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教授 / 輯
今天的問題不是如何讓政府運轉,而是要如何讓它停止運轉。
—歐羅克
美德的定義是:誘惑不足。
—蕭伯納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真誠的無知和有良心的愚蠢更危險的事。
─金恩‧馬丁路德
我一定是老了,因為現在我對食物的興趣比對端食物來的女侍要高。
—史坦貝克
畫妓女並非不道德,畫得不好才是不道德。
—李伯曼
德意志唯心論的巨擘,康德在他的「純粹理性批判」中,認為空間和時間是真實的存在,而可由我們(先天性)純粹理性批判而得知;但除此之外,有些經驗不是只經由外部現象就可認識的,這些經驗需要人的心智對外界表象進行分析和處理。 因此康德對「知」的見解是兩元的:一個可以(先天性)「純粹理性批判」而得知;另一元是要經過(後天性)的分析和處理。也就是說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一是「物理的世界」,另一是「非物理的世界」。 康德這種「兩元論」的見解,並不為後續的德意志哲學家們,如謝林和黑格爾們,所認同。大抵,他們認為人的「心智」可以認識外在世界「物體」的全部:心即是物,物即是心,心只是外在世界的反射:也就是一元的「唯物論」。 這種一元的「唯物論」是不是可以和現代科學的「形上解釋」,所謂「科學主義」(scientism ) 相容?深究之,顯然不能。 我們如何從唯物論來解釋量子物理的「測不準原理」,好像物質質點有「自由意志」,物理現象不能以(唯物論」的決定論,來說明,而必須以「或然率」來解釋物理現象。更嚴重的,現代物理理論,多用「場域」( field )觀念,物質的質點,可以消滅和創造(量子場論),這又如何解釋? 所以哲學的爭論和科學(準確的說「科學的形上解釋」無關)。我們勉力而行,倒可說康德的「兩元論」可以相容於現代科學。我們可以不接受激進「物理論」的觀點:所有宇宙現象最終都可以歸納成最基本的物理定律。那麼物理學家所爭論的「類人之說」( Anthropic issue ) 怎麼解決? 「類人之說」以為:我們所認識的宇宙,以及我們所用的理論物理認識和解釋這個宇宙,只是因為恰巧我們的恆星(太陽)的「碳循環」的燃燒率較緩,有百萬年的時光,令碳分子,有足夠的時間,進化成複雜的碳體,再演化成自主的物體,進而形成「智人」。 這又引生另個問題,只靠物理的「自主反應」和足夠長久時間,就會形成「智人」嗎?我們的世界只需「物理定律」就能解釋嗎?—- 那麼我們所用的「演算法」( algorithm ) 是不是和物理扯不上關係的定律?我們所用的「編譯法」( compiler ),把「演算法」落實到電子電路,有關語言的分析,是不是也是物理定律的推延?—- 顯然「兩元論」的解釋是必要的。 前面所說的康德的「兩元論」是可以包容現代科學的「形上解釋」。一元的「唯物論」要相容於現代科學有極大的困難。人的思維、社會文化,歷史的進展,並不能以一時的政治壟斷而就此決定的。 一元的「唯物論」中,相信控制生產的工具當然是操控物質的唯一要件,推展物質進步的唯一法門,而以「科學」之名而行之,壟斷政治和社會資源,禁錮所有思想、政治和文化活動。 相對的,兩元論容許知識發展的自由空間。未來「知識」的發展是難以預測的,不是現時的政治經濟定律可預測。知識新的發展和突破,一定改變「生產工具」和其延生的社會組織,不會依附於政治教條。歷史定律會被知識的發展和突破所左右,所謂「市場機制」就是保衛這個知識發展空間的必要手段。 作者:韓非
近日,欲謀求國政權位的郭台銘先生,在金門提出了「和平倡議」、通電通水等政見後,民眾黨的柯文哲也跟進之,提出將金門變成「政治實驗區」之模糊觀念。大略而言,上述證見,都是泛藍候選人,欲將金門在政治運作上更加接近中國的威權模式而非台灣本身的民主憲政,作為他們爭取金門部分選民支持的做法。筆者認為,畢竟是民主選舉,提出政見本是合理。本文無意在此置喙。 但是,不約而同的在八月二十三日提出上述政見,並說要記取歷史教訓,只有投他們才能確保不要戰爭云云。就簡直就是罔顧是非,說出政治與戰爭層面都說不過去的謬論。吾人當知,大凡軍事的行動,通常是政治運作的延伸。本文即就這兩層次,反駁泛藍人士的觀點。 