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轉]「民主典範」怎會是獨裁?

  • 時事
  • 民意
  • 評論

 

近年被先進國家譽為「民主典範」的台灣,二月又贏得兩項殊榮。一是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九日公布2021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台灣在167個評比國家中名列第八,為亞洲第一,且優於許多歐美國家;當報告顯示全球民主指數創下2010年以來最大跌幅,生活在民主體制下的人口比前一年減少10%以上時,台灣有此佳績,確實值得慶賀。二是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及華爾街日報十四日發佈2022年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台灣在184個經濟體中排名第六,平均總分超過八十。這兩項殊榮,更加證實了台灣「民主典範」的名不虛傳。可是,在野的國民黨領袖如朱立倫、馬英九等卻一再稱台灣是「民主獨裁」「不自由的民主」!

孫慶餘專欄:「民主典範」怎會是獨裁?圖片來源:風傳媒
孫慶餘專欄:「民主典範」怎會是獨裁?圖片來源:風傳媒

「民主獨裁」就是把民主搞成近似獨裁,「不自由的民主」就是政治經濟社會等自由度倒退。前者是朱立倫再度當選黨主席後罵民進黨政府的慣用語,後者是國民黨重回「老人政治」後馬英九對蔡政府的酷評。朱立倫由「正常倫」變「反常倫」的亂咬,我近幾個月文章已舉過多項例子,現在再舉兩例:一是他一月去大溪頭寮謁陵時受訪說「台灣民主政治不能讓民進黨一黨獨大、一黨專政,民進黨今天做的,只是要摧毀在野黨。」二是農曆年後國民黨新春團拜時他說「面對鴨霸、民主獨裁的民進黨,不但國民黨要團結,所有非民進黨體系的反對力量、社會力量也要團結在一起,勝選是唯一共同目標。」

而馬英九則在去年台灣受邀參加美國召開的「民主峰會」時投書媒體,抨擊蔡英文執政下,政府的表現離民主越來越遠,反而趨近「不自由的民主」。今年農曆年後國民黨新春團拜,他也批評民進黨是「多數暴力、濫權執政、快速走向獨裁、違反民主國家常態。」

馬朱兩人以上的話全是誣衊、無的放矢。看看立院,經常杯葛、作亂的明明是國民黨的「少數暴力」,他們竟然反稱表決佔多數優勢的民進黨是「多數暴力」「一黨專政」「要摧毀在野黨」,這不是「一人獨裁」「一黨專政」的黨國遺習作祟是什麼?更不必說馬英九的媒體投書,「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做出民調,六成九認同台灣是「民主領先的政體」,六成七不認同馬英九指台灣是「不自由的民主」。同時,美國邀集全球一百多民主政體舉辦首屆「民主峰會」,台灣受邀而中俄未曾受邀,原因是中俄不符標準,台灣則被譽為「充滿活力的民主政體,能對峰會目標有所貢獻」。

而且大家不要忘了,人權組織「自由之家」調查全球各國,去年三月公布的「2021年全球自由度報告」,台灣以94高分繼續名列自由國家,較2020年還多1分,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96分。「自由之家」報告並寫道,2000年以來,台灣充滿活力的民主制度,讓朝野政黨能進行3次和平政權轉移,且對公民自由的保護強而有力。

台灣的民主自由已是全球公認的事實。首先讚揚台灣是「民主典範」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美國前國務卿龐畢歐。他前年十一月受訪即強調,「台灣不是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美國兩黨政府過去35年皆遵循此一政策,對台承諾跨越黨派。兩黨都了解台灣是民主典範。」他還多次指台灣是公認的「區域民主典範及世界一股善良力量」。他甚至在卸任前不久宣布取消美台交往限制,說「台灣是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和可信賴的夥伴,然而幾十年來國務院卻制定了限制與台灣互動的交往準則,今天我宣布取消所有這些限制。」

龐畢歐的談話影響了很多政府高層人士,如不久前才正式訪台的國務次卿克拉克立刻盛讚,「台灣是偉大的夥伴、朋友和了不起的民主典範。龐畢歐解除與台灣交往的設限,賦予了台灣自由國家地位!」即使美國政黨輪替,去年拜登總統上任後,他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指責「中國破壞開放及穩定國際體系,直接威脅美國的利益和價值」,卻讚揚且支持「台灣這個領先的民主政體及關鍵經濟與安全夥伴」。更值得台灣安慰的是,去年底美國舉辦首屆「民主峰會」時,尼加拉瓜再度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當時白宮就批評:「尼國政府這項決定使該國人民失去了台灣這個可靠、民主的夥伴,我們鼓勵所有在乎民主、透明、法治及促進經濟繁榮的國家,擴大與台灣往來!」

