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期待,因為不再有這麼多的服儀限制,而讓台灣的校園能更加多元,並且讓學生從中學習到自我管理、尊重異己這兩個重要的人生學分。
新政府上任對學生而言最有感的政績,莫過於修法通過「禁止」學校針對學生的服儀相關規範進行懲處。無論何時,社會上總是會討論著學生「該是」什麼樣子,而當下的學生,又是如何無法達成多數人的期待。
身為支持服儀解禁的學生,對於長輩、師長們對於服儀該不該有、制服該不該廢,這樣的問題我始終抱持著可以留下制服,讓學生自由選擇該用什麼形式進出校門。為什麼?我認為,教育不單純只是要將知識像是填充般的灌輸到學生的腦中,而是透過教育,讓學生有那個能力做出「判斷」與「選擇」。
無論是什麼變革,都必然會有質疑、反對的保守聲浪-自古以來,都有保守與改革兩派在互相角力。好比,當年說方言不再需要罰錢、掛狗牌時,有人質疑這樣的變動會導致國語的推廣與普及受到衝擊;針對學生頭髮長度等髮式規範被廢止時,也有人擔憂之後的學生會不會從此失去了學生該有的樣貌。
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讓我們以古鑑今來審視每一個改革聲浪中出現的正反兩方,會是基於什麼理由來支持與反對。而時間,又用什麼樣的形式,回應了雙方的論點是對是錯。慶幸的是,至少在學生追求該有的自由時,歷史一再證明了即使沒有高壓的管理,大多數的學生依然知道分寸。
話又說了回來,學生該是什麼樣子、該以什麼樣的行為來讓社會認定那就是學生該有的樣貌呢?不知道。即便是堅持相信服儀、制服不該再做更動的保守人士,依然很少能完整地告訴我們,學生,該是什麼樣子。
不過,在這裡我還是針對兩個質疑聲浪經常提及的事情,來以個人的立場針對兩個問題做出回應與看法的交流:
首先,有人認為制服、服儀的穿著是有效區隔是否為校外人士的最快方法,有效、省時又不耗費大量的人力。針對這樣的想法,我難免想到過去經驗中當校方在特定活動不允許校友回校參加時,在校學生會採取的作法-借學長姐衣物。對,學校的制服不是限量商品,沒有那麼難買到、借到。只要是有心人士想要進入校園,制服這種東西要得手,實在是太簡單了。若校園安全網單憑制服與服儀的穿著這點,該檢討的恐怕不是制服,而是校安。
第二個質疑的點是,制服與服儀規範的建立,可以有效避免在校園中出現貧富差距,進而讓學生之間產生比較、排擠甚至是霸凌的現象。因為在相關規範的限制之下,所有的學生必須穿著著一樣的制服、差不多的服裝儀容。針對這點,我個人覺得那是台灣教育最失敗的一個地方-我們總習慣掩耳盜鈴的告訴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極端這一件事情,大家都是平等的。對,我們追求縮減貧富差距、降低歧視與霸凌,但這樣的期望並不該建立於一種「我看不見就不存在」的假象之中-多少人,穿著同樣的制服,但身上的配件價值卻差了好幾十倍之多。
我想,正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而台灣社會也的確充滿著歧視對立、貧富差距、霸凌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才需要從讓學生學習尊重異己,不要因為外表、家庭背景與金錢的好壞,來把同學給分類了。而要讓學生學習自我管理、尊重異己的最好方法,不就是讓學生不再受到服儀的規範嗎?
在這裡,我必須要向那些對於服儀改革、廢除強制穿著制服規定的師長報告:「報告師長,解禁服儀不是猛獸,而是改變的開始。」我們期待,因為不再有這麼多的服儀限制,而讓台灣的校園能更加多元,並且讓學生從中學習到自我管理、尊重異己這兩個重要的人生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