筆者認為,「票投民進黨,全民上戰場」這種說法,根本無稽。真正有意義的命題應是「為何在八二三砲戰後,中共就改以『單打雙不打』這種相對和平的方式,而沒有大規模軍事侵略?」。只有討論後者,才能對和平有幫助。就政治而言,不該把八二三戰役,像郭氏一樣說成是「所有戰爭都沒有贏家」,畢竟對中華民國政權來說,八二三除了是保衛住前線島嶼的勝利一仗,更在鞏固在友盟士氣與國內威望都有助益,那當然說不上是輸家。 話說回來,中共為何要進犯金門呢?除了是照中共自己的說詞,是要報復美國在1958年干預中東政局,所以要在遠東開闢牽制的戰場。學術界普遍認為,也是中共想對1954年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範圍、效果的一次壓力測試。因為在該條約中,美國僅將台澎列為防禦範圍。使中共認為,最佳狀況就是既達到侵犯金門的戰略勝利,又不觸動美國依約協防。 但戰爭的結果卻是,美軍固然沒有直接投入金門戰場,但在太平洋群島上各基地,抽出陸海空各軍種軍力駐台備戰,第七艦隊更是進入台灣海峽為國軍護航運補工作。讓中共意識到,美軍連金門島都願意付出如此高昂的成本翼護作戰,那短時間內更不用想侵略台灣了。 就戰爭層面而言,雖說在1958年時,中共雖說還不具備直接武力侵略台灣的能力,但單純講金門這一區域性戰場,任何人都看得出,如果沒有美軍翼護,兩軍戰力對比有多懸殊。對中共而言,因為金門沒有可供資應長時間作戰所需的兵工廠,只要中斷補給線,把戊守的國軍打到彈盡援絕,在日夜砲擊下使島上的軍隊與民間普遍喪失戰意,那金門失守就是時間長短問題。 但這上述條件,隨著料羅灣海戰的勝利及美國強力護援,反擊物資源源不斷進入,讓中共意識到,美軍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因為高度的投入援助,而國軍官兵也有強烈抗敵意志,終究成功守住金門。 總之,金門的戰例,就戰術面探討而言告訴我們的是,島嶼的反侵略作戰,必須確保海空暢通,才能讓戰備物資繼續支應戰鬥所用。在戰略層面,除了是因為中蘇已出現裂縫的國際政治現實,讓中共選擇不再繼續戀戰,以免節外生枝外;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框架下,美國對台灣的軍事幫助及意志,甚至在外交上與中國周旋爭取的空間,才是最後得以讓金馬海域和平的原因。 因此,我們該告訴郭柯侯等人,如果認為想從八二三砲戰的歷史教訓裡,找到一條可以確保金門和平的條約,那也只會是台美共同防禦條約。而中共之所以會攻擊金門,也不是因為蔣介石是個台獨主張者,而是因為政治的必要。所以,要與中共建立和平的國家來往秩序,就只有在強大的軍隊與穩固的友邦外交作為後盾。1958的金門是如此,未來的台灣也是如此。不然,八二三砲戰的隔年,就發生中共武力侵略拉薩,導致達賴流亡。西藏就是有簽和平協議,但因為沒有強軍與友邦,而成為歷史上被中共血腥清洗的反面案例。 作者/楊徽之
從武漢肺炎爆發以來,美中高層已經結束互訪好幾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終於成為第一位訪問中國的高階政府官員。但從接機,到會面形式,以及到最後一刻才草率安排,甚至帶有羞辱性的習近平與布林肯會面,這趟訪中行程,誰是贏家?從1971年,季辛吉訪問中國震撼全球,如今過了50年,美國是否曾思考過,在歷史關鍵時刻,究竟有無做出正確決定,又是否如預期的改變了中國? 1971年,就在聯合國大會即將討論中華民國的會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祕密訪中,打破了冷戰體制下,美中對峙的局面。聯中制蘇便成為冷戰後期,美國奉為圭臬的對外政策。在與中華民國斷交之前,尼克森、福特總統均曾到訪中國,在建交後,卡特、雷根、老布希也都先後在任期內,早早的就到中國訪問。這項鐵律直到1989年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美中關係迅速降溫,美國開始意識到和平演變中國的失敗,美中高層互訪也就嘎然而止。 這是美國與中國關係轉折的一個重要時刻,美國甚至因此開始對中國進行武器禁運,這項禁令至今未破。