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個言論新聞,不妨併在一起看。其一,是李豔秋的端節談話,她意在言外的部份,是主張政府要去中國化,就不要過中國節。其二,就是近日火紅的洪素珠案了,她氣勢狂妄的要外省榮民滾回去。這兩者的情結嚴重程度並不相同,也受到各界廣泛的批判,但我在這要談一個比較少人看到的點。
我的切入點是「知識面」。這兩位發言者都已有一定年紀,但是知識能力都非常淺薄,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可看出這兩位的推論充滿了謬誤。我認為這突顯了一個台灣當前的困境:有一整個世代,因為缺乏知識能力,而被時代拋棄了,甚至成為社會的笑話和發展的敵人。
先來看看擁有知識能力的世代。在1987年解嚴以後進入中學和大學的人們,最早的一批現在約四十歲。這些人經歷了「教改」,接觸到多元知識與批判思考方法,其求學與之後的就業過程,都處在一個激烈對辯的環境,也被迫瞭解不同價值觀的立場。
要在四十歲之後的世代中勝出,你必須有賽局式的思維,就像下棋一樣,在對手出招前,就先想好之後的四五六七八步要怎麼下。沒有策略能力,不知自己的優缺點,就無法在競爭激烈且資源稀少的世界存活。
這些四十歲以下的世代,擁有旺盛的知識生產習氣,也在集結成政治團塊之後產生巨大的影響力,推動了洪仲丘案以來的一系列公民運動與社會運動。
但四十歲以上者,則多屬於一個被教育制度犧牲的世代,是被拋棄的世代。他們在解嚴前受教育,但接受的是單一價值觀的內容。就算是喝了整瓶的洋墨水,回來台灣,許多人還是一身的傳統醬缸氣息。
他們習慣單一標準,在過去年代獲得可以長久佔據的位置,於是以自身的權力捍衛其所信仰的唯一價值,一挺,就是幾十年。直到最近,他們才發現自己被時代拋棄了。
他們單純、初階,甚至可稱幼稚的知識能力,讓他們難以認識這個新的時代,所以他們總大吼著:「我不懂為什麼這也可以吵!」「我不知道該怎麼教小孩了!」「這種理所當然的事,那些人為什麼不懂?」
但沒概念的,其實是他們。公民運動所引進的思潮,其實也不是什麼新東西,有些還是五、六十年前的古董,比這些被拋棄的世代還老,但他們還是一臉沒聽過的樣子。
李豔秋或洪素珠等人,就來自這個解嚴前受教育的世代,他們的世界觀扁平到容不下任何進階論證,所以會毫不在意的說出各種神奇、甚至不堪入目的語句。
他們沒有能力辨別其中的問題在哪,還自豪這些話可以「嚇阻」對手的論述,但其實只是「嚇到」對造:一個成年人,居然可以講出這麼蠢的論證,還不知道自己蠢在哪,還以為自己很聰明,還以為自己是道德正確。
這兩人只是冰山一角,因為被拋棄的,是一整個世代。還有無數的人們在低聲誦唸著類似的咒語,以為自己可以說服旁人,實際上卻只能安慰自己。他們其實感到徬徨,不知所措,總是想大吼兩聲,確認是否還有想法相同的人活著。
但就算找到了,也只是取暖而已,對於提升他們陷入的知識困境,全無幫助。因為他們只想聽支持的聲音,卻聽不進批判的意見。
當時代的巨輪輾過,多數人會追著跑,有些人能搶在前頭,但也有一些人,只會是輪痕下的模糊殘跡。
作者/人渣文本-周偉航
文章來源: 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