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始終是一個涵蓋面廣、自由化程度高,並且是一個具有較強約束力的協議框架,先加入TPP集團有助於台灣國際貿易競爭力及全球價值鏈的提升。
有國內輿論分析指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意味著TPP即將破產,台灣應當轉向RCEP。筆者認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分析:一來不瞭解自由貿易協議,TPP既然已經簽署,並進入會員國之國會批准的階段;二來不瞭解美國政治體制,川普競選時即便誓言反對TPP,但共和黨主流並不反對TPP,關鍵在於國會多數黨如何反應民意對TPP的意志;三來TPP及RECP從來不是零合競爭的問題,對台灣的國際經貿戰略不是非A及B的政治表態。
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TTP)早在2006年由新加坡、汶萊、智利與紐西蘭啟動的自由貿易協定。之後美國、澳大利亞、越南、馬來西亞以及秘魯、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先後加入談判。歷經多年的發展階段,TPP業已於2016年2月在紐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正式簽署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PP原則上要求100%廢除關稅,其內容比自由貿易協定(FTA)更為廣泛,自由化程度也更高。除消除關稅等貿易壁壘的內容外,還包括實現人員、資金流動的自由化,保護知識產權,改善經營環境等內容。目前對TPP最大的質疑乃是其餘會員國替美國負擔太多的戰略責任,而非追求極致的多邊自由貿易體系。
TPP集團可根據各國實際情況,在磋商過程中爭取一定的緩衝期,以保護本國的弱勢產業,如智利就為本國的小麥和砂糖保留了10年的緩衝期。在TPP已經生效的國家中,近80%以上產品的關稅已被撤銷,其餘也將在協議生效後10年內撤除。
嚴格來說,當前TPP以美國、日本的國會態度最為關鍵,只要美國國會同意批准後之後,日本國會應該就會跟進,日相安倍在美國大選後大力疾呼TPP對鞏固亞太地區發展的重要性,若再加上加拿大、澳洲和墨西哥足以超過85%的GDP,TPP屆時依舊會生效,只是川普的當選會間接影響亞太盟國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信心,美國對TPP的領導力及控制力恐怕會受到國內政治政治體制的制約。
然而,TPP因其成員發展條件差異過大,尤其從TPP參與主體來看,各成員國在地理、人口、政治、宗教信仰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和複雜性比較突出。各經濟體遍及北美、南美、東亞和大洋洲,既有人口大國,也有人口小國;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既有以製造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也有以資源為主導產業的國家。這就決定了亞太地區經濟體在涉及農業、勞工、環境、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談判時將會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和較大分歧。倘若考慮南韓、泰國及台灣等潛在成員國,TPP成員國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和複雜性。
比較TPP及RCEP,RCEP擁有占世界總人口約1/2的人口,生產總值占全球年生產總值的1/3,RCEP以漸進消除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為目標,在參與國之間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不過東協與中國互爭領導權的政治因素下,導致RCEP談判進度過於緩慢。
最後,筆者認為TPP始終是一個涵蓋面廣、自由化程度高,並且是一個具有較強約束力的協議框架,先加入TPP集團有助於台灣國際貿易競爭力及全球價值鏈的提升。
作者 /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