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政府上任即將屆滿一年,民進黨中央舉行『365天我們一起完成的事』記者會,整理了主計處的數據,用八張圖證明打趴馬英九,無論是經濟成長率、景氣燈號、出口年增率、勞工福利、來台旅遊觀光人數,種種執政成績的數字亮眼。但是,筆者想問,人民為何無感?亮眼的數字為何無法連結人民心中的感受?
小英總統執政後,沒有執政舞弊的事端,也沒有重大天災人禍,但是民調數字卻直直落。一部分原因也許是特定媒體或民調機構的『別有用心』,故意唱衰蔡政府,但更大的原因恐怕是改革的戰場開立太多,造成社會價值的對立與人心惶惶。
筆者這幾天來到花蓮演講分享,晚上繞了一圈花蓮火車站周邊,手搖純茶類一杯動輒五、六十元,即便連鎖飲料店相同的茶飲亦是比起居住的台南多了五元。平民小吃的價錢一點都不平民,也難怪出現彰化肉圓一顆百元的乍舌價錢。
物價飆漲帶給民眾的痛苦感受最深,店家百花齊放地調漲物價,以成本不堪負荷之名,每樣東西漲個五元、十元,民眾生活所需也只能含淚接受。食衣住行等生活開銷在家庭或個人支出的比例大幅上升,每天辛勤工作只為填飽三餐,工作之餘應有的休閒娛樂只能縮減,生活的壓力滿載,執政帳面的經濟數字再如何美好,依舊無法引起人民的共鳴。
民生物價的掌握不全然是市場機制,當店家們有樣學樣地齊漲物價,企圖提高獲利所得,將所有店家本應負擔的成本全部轉移給消費者承擔時,政府應該積極介入調查,平抑物價。
同樣地,當年壓垮馬政府執政的食安危機,亦不見小英政府積極正視。民眾想問,當我們購買成本提高時,無良黑心店家依舊鋌而走險,用低劣的成本製作東西給消費者,危害台灣人的身體健康,你我民眾還能相信誰,更想問問政府公權力在哪裡?所有的不滿必將由小英政府概括承受。
小英總統執政後,積極推動各項改革,但是改革有其先後順序,輕重緩急,更要讓人民心悅誠服,否則平添社會對立。以同婚議題為例,這是小英總統執政第一年迫切的改革嗎?挑戰社會傳統的價值觀,引發不同立場的對立紛擾,絕非明智之舉,更不是第一年的執政重點。再以年金改革為例,如果小英政府先處理連戰、關中等國民黨人士黨職併公職的不公不義情事,再處理高階叛將朝貢中國,手領台灣高額月退俸的荒誕現象,並帶頭宣誓卸任後的總統禮遇絕對不超過年金改革的天花板,進而將年金改革擴大到基層軍公教,反彈衝擊的力道與正當性絕對減少許多。
讓人民有感,先讓人民基本生活無虞,不必恐懼,過得快樂。贏得人民認同後,所有改革便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