柯林頓當選總統後,又提出美中貿易必須與中國人權掛勾,象徵美國對於中國內政的重視,美國不願意利用貿易政策助長一個極權體制國家。特別是在蘇聯瓦解後,中國瞬間躍升成為共產世界最後的老大哥,更讓美國沒有轉圜的餘地。柯林頓甚至在整個第一任任期都沒有訪問中國,九六台海危機時,美中更一度劍拔弩張,但也促成柯林頓願意正視訪問中國的急迫性。因此,中斷將近十年後,柯林頓也完成訪中,接著小布希總統也四度訪中,歐巴馬、川普也都繼承這些訪中傳統,直到武漢肺炎疫情再度打破。 我們可以清楚意識到,美中關係因為武漢肺炎之故,已經出現根本結構性轉折,中國隱匿疫情,導致美國破百萬人失去性命。且至今中國仍然拒絕接受疫情發員的調查,所有防疫政策都不透明。拜登也繼續維持2018年以來的美中貿易戰路徑,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特別是晶片來源做有效的圍堵,美中關係其實有機會出現僅次於斷交的轉折。這有利於未來反共陣營的團結,也有利於拜登連任,但布林肯終究是踏上訪中之路,接續下來應該會持續有更多美國部長級官員訪中,美中關係雖不至重回最初始化理想,但也不至於繼續惡化。 布林肯在受訪時強調,美國和中國接觸的半世紀裡,確保兩岸的和平。但其實,這是美國透過降低人權價值標準,以及犧牲台灣對於自身主權尊嚴,所換得的和平基礎,而這樣的代價誰是贏家,難以一時定論。但美蘇冷戰瓦解,卻在越戰上失敗,中東戰爭失利,美國也很難宣稱贏家。 可以確定的是,台灣的主權繼續無法檯面化作討論,修憲甚至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台灣變成一個不正常國家,布林肯訪中恐怕也是將不正常體制續命的象徵。季辛吉近期受訪時稱,兩岸困境只有時間才能解決,在堅持和平的基礎上,中國持續韜光養晦,台灣也不能對自身的主權意識絕望,否則中國話語權若又成主流,美中恢復交流的基礎,台灣要再取得主體尊嚴,恐怕又要重回漫漫長路。 作者/慎之
明年(2024)是陸軍官校黃埔建校一百周年大慶,相關退軍團體在退輔會及國防部全力支持之下積極籌辦「黃埔建軍/建校迎百年」系列活動,計劃將在6月18日舉辦「黃埔建軍建校迎百年」啟幕式,作為「喜迎百年」的系列活動的序幕。 作為相關退軍團體代表的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理事長彭進明聲稱要把活動作大作好,以免被中國以同樣慶祝黃埔百年校慶的統戰活動所蓋過去,矛盾的是,他們卻找紅統色彩強烈的許歷農上將擔任黃埔建校百年大慶籌備委員會榮譽主委,眾所周知,許歷農近年來的言行完全附和中國共產黨,不僅發表公開信宣稱「不再反共」,甚至在回憶錄聲稱「一國兩制是和平統一最佳方案」,讓人不禁質疑,這樣的人選如何能作為黃埔建校百年大慶籌備委員會的榮譽主委? 有論者指出充滿爭議的許歷農之所以被相關退軍團體、退輔會及國防部檯面上的軍職背景高層推崇,甚至作為台灣這邊慶祝黃埔建校百年的「榮譽」代表,是因為期別、輩份以及軍隊中高層現退役將校普遍存在的大中國主義黨國遺緒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事實上,這也突顯出相關退軍團體、甚至退輔會及國防部的問題癥結,那就是始終不肯真誠面對黃埔建校百年背後的歷史問題以及衍生的黨國遺緒、軍隊文化等沉疴。 相關退軍團體、退輔會及國防部避而不談蔣中正以及黃埔嫡系在歷史上的過失,也不談這套體制下所衍生的軍隊黨國不分、認同錯亂、醬缸文化,卻只想把黃埔的歷史定格在他們過去所接受政戰教育的黨國史觀(許歷農當年所參與建構的產物),甚至以此規避他們與今日台灣社會脫節的問題,這些只是加深他們與今日台灣社會的隔閡,卻無助於改善軍隊在今日台灣社會的形象、更不可能讓今日台灣社會對於黃埔史觀產生共鳴。 如果相關退軍團體、退輔會及國防部真的想辦一場讓今日台灣社會產生共鳴的黃埔百年校慶活動,那麼坦誠的面對黃埔的歷史問題、黨國遺緒、軍隊文化,以鳳山精神取代黃埔精神,才是正辦,倘若繼續抱殘守缺,最終只是讓台灣這邊的黃埔百年校慶活動成為深藍紅統的取暖大會,甚至跟中國慶祝黃埔百年校慶的統戰活動隔海唱和,造成噬臍莫及的惡果。 作者/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