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場智慧化風潮已經徹底改變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時,我們該如何與這些科技互動共存?他們可以怎樣讓我們過得更好?他不好的地方我們該如何因應?而我們最終期待的是怎樣的世界?
Pokémon GO在台大行其道。開放一週至今,街頭巷尾、廣場公園,所有平常沒人去的地方,全都擠滿寶可夢訓練師。有店家為了吸引訓練師來消費,派工讀生整天放誘餌。還有業者祭出「抓寶可夢換優惠」的活動,抓越多送越大。除此之外,有另一派人認為該遏止這波寶可夢風潮,不僅引發交通危險,還造成人們沈迷電玩遊戲,甚至有民代呼籲該處罰邊走邊玩寶可夢,也有老師下令全班禁止下載。
狂!太狂了!台灣人還以為現在是40年前,只要跟上歐美最新產業趨勢,就可以再次經濟奇蹟,台灣錢淹腳目?!還是說,電玩遊戲好髒好黃好暴力,會沈迷接著抽菸、酗酒、吸毒、翹課、飆車、交不到男女朋友、找不到工作、變肥宅、跑去無差別殺人?!這類對新科技的迷思或恐懼,可大略分成兩種:一、雖認同Pokémon GO,但淺碟式跟風。二、禁止Pokémon GO。這兩者的共同後果,都是在扼殺創新思維。
台灣人就愛跟風,愛趕流行。人家國外有什麼,我們就要搬回台灣,搶盡鋒頭跟人家沾上邊,甚至乾脆搞一個山寨台版。這就是我說的淺碟式跟風。台灣人沒能力搞出新東西,卻又不願意改變,沒想過怎麼創造想像力自由奔放、鼓勵犯錯的環境,提供有想法的人資金、場地、設備、人員的支援,放寬我們所有阻礙創新的限制,為創新失敗甚至社會上所有弱勢的人提供一個安全網。
上至政府下至小老百姓只想炒短線,以為把人家紅的拿來抄一抄,就可以跟著人家後面躺著賺。二十年前的蛋塔,近期的清玉、雷神巧克力,哪一件不是台灣人盲目追從的性格造就的?連觀光景點都要盜版外國,像是嘉義布袋的玻璃高跟鞋教堂、清境農場的歐式城堡。結果搞得台灣跟歐洲一樣。靠,我去歐洲看幾百年歷史的真古堡,到你台灣看山寨的水泥堡幹嘛?
回到精靈寶可夢。文化部及科技部還聯手宣布,要推動台灣自製台版的「Pokémon GO」。這太搞笑了吧!A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商業應用,乃至前一陣子很火紅的V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Big Data(大數據)、IoT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電子商務(e-Commerce),從來都不是政府決策、執行、補助就能大發利市,而是技術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後,政府才介入管理、輔導、規範化。
政府不能也無法再像過去十大建設、經建計畫般,預測台灣未來十年、二十年的需要,事先投資特定產業發展。未來發展太快,我們需要的是靈活有彈性、創新不僵化的環境,鼓勵所有人犯錯嘗試,願意面對市場的挑戰而非政府的審核,這才能發展世界獨一無二的技術或產品。
禁止Pokémon GO就更令人噴飯。這些人看到只是外在的影響,例如影響交通、作息,卻沒看到寶可夢帶來的內在價值:讓人走到戶外、與好友同樂、探索在地文化。就連捷運、台鐵、高鐵都禁止車站、列車上內禁止玩寶可夢。先不論是否於法有據,說會影響阻礙動線,之前瘋開心農場、Candy Crush時,怎麼不見你們這麼「好心」出來禁止?要不要乾脆旅客都在剪票口先整隊再統一帶隊上車廂啊?教育部更好笑,還說要考慮校園內禁止玩寶可夢。怎麼十年前不見你們禁止電子雞、GameBoy、怪獸對打機呢?甚至連彰化銀行都表示,在銀行玩寶可夢「很奇怪」欸!
把新科技當洪水猛獸,不僅過分滑坡,還以為可以用過去那套老方法,應付未來變化快速的社會。
如同在最近的Uber事件中,縱然Uber涉及的納稅、費率、乘客及司機保障容有爭議,但媒合司機及乘客、線上付款,難道不是因為網際網路、行動裝置普及而產生的變化、帶來的便利嗎?難道要跟現行小黃一樣,空車滿街跑、招車直接切外線、刻意繞路嗎?
我們該做的不是因為新科技造成衝擊,所以全面禁止。而是應該是在新科技出現後,針對它們可能造成的缺點,提出相應的治理方案。例如,因為玩寶可夢影響生活作息時,家長及教師是不是能機會教育孩子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呢?政府是不是能趁機與遊戲公司合作,引導人群到博物館、古蹟、郊外呢?
一味的跟風或一概的禁止,都不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反而都在扼殺創新思維。我們該思考的是,當這場智慧化風潮已經徹底改變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時,我們該如何與這些科技互動共存?他們可以怎樣讓我們過得更好?他不好的地方我們該如何因應?而我們最終期待的是怎樣的世界?希望在下一場席捲全台的新科技風潮來襲時,台灣人能學會區辨他的善與惡,從中擁抱他的價值,甚至能研發新的科技。或許不用多久,台灣人也能刮起全球風暴。
作者 / 吳駿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