美國高層之外,對台灣民主讚譽有加的國際重要人士同樣不在少數。如去年十一月歐洲議會特別委員會訪台,主席古斯曼就說「台灣的民主不只是全世界每位民主人士要捍衛的,更是(當前)民主的啓蒙來源。」「我們兩週前通過的歐盟台灣政治關係暨合作報告即指出,台灣與歐洲是關鍵夥伴、民主盟友,未來應增進歐盟會員國與台灣的交流,包含最高層級的互訪。」去年十二月初台北召開「2021開放國會論壇」,主辦單位之一的國際民主協會會長米徳偉亦稱,他33年前首次來台,當時無人能預料台灣之後民主會如此成功,「現在台灣已成人權與民主的燈塔,即使不斷遭受(中共)安全威脅,民主韌性仍一直強化,是值得大家尊崇效法的對象。」更不必談日本及澳洲前後任總理、捷克參院議長、法國議會友台小組等接連讚揚台灣民主成就了!

從以上幾種全球調查報告及眾多先進國家對民主台灣的肯定及支持,不只證明台灣的「民主典範」地位不容懷疑,而且朱立倫、馬英九等「黨國之子」一再誣衊的「民主獨裁」「不自由的民主」,也將不攻自破!

作者 / 孫慶餘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風傳媒)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22-02-22 新公民議會

Post navigation

高中生延後上學面面觀 → ← 中正紀念堂的威權象徵問題,不能繼續拖延下去

Related Posts

阿嬤與美媚的 beauty contest

淡水線捷運上阿嬤與美媚的 beauty contest , 網路的結果會如何 ?—— 誰衝天?誰落地?你我小公民們大概不會有任何懸疑,相信有甚麼令人意外的結局 ? 高潮不會迭起,更不會有甚麼「反高潮」之類的?只有不知今世是何世的婆婆媽媽和老伯伯,才會義憤填膺,力挽狂瀾,世道人心,且看今日仍然是何人家天下 ? 奇怪的是,這類 beauty contest 好像都發生在捷運淡水線上。你我若有記憶,不是不久前,有位七十餘歲的著名女作家,因博愛座和位女學生起衝突,—- 也是在淡水線上! 昨日淡水線,又有位七十餘歲的老阿嬤和另一位二十來歲、穿著「三宅一生」,又帥又美的年輕美媚,又因「優先座」而起衝突。 據媒體描述:老阿嬤挑釁在先,惹得身穿「三宅一生」的年輕美媚氣不過,撩起褶裙,飛天一腳,「踹飛阿嬷」!網路一片壓倒性的叫好,說這是「力與美的結合」!網路情搜,才知道這美媚大有來歷,人家可是台大畢業的高材生呢! 看來台大教育不差,文武雙全,懂得如何保衞自己的權利。你我不禁回想:據說古典時代,一有船難,優先上救生艇的是老弱婦孺與兒童,電影「鐵達尼號」不是有這樣生動的描述嗎 ?在那急端的情況下,阿嬤絕對不會被「踹飛」,不管她們如何惹人生厭。 看來「古典的」與「現代的」是非常的不同。在網路一片恭維「力與美的結合」聲浪下,現代人中好像只有一位「苦先生」還抱著古典情懷,為阿嬤說幾句話,不管老阿嬤如何「不知好歹」,令人生厭,先挑釁別人 ! 幾年前「新冠肺炎」暴發時,全球醫院急診室,無法處理送進來那麼多的的病患:醫生必須決定先救誰?高危險羣的老弱 ?還是春秋正盛的年輕的美媚或漢子?醫生的判斷很簡單:他到底要救五年或十年的生命,還是三十或四十年的生命:這計算很簡單,也很殘忍:救護車開往養老院的次數是不會太多的 ! 所以,古典與現代,0 與 1 之間的因子,有無限多的數值,可以令整個方程式的走向完全不同。尤其是流行文化的時代,加上技術、工藝,日新月異,誰不希望自己年輕可以靈活變易,跟上時代,誰不希望自己貌如潘安、西施,可以及時在網路竄紅。因此,阿嬤與美媚勝負立判,不需要太多分析解釋,( 暫且不論阿嬤又有甚案底)。 不巧的,人世的外部世界的知識和經驗是要用歲月換來的。最近有一位男大明星過世,年輕時,他以年青俊美紅遍天下。年紀大了,不像其他影星極力美容,想抓住青春的餘韻。他說:我的曲折不平的臉龐就是我的歲月痕跡,我要保存。 […]

是「揭弊」的俠客?或是另一隻「嗜血」的鯊魚!?

