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產大亨川普逆轉勝當選美國總統的影響,台灣亦有拱出企業家來代表某黨出來競選總統的輿論,雖說有一些想像,想像中亦有操作成分。知名媒體人謝金河近日發表評論,認為台灣需要創富領導者!甚至點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直言需要郭董在政壇領風騷。文中直言:中國是共產主義國家,在經濟領域大搞開放,台灣卻愈管制愈嚴格,逐漸邁向社會主義,愈來愈沒有彈性。
上述言論曾經在台灣發酵過,令筆者想起,李登輝政府、陳水扁政府、馬英九政府上台皆喊:拼經濟!到了蔡英文政府上台,相對於前幾任的民選政府,台灣終於來了一個分配重於財富的總統,分配正義未必是蔡英文政府的核心主軸,但部分選民是這麼期待。當然,分配正義到底為救台灣的良藥或苦藥?每個人心中自有判斷。依照楊志良醫師的見解,三任民選總統重大財經錯失,以馬英九總統為最,降稅(遺贈稅50% vs.10%,營利事業所得稅24% vs.17%),引進熱錢,並未適時地導引投入創新研發。因此本利得稅過經,特別是資產稅及其交易利得稅,資本大幅導入炒房。
馬英九任內因房市大漲,相對貶抑勞動價值,導致整體財經政策有利資本利得,貶抑勞動財經官員成為資本家財團的走狗,民眾關心的是房價問題,居住正義將曲高和寡。若不強調分配正義,台灣畸形的財富分配結構,終將引起社會一連串的政治對立、貧富差距及城鄉失衡。是以,究竟是財富增長重要?抑或分配正義重要?兩種價值究竟是否為零合賽局,恐怕連選民都顯得舉棋不定,因為台灣乃重視增加國民財富的外貿導向的經濟體,當分配正義的政策措施缺乏全盤的規劃致使經濟問題無法解決,難保繼任的總統依舊高喊:拼經濟!
中高等收入陷阱是台灣目前陷入最大的社會風險,收入分配失衡,貧富差距拉大。經濟與社會若無同步發展,將導致一系列政治上意識形態對立及國家認同分歧的矛盾加深,進而影響經濟增長受到阻礙。要以擴大和完善內部市場為保障,降低受外部經濟波動的衝擊,進入中等收入的國家易受外部經濟的衝擊造成經濟徘徊。政治社會因素的影響,可表現為投資和消費關係的失衡、資源環境約束、城鄉區域發展的不協調,導致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台灣政治分歧及社會矛盾將積重難返。
台灣過往從農產品出口,到紡織及食品加工,至電子代工等過程,持續朝著利潤較高的產業轉換,但台灣近年來遇到薪資水準停滯不前、收入差距過大、人力資本積累緩慢等問題,即便以購買力平價(PPP)平減後的人均支出有近3萬美元水準,似乎也掉入中高收入陷阱。蔡英文總統針對「一例一休」的失控發言,令筆者頗為質疑民進黨政府為爭取2020的執政權,又有導向財團治國的疑
慮。是以,分配正義是一種政策工具,但必須有理念的支撐,期待國家領導人重視分配正義更重於創造財富。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