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教授 / 輯
民主政治是讓人們自由選擇他們要責備對象的過程。
—彼得
當你的敵人在犯錯時,不要打擾他。
─拿破崙
大家意見如果一致,賽馬場豈不關門大吉?
─馬克吐溫
女士,如果我勃起,請妳原諒;如果我沒有勃起,也請妳原諒。
─史考特
可惜喝水不是罪惡,要不然水會變得多麼香啊!
─利希騰貝格
根據媒體報導,國民黨立委翁曉玲近期提案刪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處罰卸任首長和將領赴中國參與活動「妨害國家尊嚴」之情事等等。雖然她打著言論自由的大旗。但是,手握國家機密的人,跑去敵國獻殷勤,而且還是一個意圖要併吞台灣的敵國,這樣真的是言論自由該保障的範圍嗎? 中國要侵略台灣是世界皆知的,而各種的文攻武嚇早已是現在進行式;除了政治上打壓、軍事恐嚇,各種軟性的統戰也是比比皆是,像是網路上吹捧中國貶低台灣的謠言,還有招待里長和退休軍公教前往中國旅遊,或者是利用網紅和政治人物的聲量,來作為統戰樣板等等。台灣的政治人物怎麼能沒有危機意識呢? 中共極權擴張,要推翻歐美國家的秩序,其中一招就是利用民主反民主。藉由各種軟硬手段,要擴張自己的政治影響力,除了遭揭發是債務外交的一帶一路、中共傳聲筒的孔子學院等,還有利用認知作戰、假消息滲透,藉此引發內鬨、扶植親中勢力,或是假意招待網紅、退將等,都是罄竹難書的。作為中共首要目標之一的台灣,我們的政治人物怎麼可以等閒視之?當歐美各國都已經覺醒,要圍堵中國時,還認為台灣退將跑去中國當統戰樣板的行為是沒有關係的嗎? 這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行動,要讓台灣人以為中國沒有想像中的恐怖,是可以和平共存的,然後降低警戒,甚至模糊中國的敵國身分,藉此達成認知作戰的目的。殊不知這些都是經過篩選的,等這些親中人士意識到嚴重性時,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作者:向陽之花
在11月11日中國珠海市體育中心發生越野車無差別撞人事件造成至少三十五人喪生的慘劇之後,11月16日江蘇宜興又爆隨機砍人事件,造成八死十七傷,根據中國官方說法,犯案凶嫌是因為考試不合格無法取得畢業證書,再加上對實習待遇不滿,憤而返回母校無錫工藝學院恣意行凶。 這幾起社會慘案的發生,無疑是給日前仍在記者會上振振有詞的說「中國是世界最安全國家」的中國外交部一記最響亮的耳光,根據媒體報導,習近平在珠海事件之後,命令全國各地要清查「四無」人員和「五失」的特定人員;所謂「四無」就是無配偶、無子女、無工作、無工作、無資產。而「五失」就是投資失敗、生活失意、關係失和、心理失常、精神失常。這個命令是針對珠海事件凶嫌據傳因為不滿離婚官司,但是同樣適用在無錫工藝學院隨機砍人凶嫌身上,他在遺書就表達出對於自身職場環境遭到剝削的強烈憤懣「我希望我的事可以推動勞動法進步,別以為我是老實人,有些帳總是要算的。」中國內外網路目前都或明或暗的在討論一個話題,那就是中國是否已經進入「張獻忠」遍地的狀態? 近年來,明末流寇「張獻忠」成為中國網路流行語,指的是進行無差別攻擊民眾報復社會的極端份子,事實上這類事件愈來愈頻繁,早在之前發生的上海隨機砍人事件、深圳日本兒童遇害事件,都屬於這一類「張獻忠」現象。造成「張獻忠」現象的背後原因是出在持續低迷的中國經濟所導致的社會矛盾激化。 正如廣東時事評論者「古先生」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所言:「經濟不景氣,人們情緒非常暴躁,戾氣很重,這恐怕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種事件感覺愈來愈多,社會已出現大問題。底層的暴民只要能報復社會就行了,他們也不管官和民,也不會想是誰造成了這一切。」 眾所周知,今日中國經濟持續低迷,極有可能重蹈日本長年經濟停滯的覆轍,然而,中國政府跟社會都沒有作好減緩經濟停滯衝擊社會大眾的準備,無論是社會福利、經濟支援、心理健康等層面都付之闕如,特別是面向中高年失業者、青年畢業生就業困難等不同群體更是如此,當這些遭受困難的基層民眾因為沒有出路產生絕望感,採取極端方式報復社會就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 面對難以提振的經濟以及持續滋生的社會不滿,中國共產黨的維穩機器和大數據社會監控無論如何防範,都難保不會再發生如珠海跟宜興這樣的慘案,更不可能阻止未來再出現更多報復社會的「張獻忠」出現,中國社會的「張獻忠」化是否意味著未來中國動蕩的開端,值得台灣在內的國際社會密切關注。 作者:洄瀾客