       近期政壇傳出黃國昌涉入「跟拍爭議」事件,掀起政治與媒體關係的激烈討論。若政治人物主導或組織人力,長時間針對特定公眾人物長期追蹤,再將畫面交付媒體放大報導,究竟屬於合法揭弊,還是已跨越隱私權與新聞倫理的界線?     確實,分析我國司法判例,多半認為公眾人物因身繫公共利益,必須對他人評論、媒體報道須有高度容忍,然容忍一旦缺乏界限或無公正第三方篩選資訊,是否與公益無關的個人資訊藉由多次傳播,反而成民眾獵奇、政敵打擊的對象?如此,將輿論虛耗於某人某黨為政爭所用,恐虛耗大眾精力。         其次,該事件有涉及法律與道德風險,當然媒體的跟拍可受新聞自由保障。然而,一旦拍攝地點涉及私人領域(如住宅、停車場),或時間持續過長、手段具有侵入性,即可能違反法律,如個人資料保護法、妨礙秘密罪等。此外,媒體的職責在於監督權力、甚至為弱勢發聲,維持公共討論空間的透明。若媒體淪為政治人物的工具,透過外包團隊進行監控,再選擇性釋出畫面,這種「政媒合流」的情況,恐嚴重破壞媒體獨立性。令人狐疑,為何他們甘願冒犯法及道德風險,甚至引發金流問題,畢竟養成一支專門偷拍隊伍必然所費不貲,為何甘冒此大不韙仍要養成一支私人情報軍。       也許可以從阿北「鯊魚理論」得到其背後動機。阿北曾驕傲的說「當你一直被攻擊、流血,鯊魚咬上來怎麼辦?只好游得比鯊魚更快,讓鯊魚追著你跑。所以像我常常講錯話怎麼辦?我就講更多、更快!一直拋新議題讓媒體追著我跑。」在輿論主導風向,風向左右投票的生態裡,無論基於攻擊或防守,握有他人更多秘密、特別牽扯財與色的秘密比政策討論更能吸引盲從的眼球。在他支持者心中,這般偷雞摸狗是在揭發黑幕,國昌宛如蝙蝠俠一般主持公道,但莫忘為何蝙蝠俠需要蒙面?歸因於非法手段一旦正常化,將產生模仿效應,所有人只要假正義、吹哨之名,實質控制所有事物資料,無論用旁敲側擊或直接釋放消息,皆損害公共秩序,無論消息是否為真已損害的名譽無法挽回,成為打擊敵手的藉口。         無獨有偶,歷史上透過蒐集政壇人物作為要脅籌碼案例甚多,如美國前FBI局長胡佛使用非法手段收集證據,尤其是政敵資料藉此鞏固權力,顯然已逾越其職權;更早者,日本首個武士政權首領平清盛也在京都大量組織名為「禿童」的告密組織,由一群少年混跡民間,風聞市集謠言來蒐集各種資料,用來打擊反對勢力或塑造恐怖氛圍。殊難想像其一朝大權在握,這種觀念是否被帶入公門,加以制度化宛如回到人人自危的戒嚴時代。        所謂「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如今在野就不擇手段,縱使乘勢而起,然用這種手段上位,必然受人非議,將再以類似手段、變本加厲來捍衛脆弱的統治正當性,故該偷拍事件全民恐不能忽視,試想如果一樣手段用在你我身上將如何救濟?        隨著資訊傳播容易、偷拍科技進步,民眾評價公眾人物的標準,常受媒體報道而異,往往使腥羶色財成為流量密碼,這種互相影響結果,將使輿論市場成為獵場,互揭瘡疤代替理性問政,這種方式不是捍衛正義而是任由一群嗜血鯊魚互相撕殺、亂了法治與道德界限。 作者 /劍藏鋒

花蓮國的救災圍城,像極了中國!

