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全球多邊經濟體系面臨瓶頸,區域經濟整合則逐漸變成主流,自由貿易協定(FTA)及「經濟合作協議」(ECA)在全球貿易體系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相較於日本、韓國在國際市場透過FTA大舉攻城掠地,台灣因簽署FTA的貿易涵蓋率過低恐成為致命傷。然而,無論藍綠執政,皆面臨政府經貿政策宣導和溝通若不明確,造成標的團體的誤解及疑慮,讓經貿政策的美意打了折扣,影響各項經貿措施的推動,內外交困的局面幾乎動輒得咎,台灣面臨產業空洞化、產業外移、出口表現不佳等問題,須趕緊調整經濟體質。
日本及韓國兩國經濟型態雖相似,但發展階段不同,日本早已邁入已開發國家階段,日本政府較為重視官僚、政黨、財閥之上層利益結構,內閣型態及選舉制度確保政黨政治的穩定,民眾對於政府端出的財經政策,泰半尊重的決策及判斷,因此日本產業在對外貿易上少有意識型態的分歧。相對來說,韓國以後進國之姿邁入已開發國家,韓國因總統制導致每隔五年會產生大規模的政經變動,而韓國官僚、政黨、財閥之上層利益結構不若日本穩固,重大政策議題的制度議程時常制約政府議程,韓國民眾若警覺重大政策產生危害,民情反映激烈程度更勝日本。
陸軍式經貿談判策略 VS空軍式經貿談判策略
以日本、韓國與美國簽署FTA來比較,日本簽署FTA好比陸軍,先透過架構陣地,一步步進逼,以奪取敵人的陣地,所以採取長期應對態度,對於國內產業採取較為保護的立場。以美日FTA磋商為例,雙方均無理由改變現狀,透過現有之「經貿成長夥伴」及「美日體制改革倡議」架構即可進行對話。日本政府較為重視個別產業之意見,不急於簽署FTA。相反而言,韓國簽署FTA好比空軍,利用戰鬥機直接攻入敵人陣地,美韓簽署FTA期間,韓國政府意志為主導,將簽署FTA視為國家生存及行銷國家品牌為目的,透過各種政策工具,補貼國內受害團體,降低國內反對勢力,談判團隊方不會亂了方寸。
韓國政府欲加入TPP談判及中韓FTA談判,頗值得台灣借鏡,中韓FTA談判已就貨物貿易降稅模式及協定談判範圍達成共識,北京方面充分瞭解韓國加入TPP因素,主要是為抗衡日本安倍經濟學所帶給韓國的競爭壓力,因此在日本近年來逐步退出中國之下,能積極維繫中韓經貿更緊密的發展關係。面臨中韓FTA效應對國內產業的步步進逼,台灣應設法與韓國產品的差異化、加速自有品牌業者布局當地通路與服務,或媒合促成國內代工業者與當地通路業者合資通路品牌,以投資通路與服務,帶動產品出口,搭配貿易金融優惠措施,強化供應鏈連結。
FTA/ECA談判應優先國內受害產業
韓國主力出口業者的特點是資源豐富,規模龐大,未來若加入TPP所擁有關稅與市場准入的優惠待遇,亦可以透過其本身的跨國企業資源,在通路與價格上充分掌握相對優勢。筆者認為台灣與韓國產品在技術與產品品質上或居於伯仲之間,但由於台灣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與缺乏下游跨國品牌的特性,使得台灣產業在經營TPP成員國市場上,可能在通路佈局、價格、與相關服務的競爭上將處於相對劣勢。相較日本「陸軍式經貿談判策略」及韓國「空軍式經貿談判策略」在經貿政策行銷的經驗得知,台灣的經貿政策亟欲和美國、歐盟、中國大陸建立更緊密之經貿關係,應以日本及韓國為師,對外FTA/ECA談判應優先國內受害產業。反之,若並不亟欲和大國經濟體等大國簽署各類經貿協議,可考慮長期應對分散風險,凝聚國內產業共識及累積談判籌碼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