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〇後,兩岸進入新的格局,WHA只是蔡英文與習近平對話的開始。現階段習近平比蔡英文更希望兩岸保持穩定。
This is not a blockade. This is language. A new vocabulary, the likes of which the world has never seen! This is President Kennedy communicating with Secretary Khrushchev! ~電影「驚爆十三天」經典台詞
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後,兩岸第一次交手就是遠在日內瓦舉行的國際衛生大會(WHA)。整整一週的發展雖然有些緊張,有些插曲,但是台灣參與的規格與程序都一如往常,整體來說,過程堪稱順利平和。
然而,平靜的海面下卻是暗潮洶湧,雙方都不斷推敲試探,研擬各種對應方案,就連雙方代表「巧遇」握手寒暄,都是各自經過事先模擬與推演的結果。
林奏延部長的演說只提到中華台北,卻沒講台灣、台語,引來國內部分批評。有人對此感到失望,驚訝,有人高分貝批判自失立場、雙重標準。
但是,若讓我們將眼光放寬,檢視今年以來的兩岸互動,所謂「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就會地動山搖」,並沒有出現在WHA會場上,中國對我方觀察員的身份沒有表示意見,也默認林部長的官方頭銜,演講前後也未見抗議舉措,甚至會議第三天,林奏延部長與中國代表李斌主任還在走廊上「不期而遇」,雙方寒暄數分鐘,表達未來彼此相互溝通合作的善意。以此觀之,對林奏延部長的批評都是片面而表面的。
事實上,中國內部對台事務有些許蛛絲馬跡沒有被外界所注意到。今年四月,以強硬言論著稱的環球網公布民調指稱,極高比例的中國民眾支持武力統一台灣,但卻遭到中共中央網信辦批評,該民調嚴重違反報導紀律,造成不良政治後果。
520就職當天,中共中央也下嚴令,禁止內地媒體未經同意不得報導蔡英文就職相關訊息,停止原本安排好的名嘴評論,更屏蔽網路上所有關於「蔡英文」、「中華民國」的資訊,一切都要以中央發佈為準。顯示出中國內部對兩岸關係的處理存在不同調的情況,習必須強力控管,避免節外生枝、擦槍走火,導致失控,其背後原因很可能與習近平權力不穩有關。
中共十八大是習近平第一個五年任期,他所面臨的挑戰並不亞於蔡英文。在經濟面上,製造業產能遠超過國內外需求,導致生產過剩,供過於求,經濟下行的風險讓習大大承擔起極大壓力,若不是全力控管再加上美化帳面,中國境內失業情況早已瀕臨警戒,社會動盪一觸即發。
對外,習近平的中國夢在南海面臨強大挑戰,菲律賓為了島嶼主權提起國際法庭仲裁,美國則聯合日澳印越等諸國,強調南海航行自由,全力圍堵中國向南擴張的企圖;東北亞的朝鮮問題也同樣棘手,不聽話的金正恩讓北京感到頭痛不已。
面對內外交迫,習近平不見得樂意兩岸問題走向激化。特別是,十九大在即,明年就將是中共五年一度的權力改組,習大大的安內攘外成績單將是他能否穩定權力的考驗。
同樣的,甫上台的蔡英文政府也有亟待處理的棘手問題,悶經濟的結構轉型寄望於五大產業創新,過去八年政府與社會的強烈不信任裂痕需要慢慢縫補。
兩岸領導人都有各自的難題要面對,都不希望兩岸關係走向激化,影響了核心難題的處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WHA會場上,台灣小心翼翼,戰戰兢兢,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發言,都經過仔細推敲;中方也一改「地動天搖」的姿態,反而冷眼旁觀似地,不再堅持所謂的「既有政治基礎」。其實背後就是兩個領導人無聲的對話,雙方正在溝通著未來兩岸關係的新型態。
有評論說,今年WHA是「台灣失分的開始」,「內傷不輕」,若不是評論者看不清兩岸局勢真正的變化,就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事情。五二〇後,兩岸進入新的格局,WHA只是蔡英文與習近平對話的開始。現階段習近平比蔡英文更希望兩岸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