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國的政治盤算並非這些留學生所願,此時我們不應該抱持報復態度,截斷各種援助,反而應該將斷交國留學生視為外交資源,善用而非棄用。
英全政府近一年來已陸續喪失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巴拿馬兩個邦交國,面對來自中國的惡意打壓,台灣政府為求主權立場,勢必走向烽火外交,邦交國的損失是在所難免。此舉將使在台灣求學的斷交國留學生,面臨經濟斷糧與政治緊張的狀態。根據報導,台灣每年獎助友邦學生約1,250人,全台約有2,500名友邦學生,每月可獲約台幣三萬元獎助學金。不論是人數或金額,台灣已投資相當大的資源。
目前在台就讀的巴拿馬學生約有191人,其中有59人是領取外交部的獎學金,因此受到斷交衝擊最大。母國的政治盤算並非這些留學生所願,此時我們不應該抱持報復態度,截斷各種援助,反而應該將斷交國留學生視為外交資源,善用而非棄用。
筆者建議以下三種作法:
首先,我們當下就可對持斷交國留學生提供必要的經濟援助,但這些留學生必須表態支持台灣主權立場,簽署切結書並承諾回國推動台灣與其母國的往來。外交政策需要長時間在當地的經營,而這些留學生歸國後,正是未來台灣國可接觸的對象。此外,也可鼓勵台商雇這些認同台灣的留學生,甚至提供他們回母國創業的優惠貸款。
其次,透過與斷交國學生的學術合作,建立第三軌外交的可能途徑。其中包括未來的民間技術交流、學術研討會、甚至是智庫合作專案。即便不被官方承認,台灣仍可透過學術活動深化與斷交國的民間關係,進而影響對方政策。同時,學術交流涉及的政治敏感度低,又可配合適當時機召開,例如現在就可舉辦台巴貿易研討會,提醒巴拿馬民間可能受到的影響。
最後,設計特別方案,鼓勵優秀的斷交國學生繼續留在台灣服務。除了加強台灣產學界的國際化程度,更可將這些留學生培養為精英,適當時機可讓其返回母國,並支援其擔任要職。比起斷然捨棄從前的投資,認賠殺出;不如善用長期累積的善意,突破官方封鎖。即便兩國沒有正式往來,保持雙方民間關係,深化留學生對台灣民主的認同,才是外交規劃的長遠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