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學測作文題目為「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因為有學生全篇以英
這並不是眾多鄉民們批評的媚外,所謂「寫英文就比較高尚」
一直以來台灣的家長與教師過度迷戀分數,
今年學測作文題目為「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因為有學生全篇以英
這並不是眾多鄉民們批評的媚外,所謂「寫英文就比較高尚」
一直以來台灣的家長與教師過度迷戀分數,
民眾黨全黨上下,號稱「人才濟濟」,怎麼登記角逐黨主席大位,只是屈屈兩位?一位是臉孔漂亮的「長城」,另一位是會哭倒長城的「孟姜女」! 「長城」說他的先知已經以「肉身對抗暴政」而犧牲了。哲人其萎,精神長存,他要繼承先人的遺教,繼續咆哮,沒有公義就沒有和平,曼德拉萬歲 ! 「孟姜女」則說:肉身哪能構築長城,「龍城飛將」哪只會是臉孔長的標緻,只會咆哮的人物,如何「不教胡馬度陰山」?長城是需要大小石頭堆積起來的「下層組織」拱上來的:沒有地方,哪有中央? 民眾黨到底會是「一張嘴」勝利,還是「兩條腿」?全黨上下其實多少心知肚明。誰可以開倉賑災,可以向黨內哀哀生民,發放油水,到底誰是現在手握「錢柄」的代理黨主席 ?「兩條腿」的孤臣無力可回天,除非雲林張家倒戈 ? 以前中國北方農村流傳一則故事:某頗富裕農業大縣有座小山丘,其中有處洞穴,陰風陣陣,不時發出咆哮聲。農民傳言、深信洞中是隻千年的蟒蛇在修行,因此特地花錢做了一面錦織布幕懸掛在洞口,以避閒雜。每年農忙之後,指定日子,特別祭拜,感謝神蛇的保護,年年風調雨順,富國裕民。從此年復一年,洞穴變成神蹟,百里範圍內的農村無人不知,敬畏膜拜,蟒死變成神物,有求必應! 不巧,合該有事:某年某日某位輕薄、放蕩少年仔,酒醉昏茫,啷噹顛跛到了洞口,「待俺,看且一看!」一手就把錦幕扯了下來。一看之下,只見洞中只是寬如斗室,容人出入,只聞山壁細縫傳來微微的陰風而已。跟隨在少年仔之後的好事之徒,瞠目結舌,如受雷劈,怕受神譴,落荒而逃,—— 原來,多年來受信仰的神物只是如此! 所以民眾黨所謂「人才濟濟」,很快就知分曉。會不會像那處神洞,錦幕一扯下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真是有如那位先知所說「潮水退了,誰沒穿褲子,清清楚楚!」—— 原來「長城」也可以用海砂堆砌而成 ,不穿褲子,理所當然 ! 作者: 戴震
32歲的死刑犯黃麟凱於16日晚間被執行槍決,引發國際組織和國內廢死團體的的強烈反應,總統賴清德隨即於17日表示,根據憲法法庭的判決,執行死刑是合憲的,並不違憲。針對廢死與反廢死這個陳年議題,社會上正反兩方依然沒有共識,目前死刑定讞尚未槍決伏法的死刑犯尚有36人,根據大法官釋憲,在更嚴謹的法律程序與制度保障之下,死刑制度在我國仍屬合憲,且僅適用於「最嚴重犯罪類型」。法官同意判死門檻從「過半數」改為「一致決」,這樣的釋憲內容,一點也不科學,怎麼說呢? 筆者記得公聽會上,張介能教授針對自己妻子十年前被殺,最後被法官從死刑改判無期,理由是非犯最嚴重之罪,所以改判無期這個論點提出質疑。如果這不是最嚴重之罪,那究竟什麼才是最嚴重,如何量化,誰說了算? 如果法官認為黃麟凱是目前所有死刑犯裡犯行最嚴重者,所以執行槍決,那麼日後若又有死刑犯被槍決,代表出現了比黃麟凱更嚴重的犯罪,那不就證明了黃麟凱的犯行並不是最嚴重的嗎?這是在數學證明裡的一個顯而易見的邏輯,只要能找到一個比a更大的數,就可以證明a並不是最大的數,因此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最大的數,理由很簡單,如果有人宣稱他找到一個最大的數稱之為k,k+1顯然比k更大,所以k並不是最大的數。 大法官釋憲內容一點都不嚴謹,試圖在廢死與反廢死兩端找到一個有伸縮空間的平衡點,筆者以為這樣的作法,某種程度來說對受害人家屬非常不公平,同樣一個案子,如果法官或法務部長是受害人家屬,是否還能做出死刑改判無期的判決,或三審定讞卻遲遲不執行死刑,把法律問題政治化,這些都是所有反廢死公民心裡共同的疑問。 廢死論點主要是冤案不可逆、生命無價、死刑並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大部分文明國家都已經廢死….等主張。而反廢死的論點則是主張殺人償命天經地義、死刑具有強大的威懾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潛在的犯罪行為、可以永久地隔離危險分子,保護社會免受其再次犯罪的威脅、死刑仍然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認為這反映了社會的普遍價值觀。 我們發現廢死與反廢死的共識就是毫無共識,或許把死刑改為終生監禁,不得假釋,才是廢死與反廢死的最大公約數。 作者:林政武