馬太鞍堰塞湖的災情牽動全台人心,各方馳援,本應是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時刻。然而,花蓮縣府卻在救災的黃金時刻,築起了一道道令人費解的高牆。 首先是「便當之亂」!花蓮縣府表示,已為志工訂購了2.5萬份中、晚餐便當,並強調「絕大多數是縣府採購」。這份看似體貼的舉動,對照現場實況卻顯得格外諷刺。早已進駐災區、爐火未曾停歇的義煮團體,就是為了讓所有救災英雄能有一口熱飯吃,但他們的運餐車輛卻一度傳出遭阻擋。 筆者狐疑,有免費、充滿心意的志工餐食不要,縣府為何非要動用公帑,進行大規模採購?以公家機關一個便當編列的預算120元計算,一天2.5萬個便當總價就要300萬元。花蓮縣府不斷向中央哭窮、要求救災專款,徐榛蔚縣長更迫不急待地開立募款專戶卻又偷偷關閉,為何寧願阻擋義煮團自發性的救援,非要花公帑採購便當,動用拮据的預算呢? 其次,畫地為牢的「花蓮通行證」更令人憤怒!清淤工作分秒必爭,來自全台各縣市、甚至貼有中央核發通行證的重機具整裝待發,準備投入戰場。然而,只有持「花蓮縣政府通行證」的機具才得以進入,其他外援,包括已到場的高雄重機具,竟一度被拒於門外,或因無證而被迫撤回。 花蓮縣政府彷彿自成一國,不僅傳出不承認中央的調度,更對外援設立了嚴格的「入境許可」,這種行為像極了中國!中國在面對天災人禍時,屢次拒絕國際援助。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當局在黃金救援時間內,以交通不便等理由婉拒了經驗豐富的國際專業搜救隊。這種操作,外界普遍認為是為了維持自身的強國形象,另一方面也擔憂外國隊伍和媒體的深入,會暴露災區真實的慘況以及「豆腐渣工程」等問題。花蓮縣政府擋住中央與外縣市的機具,是否也是出於同樣的心態呢?是怕救災的功勞被分走,還是害怕不受控的眼睛,看見了不該被看見的真相。 最後,當災民仍在斷垣殘壁中等待希望,當來自全台的鏟子超人滿身泥濘、揮汗如雨時,「花蓮王」傅崐萁立委與「花蓮后」徐榛蔚縣長,他們的雨鞋在災區始終一塵不染,身後總有保母車亦步亦趨地隨侍在後。在這一連串匪夷所思的決策背後,花蓮的鄉親需要的是一個真正將人民苦難放在心上的縣市政府,而非屢屢想發災難財,藉此中飽私囊。 作者:秦靖  

