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彥丞的文章《論文同儕審查造假世界第二,知識分子羞愧乎?》,提到的訊息相當值得重視,只是解讀上有些不當之處,特地提出大家討論討論。
學術論文在發表以後,可能因各種原因遭到撤銷,被撤銷後的論文,記錄上即不再算是發表的研究。撤銷一篇論文的理由,造假、抄襲、作者主動撤回等等都有可能,造假只是其中之一。
造假可分很多種。過往常見的狀況是,論文呈現的資料造假,作者刻意偽造不存在的實驗結果,做出有利於作者見解的結論,事後其他科學家重複實驗,卻無法獲得一樣的結果。這種情形近年來最知名的案例之一,是日本科學家小保方晴子的幹細胞研究;而前幾個月前在台灣引發軒然大波,以臺灣大學郭明良為首的團隊,涉及的造假事件也屬此類。
然而,近幾年卻有一種全新的造假模式興起,那就是在同儕審查階段就直接造假(fake peer review)。投稿國際學術期刊的過程,基本上是作者將結果寫成論文,投稿給期刊(journal),期刊找來數位審查人(reviewer)審查,若是審查人同意論文有發表的價值,論文的編輯(editor)就會安排時段,讓論文正式發表。
期刊找來的審查人,多半與待審論文的研究方向有關,因此稱作「同儕審查(peer review)」。審查人當然都是專家,卻也有被欺騙的可能性,過往造假論文的作者,如小保方晴子,就是騙過了負責審查論文的同行專家,成功讓偽造的實驗結果發表。
可是偽造的同儕審查,跟上述情況截然不同,它是在同儕審查的階段就有問題,審查人與論文作者狼狽為奸,直接讓論文通過審查的程序,而能發表。小保方晴子那般的造假是偽造資料,騙過審查人與編輯,結果有問題,但假如只是個案,期刊本身問題不大;偽造同儕審查這種造假方式,卻是直接侵犯了期刊審查論文的程序,是結構性的問題。
《論文同儕審查造假世界第二,知識分子羞愧乎?》一文的資訊,來自「Retraction Watch」,它是專門關注撤銷論文,學術界造假、爭議的網站,對於最近常見的偽造同儕審查,有詳盡的追蹤。台灣排名世界第二,這數據是怎麼來的?這個排名,應該是另一個網站的文章《China publishes more science research with fabricated peer-review than everyone else put together》,根據Retraction Watch的資訊做出的整理。
該排名論文篇數的算法,是2012到2016年間,因偽造同儕審查而被撤銷的論文總數。它不管發表年份,只管是在這4年間被撤銷,所以被撤銷的論文可能是在更早的年度,如2009年發表,也會算進這個排名。它分類的依歸,是根據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s)所屬機構位於哪個國家。它統計的理由是偽造同儕審查,所以如小保方晴子、郭明良那種偽造結果的造假,也不計算在內。
依照以上標準,在2012到2016年間,全世界至少有498篇論文,因為偽造同儕審查被撤銷,其中276篇來自中國、台灣73篇、伊朗65篇、韓國33篇、巴基斯坦19篇、印度13篇、澳洲7篇、馬來西亞5篇,可謂愛衝排名的亞洲國家的大勝利!
事實上,最近一系列針對偽造同儕審查的報導,包括前述提及,還有《Science》5月的新聞《Journal that holds record for retracted papers also has a problem with editorial board members》,焦點都在擺在中國,包括中國不健康的學術生態、惡質第三方機構(third party company)的氾濫等,都是國際重視的對象。
至於台灣,雖然在498篇中,不名譽的占了73篇,排行第二,但絕大部分是陳震遠一人所為(不確定有沒有其他人),儘管嚴重,卻並非是像中國那般,有許多共犯,整個學術圈系統性的問題。因此,若要據此指稱台灣學術圈多為無恥,恐怕是言過其實。台灣學術圈的問題很多,造假也不是新聞,偽造論文造假恐怕還排不上名。
最後,賴彥丞不是學術中人,對這方面有點誤解不是問題,可是同樣的資訊,若是史丹福大學法律科學博士,身為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的劉宏恩,也無從分辨,散播偏頗的訊息,恐怕說不過去吧?(劉宏恩臉書:外國雜誌最新公佈的「科學論文審查造假篇數各國排名」,台灣名列世界不榮譽排行榜全球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