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識抬頭的現在,從學生到每一個公民,都在嘗試著突破過去舊時代所設下的各種藩籬與無理的限制,個人自由的開展、民主法治的主張,成為這一兩年以來,台灣社會不斷在自由與公民權利上有所進步的基礎。近日,一波向學校主張自主權的浪潮在校園裡洶湧的展開,從要求女宿取消宵禁,到取消強制穿制服,學生們開始試著從保守的舊時代中脫穎而出,儘管受到許多「出社會」的人士批評,他們依然為了保護自己自主決定、自由發展的權利而發聲,這種不向權威低頭的態度,可以說是新一代公民重視自我權利的展現。
然而,校園裡抗議聲起,在同樣的校園裡卻有著壓迫者遺留下來的身影-教官。在學生要求取消制服獲得教育部修改法令後,竟爆出有教官嗆學生「誰要遵守法令啊」的事情,更有甚者,有些教官透過媒體報導,鼓吹穿制服、管學生是為了他們好,這除了透露出教官心中認為學生應該事事服從的保守心態,更讓人懷疑教官的設置到底是為了什麼?再者,面對學生與公民主張權利與改革的事件,教官所造成的問題並不止如此。今年2月,政大教官撕毀其校內社團的228海報,進而引發「教官是否應全面撤出校園」的爭論,導致政大、東吳、台大與北大4所學校的學生聚集到教育部前抗議,力主「教官退出校園,落實轉型正義」的訴求。
從這些事件中,我們看到,教官在教育體制內似乎扮演著一個保守派的角色,反對改革似乎成了許多人眼中的教官的性格,但教官的定位似乎又隨著社會變遷而在改變當中。追本溯源的來說,教官的設置很大的原因是在戒嚴時期為了監控學生與言論自由,然而,在當前相對民主化的台灣社會,即使大法官業已於450號解釋中以大學自治為名讓各校自主選擇是否設置教官,但實則我們的大學校園大多數仍設有教官,這不禁令人納悶,設置這些教官的目的與功能是什麼?監控學生?還是像政大教官那樣束縛學生的言論自由?
對於教官退出校園的訴求,教育部的回應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主張教官設置乃大學自治的範疇,教育部予以尊重,然而,教育部隨之在第二個部分為設置教官一事進行辯護,教育部宣稱:「教官制度隨著我國民主政治之發展而轉型,業務職掌因應校園的實際需求而大幅調整」,其業務範圍限縮為「校園安全維護、學生校內外生活輔導相關工作、推動各級學校全民國防教育、教育服務役役男教育訓練及服勤管理及依學校需求協助辦理學生事務相關工作」,同時,「學校教官已轉型並融入校園為教育工作者,擔任校園安全維護、協助學生生活照護、緊急與危機事件救助協處及反黑、反毒、反霸凌等工作。」,易言之,教育部對設置教官一事的辯護是主張,教官已經隨著時代轉型成軍訓教育者與校園守護者,這包括了讓教官維護校園安全、推動國忙教育以及輔導協助學生生活等工作,但教育部卻未能發覺這番言論背後的荒謬性,我們大可問道,為什麼這些工作必須交由具軍人身份、受軍事教育的教官才能進行?教官有接受過相關校園輔導的訓練嗎?校內外的緊急與危機事件處理有什麼非得由教官來做的理由嗎?教育部所主張的這些職務內容有哪一項一定只能由教官來執掌?教育部似乎沒有察覺到這個大問題,而徑直的給出這種令人感到難以置信的回應。
另一方面,正是因為進入民主與多元的時代,教官在校園內的必要性就更加式微,在多元時代不僅強調彼此尊重,也強調專業分工,出身軍人的教官在各項校園事務上能比得上受專業教育訓練的人員嗎?在校園安全維護上,單單靠著一個學校裡少少幾位教官就能維持嗎?那還不如交給有專業能力的民間保全系統來維護不是更為可靠?其實,我們或許可以猜想一下教育部這番言論背後的理由是什麼,看起來教育部是要求尊重教官作為校園守護者的地位,實則,教育部的回應只是為了各校節省勞力支出找藉口,畢竟讓幾位教官在國防教育外,還要承擔校園守護、學生輔導、處理緊急與危機事件救助等職務,透過教官制度一次解決校安、輔導與危機事件處理等多項事務,讓教官從事各種多樣的職務,根本是透過壓榨教官勞力來節省聘請專業人員的經費,達到節省勞力開支的目的,在這個意義上,教官作為一種工作成為一種政府機關被默許,甚至承認可以壓榨的勞動力。正如,這個社會為「便利商店店員領一份薪水卻什麼都要會做」這件事感到憤慨時,其實教官這份職業也具有同樣的危機,只不過,透過教育部的聲明,我們更明朗的發現,連作為行政機關的教育部也默許了各大學可以把教官當成「萬能人力」來利用。
總的來說,教官退出校園是有意義的,一方面在多元民主的台灣社會,校園早已沒有教官制度存在的必要,我們有更多專業分工的人力可以取代教官的存在;另一方面,教官制度失去存在意義的另一個理由,乃是教官在現代竟成為了「什麼都要做」的職務,竟然一人就必須同時承擔校安、輔導、緊急事件處理等等工作,這使得教官成為在校園勞動中被剝削、壓榨的對象。由此,讓教官退出校園不僅是時代趨勢,更是因為教官制度已經失去存在的理由,而對於現任的學校教官來說,他們也在這樣的趨勢中淪為被政府與學校壓榨的勞動力,那麼還不如讓教官回歸真正的國防體系,做他們專長的事務,才能真正貢獻出他們的能力,否則,接受多年的軍事教育,只是像教育部所說的那樣「每天上、放學期間,教官均在校門口協助維護交通安全」,做這種宛如導護媽媽的工作,對於接受軍事教育的軍人來說,不僅是大材小用,同時教官被教育部用這樣刻板的方式形容,難道教官也不感到心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