Intel 為甚麽陷入泥沼,脫身不得?有兩大原因,一是有關技術層面,二是有關所謂「公司文化」。 先談技術層面,Intel 要從荷蘭ASML 獲得最先進的「光刻機」絕對沒有困難,為甚麽她不能如 TSMC 一樣,從7nm 、3 nm、到2nm 按步就班,更上層樓,顯然有許多人不甚熟知的理由。一般計算機機專家都以為 Intel architecture 所使用的「複雜指令系統」CISC(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和一般業界愛用 ARM 的「簡單指令系統」SISC ( simple instruction set ) ,從 architecture 觀點而論無甚差別。但從半導體製作程序,差別甚大! 如果使用 Intel 的「複雜指令系統」:指令的「邏輯長度」有長有短,半導體線路要配合它,需要長短不拘,也就是要使用各類的金屬層面( […]
過去,人們總賦予拉丁美洲賦予魔幻寫實的色彩,帶點孤獨神秘又隔絕於世,而這點從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可以明顯感受。同樣都是在敘述拉丁美洲在百年殖民經濟下人民的悲苦、無奈與無力感,「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寫實得更深入,因此,筆者主要想分享作者愛德華多·加萊亞諾描述的舊帝國主義下對拉丁美洲侵害。 波托西的銀色血淚:殖民掠奪下的繁榮與衰亡 事實上,本書的作者加萊亞諾將生產不同礦產以及熱帶經濟作物的地區面臨的悲劇血淋淋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就以在十七到十八世紀產白銀繁華興盛的白銀城波托西為例,自西班牙殖民者於 1544 年在玻利維亞波托西發現大量銀礦後大約100年時間,波托西迅即發展成南美最大、最富有的城市,在165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波托西已有16萬居民,當時貴族們身穿高級、穿著金銀首飾、五彩錦緞,這些貴重的金屬除了帶來波托西的繁榮,更刺激了歐洲的經濟發展,然而只有少部分的美洲白銀被用在西班牙經濟上,其餘都是用來支付債券以及和其他國家貿易的需求,此舉深深影響到南美洲的衰亡。西班牙的資本家並沒有把資本投入到工業發展去,反之,他們將多餘的錢用於購買土地和貴族爵位。從十八世紀後,以波托西為中心的白銀經濟逐漸開始枯竭,商人與貴族在失去獲利價值,離開新大陸,留給當地的僅有曾富麗堂皇的廢墟,如今,現在波托西的人口僅剩下當時的三分之ㄧ,這些殖民地區如波托西在過去生產了大量財富出口到歐洲,是大量資本的泉源,然而在資源的枯竭與貿易不興盛的原因下被被宗主國拋棄。觀看本書的標題:「被『切開』的血管」,當被拉丁美洲人民視為血管的豐富礦產與資源,在笨外來者以資本主義的利刃切開後,拉丁美洲的貴金屬礦產所獲得的資本利潤,都如血液流動般流往歐洲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當地的富豪們被西班牙人巧妙的架空只剩下土地,拿著被掠奪後剩下的一點錢享受最後的餘暉,也沒有餘力發展工業,人們只能在廢礦堆裡尋找當年西班牙人開採銀礦時被拋棄的錫礦石維生,使人不勝唏噓。 孤獨與掙扎:拉丁美洲的現代困局 2013年3月病逝的委內瑞拉前總統查維茲,曾於美洲領袖會議中將本書贈與歐巴馬,希望歐美等政權能正視拉美存在的問題。事實上,拉丁美洲從舊殖民主義的資源剝奪,到新殖民主義透過自由貿易扼殺工業發展,就如同百年孤寂中下的馬康多小鎮孤立且孤獨的被遺忘於世,拉丁美洲的人民也在被世界拋棄的孤獨中生活著,對他們而言,這並不魔幻而是十分寫實。拉丁美洲國家在獨立後試圖擺脫西方國家的掌控,尤其是改善拉丁美洲落後的工業技術發展,在邁向現代化的路途中,他們試圖以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的發展歷程扭轉,雖然這樣的經濟自由化對拉美經濟帶來了成功,但終究因為出現許多包括政治與債務等內憂外患,導致了經濟發展“鐘擺”似的大起大落,造成80年代的債務危機,造成拉美失去的十年。每一次經濟發展周期性的鐘擺,更伴隨著惡性通貨膨脹、大規模的失業以及國民財富的巨額流失。這樣的周期導致貧困人口增多,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激化。現實上,拉丁美洲的人民是相當的悲哀,他們他們的努力與揮灑汗水,無力改變這樣的局面,外加執政的政府持續爆發貪腐危機,為這塊已被資本主義與全球化荼毒逾五百年的地區又添上一層寒霜。 作者:鄭宇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