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亞洲矽谷的政策脈絡,乃配合新政府針對創新、就業、分配之經濟發展策略,呼應產業跨世代、跨境、跨領域、跨虛實發展趨勢,擬定驅動台灣下一世代產業成長動能之驅動核心,以達成智慧台灣、服務高值化、非核家園及巴黎峰會的減碳願景。此外,希冀連結波士頓、矽谷、瑞士、日本、德國等國際科技核心區域,強化技術合作交流及常設性人才交流延攬機制,透過跨國企業的相互投資、創投、私募基金作為資金的後盾。最關鍵者乃市場,透過合作企業及台商在全球據點,建構及供應全球市場網絡。
有志之士無論要如何評價亞洲矽谷這項政策,都必須留意蔡英文競選總統時的政策白皮書,亦喊出「五大中心」的實質內涵,作為各區域的均衡發展及連結,例如亞太生技醫藥研發新創中心(臺北、竹北、中科、南科)、IOT亞洲矽谷(桃園)、智慧機械之都(台中)、綠色能源科技創新產業聚落(台南)、國防科技研發中心(高雄、台中、臺北),並期待五大中心人才串連,透過高鐵促成研發人才一日互動圈。當然,倘若政策執行力度不足,五大中心皆面臨徒善不足以為政、淪為紙上談兵的風險。
國發會主委陳添枝表明,亞洲矽谷方案不僅是創新創業計畫,並認為未來桃園創新研發基地會與全國新創基地串接。然而,亞洲矽谷的政策夢想可以劃得更大,例如連結矽谷與國際創新中心:將全球先進科技的研發能量,帶動國內科技與技術發展,並促進國際人才交流內化獨特的創業經驗;又例如打造下一世代的產業供應鏈:發揮台灣固有製造的優勢,整合台灣資通訊、機械、材料等在地產業聚落的優勢,銜接全球工業4.0及物聯網的趨勢,甚至是大數據產業群聚的基地。
新創人士對於亞洲矽谷最為詬病者,乃該項政策規劃對於現有的創業生態圈幫助有限,新創人士的嗅覺遠高於政策規劃者的視覺。桃園究竟是否成為亞太青年創新與創業發展基地?有待時間驗證,但筆者認為透過亞洲矽谷打造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改善簽證、居留、稅務、國際生活聚落,吸引國際人才來台,亦可藉由產學合作、國際交流、矽谷實習等提升國內新創的競爭力,深圳的前海及福建的廈門都有此魄力要推動,亞洲矽谷意欲連結矽谷及舊金山之新創中心,桃園成為亞洲區域創新的交流樞紐,有何不可?其實,桃園具有戰略中樞的條件和優勢。
目前國發會推動的亞洲矽谷計畫已確定落腳桃園機場捷運A19站旁,面積8.44公頃,規劃世貿會展中心、亞洲創新研發人才交流中心,並搭配楊梅區幼獅的國際青年創業村,看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階段。無論輿論怎麼評價亞洲矽谷,筆者依舊樂觀面對,擔憂亞洲矽谷計畫會胎死腹中的最大風險,其實就是政治問題。所謂人亡政熄,即便亞洲矽谷計畫沒有出現官商舞弊的情形,亞洲矽谷計畫仍在執行過程中出現政務首長換人、地方縣市首長選舉因素、乃至於中央政權再次輪替等不確定因素,就怕亞洲矽谷淪為下一個桃園航空城的慘劇,實在戒慎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