沒有被發現的個案:成人保護制度的缺口

台中一名21歲女子,因遭母親長期拘禁、控制飲食,最終在家中死亡的消息震驚社會。根據媒體報導,這位年輕女性在近三年的時間裡,被迫活在不見天日的房間,生活起居完全受制於母親,稍有不從便以拳腳或剝奪餐食懲罰,最終骨瘦如柴、命喪家中。案件曝光後,母親遭羈押禁見,父親則以十萬元交保。     這是令人感到難受的悲劇新聞,這之中我們看見社會安全網,沒辦法接著這21歲的女子。被案件凸顯出台灣在成人保護制度、跨單位協作與社區支持系統上的不足。當一名成年人遭受家暴或長期虐待,社會該如何及早發現並介入? 家庭暴力的多樣面貌       台灣社會對於家庭暴力的普遍想像,仍停留「肢體暴力」層次。然而該案件中所謂的「魔鬼式教育」,其實是一種深層的控制與虐待,包含飲食剝奪、自由限制、以及心理控制,像是以「你需要依賴我」為基調,製造依附與恐懼,使被害人難以反抗。若我們的教育宣導與法律實踐只將「打人」視為家暴,便無法全面保護受害者。 社會局不是唯一的責任者:跨體系支持的缺乏 事後台中市社會局表示,該案並未有身心障礙身分或通報紀錄,因此沒有進入社會福利體系。這反映目前台灣制度上的限制,包含成人保護不足,現行法律對兒少、身心障礙者有強制通報義務,但對「成年人」卻缺乏足夠規範,導致20歲以上、無障礙身分的受害者成為「灰色地帶」。 再者則是在報導中,可以看見明確的責任切割現象,往往將家暴案件視為「社會局」的責任,而忽略教育單位、社區組織、醫療體系等在前端預防與發現的角色。換言之,若要建構完善社會安全網需要的是「跨網絡合作」,而非單一單位的補破網。 被忽略的警訊:學校與社區早已知情 最令人痛心的是,陳女在求學階段,其高中同學早已知曉她的困境,甚至常常提供食物與日用品。學校福利社的阿姨也伸出援手,讓她以勞動換取早餐。這些都顯示「異常早有跡象」。     這些訊號並未被轉化為正式的通報或協助,反而停留在善意。可見教育系統缺乏明確責任,老師、校方若僅止於口頭關心,而沒有法定義務或明確通報流程,學生的苦難便無法進一步被看見。又或者是民眾對家暴定義不足,同學、社區可能知道她被忽視、控制,卻不認為已構成「家庭暴力」,因此沒有啟動協助機制。 長期的心理控制,將喪失反抗能力     或許有人會質疑:「成年人應有自主能力,若她不反抗,是否代表她願意接受?」這正是成人保護制度最容易陷入的盲點。事實上,長期的心理控制與暴力,會讓被害人失去反抗能力,甚至相信「這就是命」。因此,制度不能以「未求救」作為「不需要協助」的藉口。     也有人批評政府:「為何沒發現?」但若僅將責任推給社會局,等於忽略了學校、社區、醫療、媒體等的前期角色。真正的攻防不在於究責單一單位,而在於社會整體是否願意承認「成人也需要被保護」,並建立一套橫向連結的安全網。 除了難過,政府可以如何行動? 臺灣的社會政策制定,經常過於著重「事發之後」罰則與懲處,忽略更關鍵的「事前預防」。這並不是否定加害者應受法律制裁,而是提醒我們如果社會能建構起彼此相互連結支持網絡,或許悲劇根本不必發生。 舉例來說,可以考慮建立更完善的鄰里通報系統。當社區裡長期未見某位住戶,或發現家中封閉、拒絕外人探視時,應立即啟動「社會局關懷訪視」機制。進一步推動社區守望制度,讓里長、志工或社區關懷據點成為最前線的偵測者,透過例行探訪與生活觀察,協助辨識高風險個案。 同時,教育端也需要制度化配套。宣導上應強化大眾對「家庭暴力的多樣形式」認識,讓社會理解飲食剝奪、自由限制、心理控制同樣屬於暴力。進一步,教育單位應建立「校園異常狀態通報指引」,當師生察覺學生長期營養不良、缺乏生活必需品、或明顯受到家庭過度控制時,能有一套正式的轉介與協助機制。     最後,透過跨領域合作——社工、教育、醫療、社區共同連線,才能避免任何異常訊號在體制中被消音,讓保護真正落實在最需要的人身上。 作者:李坤融

Recent Posts

阿嬤與美媚的 beauty contest

阿嬤與美媚的 beauty contest

淡水線捷運上阿嬤與美媚的 beauty contest , 網路的結果會如何 ?—— 誰衝天?誰落地?你我小公民們大概不會有任何懸疑,相信有甚麼令人意外的結局 ? 高潮不會迭起,更不會有甚麼「反高潮」之類的?只有不知今世是何世的婆婆媽媽和老伯伯,才會義憤填膺,力挽狂瀾,世道人心,且看今日仍然是何人家天下 ? 奇怪的是,這類 beauty contest [...]

More Info
是「揭弊」的俠客?或是另一隻「嗜血」的鯊魚!?

是「揭弊」的俠客?或是另一隻「嗜血」的鯊魚!?

       近期政壇傳出黃國昌涉入「跟拍爭議」事件,掀起政治與媒體關係的激烈討論。若政治人物主導或組織人力,長時間針對特定公眾人物長期追蹤,再將畫面交付媒體放大報導,究竟屬於合法揭弊,還是已跨越隱私權與新聞倫理的界線? [...]

More Info
花蓮國的救災圍城,像極了中國!

花蓮國的救災圍城,像極了中國!

馬太鞍堰塞湖的災情牽動全台人心,各方馳援,本應是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時刻。然而,花蓮縣府卻在救災的黃金時刻,築起了一道道令人費解的高牆。 [...]

More Info
沒有被發現的個案:成人保護制度的缺口

沒有被發現的個案:成人保護制度的缺口

台中一名21歲女子,因遭母親長期拘禁、控制飲食,最終在家中死亡的消息震驚社會。根據媒體報導,這位年輕女性在近三年的時間裡,被迫活在不見天日的房間,生活起居完全受制於母親,稍有不從便以拳腳或剝奪餐食懲罰,最終骨瘦如柴、命喪家中。案件曝光後,母親遭羈押禁見,父親則以十萬元交保。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