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同志只知爭取自己的權利,卻覺得其他人關心的民生、政治、經濟議題無關緊要,又忽視無聲群眾的反動勢力,那麼即使能一時取得進展,甚至是通過法案這般白紙黑字的大勝利,看看德國的血淚教訓吧!
最近一段日子,德國的同志權利運動大有斬獲,一方面順利通過婚姻平權的法律修改案,嘉慧現代的同志;另一方面,聯邦議院也正式平反「德國刑法典第175條(Paragraph 175,後文簡稱為『第175條』)」的受害者,並制定了具體的補償條例。
(同性戀在德國曾經是「罪行」!聯邦議院還給成千上萬受迫害男同志「遲來的正義」[連結]。維基百科將 Paragraph 175 翻譯為「德國刑事法第175條」,不過「德國刑法典第175條」意思更正確)
同志權利,近期在美國、台灣、德國,以及多個國家,都有實質上的進步。同志的人權看來節節高升,是時代進步下不可逆轉的潮流。
然而「The Conversation」網站卻在此時,刊出由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歷史系副教授 John Broich 撰寫的《How the Nazis destroyed the first gay rights movement》一文[連結],提醒我們不要忘了一段歷史教訓:那時德國的同志運動也看似節節勝利,卻在轉瞬間一敗塗地。[連結]
我們回到「第175條」的脈絡。這條1994年時廢止,百餘年來屢經修訂,主要意義是反男同的法案,最初可以追溯到現代德國的法律體系,於1871年草創之際。等到1920年代時,即使社會對同志仍不友善,柏林也已經存在將近百家的同志酒吧與咖啡廳;除此之外,維也納、巴黎、義大利,以及一些歐洲城市,都有不少這類提供給同志,或是變性傾向者的小空間。
那時同志與變性傾向者的地位正在上升,電影出現同志角色,一批學者與醫師開始認為,同志與變性的性傾向,應該是自然狀態,而非不正常的病態。史上第一位變性人 Lili Elbe的遭遇,反映了這段期間的趨勢,這段由他變她的故事,最近因電影《丹麥女孩》知名度大增。
1919年在柏林成立的「性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Sexual Research)」,主持人 Magnus Hirschfeld 醫師,正是替 Lili Elbe 進行變性手術的人。性學研究所是同志運動的堡壘,也是避風港,「科學人道主義委員會(Scientific-Humanitarian Committee)」的成員以此聚集,爭取同志被當人看的權利,試圖廢除第175條。
1929年時,德國的同志運動取得大勝,國會投票決議廢止第175條。可見進步的趨勢無法抵擋,時代果然是一路向前,國會通過的法案,就此能保障同志的權利!
是嗎?
法律無法自外於社會,這道理在各個年代與地方都適用。當時的德國與整個歐洲,受到經濟大蕭條影響,創造了法西斯主義興起的條件,後來惡名昭彰的納粹,此時正式進入歷史舞台,當社會整體面臨危機之下,歐洲各地都出現反同活動。
在納粹作梗下,第175條仍繼續保留,不過等到納粹全面掌權以後,對同志的迫害,讓第175條看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進展一度看似順利的同志運動,在納粹統治下落入谷底,1933年,性學研究所遭到納粹份子燒燬,蓋世太保大肆捕捉同志。(燒燬!)
隨著納粹魔掌伸進歐洲其他國家,同志倒霉了。被納粹逮到的男同志,幸運的會被送進監獄,不幸的呢?納粹特產「集中營」等著他們(集中營不只蒐集猶太人,還關押同志、共產主義者、也叫吉普賽人的羅姆人等等)。由於記錄殘缺,究竟有多少同志,在納粹暴政下遭到迫害已不可考,一般的說法是,共有5萬人被辨識為同志,其中5000到15000人進了集中營,約60%沒能生還。(燒燬!納粹集中營生還者,174517普利摩李維[連結])
即使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內,同志的命運可能還比其他種囚犯更慘。集中營中的男同志,被要求佩戴粉紅三角形臂章以識別身份。曾有記錄指出,一位同志為了求生,把自己的粉紅三角與人交換,換成代表共產主義者的紅色三角形。(燒燬!)
1920年代曙光乍現,甚至在國會取得重大勝利的德國同志運動,才幾年以後就被納粹活生生帝國大反擊,進入同志最黑暗的時代。即使盟軍絕地大反攻,納粹戰敗以後,第175條也繼續運作,多年來大量製造出,幾天前德國國會通過條例,試圖補償的對象。
所幸,受害者如今平反了,但德國刑法典第175條當初在1929年即將被廢止時,有誰料想得到,竟然要等到88年以後,大業才總算大功告成?同志現在面臨的處境,遠遠比1930年代樂觀太多,歷史學家 John Broich 卻提醒我們,你可以樂觀,但不能不保持謹慎,歷史告訴我們:時代不斷進步只是幻想。
個人認為,這件慘案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同志運動絕對不能自外於社會大眾,自絕於國家經濟、政治,內憂外患的背景。假如同志只知爭取自己的權利,卻覺得其他人關心的民生、政治、經濟議題無關緊要,又忽視無聲群眾的反動勢力,那麼即使能一時取得進展,甚至是通過法案這般白紙黑字的大勝利,看看德國的血淚教訓吧!情勢被大逆轉,也不是一生都等不到。(停止互貼標籤,讓平權運動成為全民運動[連結])
順帶一提,要舉證支持「學歷史有什麼用?」,舉德國當例子,這個同志與納粹的故事,比中日留學生鄉野奇談有意義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