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內政部所發佈最近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示,至今年2月底台灣地區的戶籍登記人口為2,354萬4,189人,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為1,727萬1,093人(占73.36%)。較為值得觀察者,乃其中老年(65歲以上)人口為313萬9,397人(占13.33%),首次較幼年(0-14歲)人口313萬3,699人(占13.31%)為多,高齡化與少子化兩股趨勢已呈現交叉,加上台灣總人口數量以達至顛峰,推估未來有慢慢減少的疑慮,人口問題將成為台灣未來十年的經濟成長最難克服的障礙,經濟學家或許會換個說法:內需不振。
台灣老年人口數首次超過幼年人口數,突顯出台灣人口扶養結構轉變為以扶老為主,扶幼次之,台灣人口老化僅略遜於日本及德國,而托育體系除了高價低品質外、服務量也過少的問題未被重視,政府的長照體系的完善度也是一大疑問,。根據聯合國定義及國家發展委員會之推估,台灣自1993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比率超過7%),明年將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率超過14%),預計115年老年人口將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尤甚,台灣出生率1.07%瀕臨全球最低,與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地區的總和生育率也都低於1.2,為世界最低水平水準,但台灣的人均GDP卻不如星、港、澳,台灣人不願意生育的問題,值得有關當局重視。
常言道:「老有所終、幼有所長」,在目前的台灣社會面臨極大的挑戰,加上壯有所用的失業問題,禮運大同篇似乎成為遙不可及的參照標準。較為社會科學的說法,乃台灣合理的人口結構為何?如何提升人口素質?當中的判斷標準,包含:提升生育率,緩和人口高齡化速度,調整人口結構等。是以,考量台灣少子化、工作年齡人口減少、高齡化及移民現象變遷速度,均較西方國家為急促,對未來發展的挑戰也會更為嚴峻,亟須及早籌謀因應對策,台灣的人口政策報告數量太多,但實際落實的人口政策的執行力低,是國發會早頒佈「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最大的困境,尤其缺乏適當的政策評估標準。
台灣人為何不願意生育?筆者認為是台灣快速的經濟發展,所形成的社會觀念使然,尤其低估低生育率造成的傷害,誤以為科技、外勞、移民等能解決低生育率問題。然而,工作穩定性、勞動條件及生育補助較佳的軍公教,生育率較高;可見足夠的福利及條件良好的工作,是維持生育率的基本條件。不過,台灣正面臨不當分配的社會福利及薪資結構之苦果,許多人似乎隱約懷抱沒競爭力就不趕有後代的觀念,其實正在台灣的年輕是帶蔓延,年輕人享樂及養育兒女的標準提升,但年輕人的實質所得卻是降低,年輕人已經難以依照自身的努力賺取足以結婚生子的資源,方為實際說不出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