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新聞指出日方對我方對日政策過於保守且過度討好中國、在意北京意見頗有微詞,台灣實應把握對台友好的安倍政權,隨時檢視戰略是否有調整之需求,而不是刻板地將維持現狀奉為帝王條款遵守,進而錯過可能對台有利的轉變契機。
引言
安倍晉三自2012年12月26日二度就任日本首相以來,推出一系列國家正常化政策,雖然曾招致部份反彈,但整體來說民調支持居高不下,也讓日本從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下台以來歷經好幾年首相「一年一換」後,再度讓人看到長期穩定執政的可能。
不料,今年三月起,執政邁入第五年的安倍接連爆出森友學園與家計學園土地醜聞,在日本政壇投下震撼彈,如今不論左派媒體、右派媒體,乃至於日本放送協會NHK所做的民調皆顯示內閣不支持度遠大於支持度,其中又以產經新聞(56.1%)與每日新聞(56%)最高,而最低的也有47%(朝日新聞)。支持度大幅下滑後,安倍晉三終於作出內閣改組決定力挽狂瀾。雖然包含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與官房長官菅義偉均無異動,不過因為負責國安議題的防衛大臣和外務大臣均換人,前者由小野寺五典回鍋,後者則出乎意料地由河野太郎出任,台灣不可不關心。
外務大臣-出乎意料
河野太郎出任外務大臣較為各界意外,不過目前觀察方向相當有限;媒體皆討論其父親河野洋平擔任官房長官時發表的「河野談話」。河野洋平歷任許多要職,是黨內重要鴿派、友中派大老,目前擔任民間組織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該協會雖冠名「國際」,不過從網站介紹可知其實只處理日中貿易而已;河野洋平今年四月才剛訪問中國,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見面。安倍此時啟用河野洋平之子河野太郎,儘管和他國家正常化推動些許相左,不過背後有向國際釋出往中間路線修正色彩。
防衛大臣-舊將回鍋
除了外務大臣外,防衛大臣也是觀察重點。被韓國、中國媒體歸類鷹派的小野寺五典早在2012年就擔任過兩年左右的防衛大臣,儘管他偏向右派,不過與前任防衛相稻田朋美相比仍然較為和緩,他的出線可就國內與國際兩項觀察指標來看。
一、 安倍欲修復內閣與自衛隊關係
安倍在上一次內閣改組任命稻田擔任防衛大臣,跌破外界眼鏡,被認為是他在石破茂以及岸田文雄等自民黨內主流接班人外培養自己人馬。不料稻田一年不到的任期內貶遠大於褒,不僅與自衛隊關係不佳,更在前陣子舉行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以自衛隊名義不當助選,如此恣意妄為踩到民主國家軍隊中立化之紅線,最後因為隱匿南蘇丹聯合國維和行動陸上自衛隊日報數據而請辭下台。
二、 安倍希望在東北亞局勢協助美國,扮演更主動角色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來,看似將朝鮮半島問題列為東亞政策重中之重,官員、國會議員與軍方人士更多次表達強硬立場;雖然華府曾寄望中國協助解決問題,但就目前看來絲毫沒有進展;據傳川普已失去耐心,若美國打算對朝鮮採取進一步行動,相信不只美韓,日本也將扮演非常關鍵角色。
從上述兩點來看小野寺,首先,他是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以來,自民黨籍在任最久的防衛相,過去和防衛省、自衛隊保持不錯信賴關係,此時重掌防衛大臣一職頗有穩固軍心用意。再者,他擔任過外務副大臣,應對國安情勢經驗充分,尤其今年春季自民黨安全保障調查會建議東京在朝鮮核武威脅下,研擬對海外敵方基地攻擊能力。據媒體報導,主導報告的即是時任代理政調會長小野寺,因此在美國對朝政策轉向趨於強硬時,這項人事任命或許代表日本在區域議題擔負更進一步國際責任。
結語
未來展望上,雖然安倍內閣改組主要出發點是挽救民調,不過我們仍能推測一些端倪。首先,不論是河野太郎或前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在初次上任接受媒體訪問,對於二戰相關歷史問題回應皆回歸2015年由安倍晉三發表之戰後70年談話,這也代表政府未來除重申立場外,不會再有進一步說法。其實綜觀數十年來,舉凡天皇、首相、官房長官、外務大臣等等,均多次在各場合對於二戰問題提出痛惜,或正式道歉檢討;日本戰後國家道路追求和平發展,與鄰近的中國、俄羅斯相較更是明顯對比,台灣與韓國刻意忽略現在面對的威脅來源,而不斷要求未經歷過二戰時代之後代子孫永無止盡地為其祖先過錯道歉,似乎過於嚴苛也不切實際,歷史過往教訓一定要記取,但不應過度強調。
其次,未來日本可能擔負進一步國際責任,比方說在朝鮮議題上更具體協助美國。台灣與日本關係密切,部分評論更提倡實質命運共同體關係;回想蔡英文總統競選時提出的維持現狀政策,或許在那個當下有其必然性,但維持現狀與政策靈活調整不應有所衝突。前陣子有新聞指出日方對我方對日政策過於保守且過度討好中國、在意北京意見頗有微詞,台灣實應把握對台友好的安倍政權,隨時檢視戰略是否有調整之需求,而不是刻板地將維持現狀奉為帝王條款遵守,進而錯過可能對台有利的轉變契機。
作者 / 王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