國民黨與共產黨大戰失敗之後,逃往盟軍委託代管的台灣,並為了穩固政權,以獨裁高壓的方式統治台灣,嚴重迫害台灣人的言論自由。所幸在黨外人士的努力、民進黨的創黨,以及後續爭取解嚴等等的努力之後,台灣逐漸脫離威權走向民主。但當時迫害台灣的國民黨,依舊活耀於台灣政壇,骨子的威權基因依舊難以去除。 近日立法院上演預算大戰,藍白立委大力凍結、刪除各種重要的預算,顯然就是要扯民進黨後腿,弱化台灣。然而,藍白立委們刪除預算的理由不僅沒有正當性也沒有邏輯,更透露出糟糕的威權遺毒。 根據媒體報導,內政部上周在臉書發文,借用進擊的巨人梗,將冷氣團比喻為與人類為敵的巨人,並根據氣象圖常用在描述冷鋒的藍色,將之著色為藍色,沒想到卻因此讓國民黨立委生氣,認為「藍色就是醜化在野黨」,並揚言砍預算;然而這只不過是將動漫與氣象學知識進行一個結合,怎麼會自行腦補成醜化在野呢?這不僅是為了刪預算的找碴,更有著過去威權時期的言論審查味道。 國民黨立委廖先翔事後也強調,「把膚色改成藍白混合的顏色,以至於青鳥看到集體高潮,身為立法委員的責任就是把關,將預算全數刪除。」這不僅暴露了國民黨立委對氣象學的知識貧乏,更是將他心中的威權遺毒表露無遺。覺得自己可能遭到醜化,就怒砍預算,這是立委該有的行為嗎?這怎麼會是把關呢?更別提這個醜化的邏輯其實非常牽強,日常生活中一堆藍色的東西,這些藍委怎麼沒有隨時崩潰呢? 台灣已經解嚴多年,威權時期已經成為歷史,呼籲國民黨立委們應用理性的心態面對預算刪修。這種思想審查的邏輯,難以服眾。 作者:向陽之花
近期,藍白聯合封殺中央政府預算案簡直走火入魔,遭砍預算的單位從陸委會、農業部、消防署甚至是與政治無涉的中研院,理由也五花八門。如宣傳單位疑似作梗圖諷刺藍白、公視歷史劇悖於「大中國思想」、司法部門打詐不力。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國較於其他新進國家稅收、財政支出略低,甚至公部門人力薪資支出也逐漸下滑,但我國人民對政府服務要求越來越高、產業亟需政府補助,卻因個人意氣之爭或部分施政不力就殺雞取卵,使之前努力付之東流,無疑使既有的社會問題缺乏長期公權力介入更加嚴重。 藍白鬥綠的影響也波及無辜民眾,如台鐵工程款項遭凍結、計程車產業補助與節能家電補助等,已嚴重危害一般民眾的利益及交通安全,最近連一向支持藍營的產業大老也出席民進黨國會議程,原本有利於藍白的社會輿論,漸從撙節開支轉成政黨惡鬥,更精確來說,被某個不受選罷干擾的不分區立委「牽牛鼻」。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藍營本欲利用民眾黨鬥爭,反被國昌激進演出牽著走,短期確實使執政黨難堪,不利於大刀闊斧新政,長期來看可能影響選民投票意願,使良性監督蒙上政治惡鬥的陰霾。 因此,筆者嘗試分析預算長期延宕可能導致的弊病,最大危機即間接導致目前欣欣向榮的經濟成長,走向中挫的歧途: 第一,藍白認為超支部分,確實新的財政支出達三兆之多,遠勝過去數年所編列,然近年來我國產業數據亮眼,稅收明顯增加。然,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卻也帶來許多問題,如貧富懸殊、環境汙染、扶植新創事業與國防投入,尤其面對中國虎視眈眈更需提升國防支出占比,此非竭澤而漁,乃因應收入增加必然面對的支出增加,不能因黨爭之私而害及國家發展。 第二,近年來,我國報名公務員考試人數幾乎以雪崩式滑落形容,公門薪資待遇已不吸引人,原因在於少子化,與薪資卻無法趕上公務員付出的辛勞,甚至是經濟成長帶來的通貨膨脹。如今,又因政治與行政間難分難捨的關係,隨著政爭激烈,區分兩者的界線越來越模糊,行政中立的天平,因不合某人某黨之利益、價值觀而蔑視行政專業性,逕誣公務員為執政黨鷹犬,這種荒謬論點放諸於先進國家皆是笑話。我國已歷數次政黨輪替,行政中立從法制走向實務運行,只要公務員作為不利於己就侮辱、干預,這將造成「劣幣逐良幣」現象,優秀人才心寒報國無門,則一一離去將使得執政品質下降,只剩下專於鬥爭、嚶嚶狂吠、梟叫狼嚎的政客虛耗,國政糜爛之日近在眼前。 目前,藍營許多預算刪減案件似乎緊隨於暴衝的民眾黨之後,但仔細想想,藍白間競爭大於合作,一旦選舉到來,互相猜忌競爭也將白熱化。更甚者,白營缺乏如藍綠有強烈意識形態、理念與地方經驗,依靠個人魅力者容易人亡政息,因此白營不是一個穩定盟友。綠營雖然兩岸立場與藍營相反,但藍營早有長期本土化事實,藍綠底層群眾早交融已久。同為兩大政黨,不求保持均勢,若一味要求綠營臣服於己,視己為「憲政上的皇帝」,將預算視為對綠營的恩賜,則一個內政混亂的台灣,在中國面前簡直彈指可滅,到時藍營憑什麼優勢與中國作籌碼牟取暴利,無疑寅吃卯糧,棄僅存孤島而敗退深海爾。 作者 / 劍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