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行銷手腕,彷彿就像是個在市場裡表演慾望很強的廚師,容易吸引眾人的圍觀,而台北就像個空有一身好廚藝的師傅,偏偏只有熟客識貨,而這些熟客泰半也來自香港。
作者 / 林士清
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於暑假7月,在會議展覽中心舉辦之特大型「書展」,吸引將近百萬人潮湧入,從灣仔地鐵A5出口步行至會展中心的往返,最起碼半小時,可謂盛況空前,但動線品質不佳,偶爾令筆者想起在上海世博的不好回憶。
此次香港書展主軸為「從香港閱讀世界-越讀越精彩」,會展中心的動態與靜態活動不少,前幾年仿效台灣的「嫩模」添買氣的行銷手法,出現在簽書會現場,爭議和話題十足。動態演講方面,台灣出版人還是頗受讀者歡迎,李敖父子的現身、劉兆玄談武俠小說,皆吸引爆滿觀眾前往觀摩。另一方面,靜態書展之種類繁多,包含各國暢銷書籍,繁體出版與簡體出版品並齊而列,台灣出版品受到關注最多,無論書目種類多元或印刷精緻,筆者看到香港民眾和內地民眾對於各種書目愛不釋手,原本在台灣稀鬆平常的政治書籍和文學作品,現場突然也洛陽紙貴,結帳處的排隊景觀也非常壯觀,彷彿是把一整年份的書籍買回家慢慢閱讀,當然不少書籍在中國大陸所列為的「禁書」。
剎時之間,筆者體認到香港不只是金融中心、轉運中心、購物中心,突然變成了文創中心,香港政府宣布大力推廣文創產業,恐怕並非玩假的,的確也有它的利基。香港每年若能盛大舉辦書展活動,恐怕是全球華人都會趨之若鶩,前往觀禮,欷噓的是,想當年台北書展也號稱全球四大書展之一,香港亦派人前往取經,台北書展號稱華文出版的聖地,曾幾何時,物換星移。走在香港的街頭,無論是香港島或九龍一帶繁華地區,除非靠近學校之地,香港的書店其實並不如台北來得多,店內書籍也非常單一,大多是經濟分析、金融工具或投資理財等書籍,政治異議的書籍雜誌也不少,但熱門程度不如上述的工商出版品。此外,香港的補教產業也非常興盛,不僅反映在書店的補教出版品,走在街上抬頭仰望那絢爛的名師看板,補教種類不限升學考試、出國留學及考試證照等。
很多香港朋友前往台灣旅遊,很羨慕台灣的「誠品書店」的幽雅及舒適,銅鑼灣的誠品商業氣息太強,台灣在華文出版市場的原創力很強,深度較夠;香港擅長的是翻譯外國原文,常常呈現急功近利的心態。與香港友人的言談之中,彷彿在他們眼裡台北是很有文化氣息的城市,更嚮往真正物美價廉的美食天堂,是真正的友善城市。台灣人看港劇和香港明星,香港人也看台灣戲劇及偶像歌手;台灣人對國內本土戲劇常以嘲笑眼光看待,香港人對「無限」和「亞視」也很無奈;香港人都瞭解台灣當前的暢銷書籍而趨之若鶩,但我們很少瞭解香港的文字書籍,除了幾本暢銷的武俠小書系列,更多瞭解的反而是香港漫畫,對於香港的本土文學我們也缺乏關注與認識。
每年盛況空前的香港書展,對筆者的體會而言,其實更慶幸台北各種書店的俯拾即是,在香港看個書都要那麼費勁,香港書展近年來也朝向「內地化」的趨勢,深怕量變導致質變是香港社會近年來最為憂慮的問題。香港是個神奇且魅力的城市,它的發展歷史和碎裂地理,卻呈現出不少奇人異事而讓人津津樂道,香港一向是國內外勢力共同匯集的結點,英國殖民下所帶來的法治傳統和治理制度,使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才擁入,使得移民社會性格甚強的香港,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資本,創造許多舉世矚目的奇蹟。香港的行銷手腕,彷彿就像是個在市場裡表演慾望很強的廚師,容易吸引眾人的圍觀,而台北就像個空有一身好廚藝的師傅,偏偏只有熟客識貨,而這些熟客泰半也來自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