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讀社會學? 作者 子月
自殺是個人問題?社會問題?
一個人若因遭人生的挫折、困境,選擇走上絕路,那是他個人的問題,相信這是普羅大眾內心的看法。這樣說並沒有錯,單獨一個人選擇自殺,確實只是個人問題,可能是因為這個人個性完美主義、抗壓性低、時運不濟。
但如果有三千多人自殺呢?
2011年的統計,台灣約有三千五百人自殺。如果只有一個人自殺,單純只是個人問題。但社會上有這麼多人自殺,恐怕就不只是個人問題而已。假若將視野放得更廣,比較各國自殺人口,例如說韓國的自殺率是台灣的兩倍,日本接近1.5倍(PS.此以2011及2012的數據做粗略估計,每年統計數據會略微不同。)將自殺率放大到各國比較,以宏觀的角度看,自殺不單單只是個人問題,同時亦是社會問題。文化、制度、經濟、人口結構、年齡、性別、宗教,這些皆會影響一個人是否走上絕路。在台灣,男性自殺率往往高於女性,老人自殺率高於年輕人與中年人,基隆自殺率遠高於台北。你所處的地區、社會文化、社經地位、階層,皆會影響你的決定。
大眾皆以為每個人都擁有自由意志,選擇自殺單純只是個人的選擇,然而一直存在一隻無形的手,以不同的形式,影響每個人的選擇。它或許影響不大,但仍是縮限了每個人的選擇。
那隻手,就叫做社會。
阻力最小的路
社會學中有一概念,稱之為阻力最小的路。當這條路比其他路的阻力來得小,大多數人便會選擇這條路。以年輕學子就學方向為例,由於企業重視學歷,普遍認為大學學歷較好,於是大多數學生就會選擇念高中而非高職,念大學而非五專。以此例可見,選擇念大學的阻力比其他的路來得小,能力許可的話,大多數人皆會選擇念大學,而不會選擇高職,或是國中、高中畢業後就職。
不單自殺、選擇念大學這些對人生而言較為重大的選擇,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受到社會無形的影響。買東西會排隊、坐捷運時不坐博愛座,因為違反這些規則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台灣的社會文化給予「這些路」相當大的阻力。甚至你晚餐選擇吃什麼也會受各種因素影響,如物價(因為豬肉價格飆漲,所以你吃不起)、飲食文化(同樣49元,義大利麵感覺就是比滷肉飯高級)、習俗(台灣有些人不吃牛肉)、流行(蛋塔、阿舍乾麵、雷神巧克力等,族繁不即備載)。除非進入深山居住,與世隔絕,否則無人能不受社會影響。我們每個人都深受社會影響,亦同樣在影響社會,不斷透過於社會互動去改變社會,同時也被社會改變。
為何要讀社會學?因為唯有研究社會,才能了解社會是如何影響我們每一個人,而我們又要如何去改變社會。社會學無疑給予我們一個宏觀的角度,去了解一個社會現象。我們大多數的人看待社會現象,往往以個人經驗思考,從個人的角度出發而非從整體社會思考,就像是從山腳觀看風景,而社會學能讓我們從山頂上鳥瞰,更加了解整個社會,清楚社會現象背後的脈絡,能夠深入社會問題的核心。
它讓我們擁有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日常生活中每件習以為常的事物,獲得新的體悟。更重要的是,要去更加貼近這個社會,實踐當中所學到的知識,進而改變自己,亦改變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