在挑釁中共,不利兩岸和平;如侯友宜就一再說民進黨執政把兩岸搞得兵凶戰危,台灣正被推向戰爭邊緣,「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未來他當選總統,一定恢復四個月役期。其實以上惡評完全不符事實,民進黨現政府與在野黨都冀求兩岸和平,不贊成兩岸戰爭! 例如蔡英文今年國慶演講,對兩岸問題就說「和平是兩岸唯一的選項。以維持現狀做為最大公約數,就是確保和平的關鍵之鑰。」她並強調願以台灣民意共識為基礎,以對等尊嚴為前提,與北京當局發展雙方可接受的互動基礎,以及和平共存之道。同時不只是今年國慶演講,賴清德次日更指出:蔡英文第一次總統就職演說,針對兩岸關係就提到「我們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第二次當選總統當晚也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她任內都是以這四個處理原則追求兩岸的和平發展。 至於賴清德,對兩岸和平同樣冀求不斷。例如八月他擔任特使牽團出訪巴拉圭,參加該國新任總統就職典禮期間,接受《彭博》專訪,他就回答:他的責任是維持台海現狀,保護台灣,增进民主、和平與繁榮,「沒有所謂獨立路徑,必須維持和平的穩定現狀。」 出訪前數日,他接受《鄭知道了》節目專訪, 也回答:他身為國家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守護台灣,維護國家主權獨立,促進台灣民主、和平與繁榮,讓後代子孫能在這塊國士安居樂業;他並一直秉持與對岸中國和平相處、互相合作的立場,不必兵戎相見。 而國慶日前日,他出席「中華民國國慶日本國會議員祝賀團」酒會,也對他們說:台灣位處第一島鏈關鍵位置,願負起共同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他未來會以和平當燈塔,民主當指南針,帶領台灣穩健前進。十月廿六日,他出席民進黨外交使節酒會,又向來自五十國的九十六位駐台外交官及國際商會代表發表外交政策方針,包括:擁護全球民主價值、積極貢獻兩岸及印太區域和平穩定、致力促進台灣與世界繁榮。十月廿四日,他召開國家希望工程記者會更說:中國應該看清,國共內戰的歷史已經結束了,兩岸應該由過去敵對、對戰、對抗的年代,走向對等、尊嚴、對話、交流的年代,創造雙贏。 賴清德談話中最值得國人重視的,就是國共內戰的歷史已經結束了。這是李登輝總統任內民主大改革的重要內涵之一,1994年行政院新聞局(局長是胡志強)出版《寧靜革命》一書,對此即討論及刊登甚多本外國文章。本國文章如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連戰撰文指出:中華民國雖退出聯合國,但中華民國台灣的存在仍然不容忽視:數十年來,西方民主國家不斷倡言自由民主的重要,而今天,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的民主化早已斐然有成。 外國文章如1991年五月一日華爾街日報專欄指出:在歷經六十多年後,至少就台灣觀點而言,中國的內戰已經結束;台灣的總統李登輝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說「我們今後將視中共為控制大陸地區的政治當局,台灣未來不會嘗試以武力光復大陸,也呼籲中共放棄以武力解決中國統一。」如1990年十一月紐約時報社論更指出:兩岸存在兩個中國,兩個中國皆參加「亞洲開發銀行」,華府沒有必要去遷就北京否定兩個中國的事實。 台灣經過1990年代民主大改革(也就是「寧靜革命」)後,中華民國已成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共和國並存且愛好和平的主權在民國家;這樣愛好和平的主權在民國家,不只全世界民主同盟越來越傾向幫忙防範極權中共侵台,台灣國人及朝野政黨也早已冀求兩岸和平,不贊成兩岸戰爭! 作者:孫慶餘
隨著時間緊逼,2024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藍白合會前會於近期舉行,針對如何選出一組最強候選人,民眾黨提出比民調,而國民黨則提出開放式民主初選,雙方因計較不同的初選模式而無法達成共識。就在此時,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的胞妹、新竹市無黨籍立委參選人柯美蘭今在專訪中表示:「如果無法藍白合,也許可以和郭台銘好好的合一合,再談一談,最重要的是非綠聯盟的整合。」針對柯妹此番言論,究竟是否代表柯文哲「尊意」,仍有待觀察。根據柯文哲本人或民眾黨相關人士表示,柯美蘭雖貴為柯文哲胞妹,但針對她獨自參選一事,並不表示支持。惟相信很多觀眾應該不全然相信。 從柯文哲出道以來,細察他爆紅原因,除了善用媒體宣傳,刻意將他言行渲染成焦點話題外,他也懂得將自己親友「明星化」,表面上不賦予民眾黨職,卻在實際選務、政治行銷上猶有一定地位,也是柯粉力挺焦點。政治是一門極為複雜的藝術,以目前藍白合為例,除了凸顯政治的複雜度之外,就其「藍白合」的協商過程進顯現出饒富趣味的權謀與談判技巧。 目前藍白合號稱有許多檯面上下的接觸機會,雙方種重量級人物皆親上火線砲轟對方,可能許多政治觀察家認為藍白合機會渺茫,甚至如上述一般,由柯美蘭出線討論民眾黨是否改與郭合作。然筆者認為這應該是障眼法,當然要建立在柯妹的意思即柯文哲本人授意,可能是藍白合談判中的籌碼而已。 根據民眾反應,為何筆者謂郭柯合是假議題呢?第一,郭台銘近期雖有在抖音爆紅的「我姓郭」宣傳影片爆紅,然仔細觀察網友歸類成奇葩或是惡搞對象,並非認真待之,宛如重現2014年柯連北市之戰一樣,一旦成為網路惡搞對象恐將在氣勢或名聲上一蹶不振。故在郭台銘無明顯民調向上猛進之際,加上郭台銘利多籌碼不多,柯營冒然合作,不但無法吸收郭營能量,無疑為人作嫁為郭台銘增加聲量。第二是郭的基本盤偏低,又缺乏地方組織動員力,柯文哲最缺乏者莫過於地方動員能力。雖然之前柯文哲密集下鄉拔地方派系樁腳,但效果似乎不彰,畢竟白營屬新興勢力,不可能快速建立地方人際網絡。 基於以上分析,無獨有偶,在藍白兩營分別對雙方提出的整合條件互有意見,表面上是因對細節稱謂問題或民調模式有所爭議,但追根究底實則勢利益分配,尤其是長久利益分配。相對於民進黨而言,藍營反而較信任綠營,畢竟都是數十年對手。反觀柯文哲從過去號稱墨綠立場轉向深藍市場,懷著整合非綠勢力已達到政黨輪替的理想,實際上無疑是選戰考量,不得不做出的短暫讓步,意在更長遠利益考量。故針對此反覆無常盟友,民進黨於2014年後已經受到一次大虧,藍營人士豈會不知?因此,柯妹所提出的郭柯合應是草做話題,意在為藍白合鋪路,以換取更多迫使藍營讓力的籌碼,而非真心誠意的合作,已達成所謂政黨輪替,僅是在乎非綠共主的美譽。 作者/劍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