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的國父,真的是孫文嗎?
小時候歷史課本告訴我們,孫中山先生為對抗專制的滿清帝國,發起革命十一次,最終在辛亥革命一舉扳倒滿清創立民國,但歷史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或者這只是國民黨編織的神話故事?
我們先不討論孫中山在推翻帝制的革命事業中的貢獻,是否大於黃興、陸皓東等人,對於創建民主的建國貢獻,是否大於章太炎或宋教仁,而是要問:
「真正促成滿清帝國滅亡、建立中華民國的人,是誰?」
這個問題,只要讀過教科書以外的歷史文獻與書籍,很容易就找到答案了。讓清帝自願退位、使中華民國誕生、並完整繼承清國領土的,其實是袁世凱!
當時,四川保路運動後引發的武昌起義等一連串的革命運動,使清國政府失去南方的控制權、在極短時間內數十個省份紛紛宣布獨立。不過革命軍的優勢與好景不常,清國深感危機來臨、再度重用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使其掌控當代中國最優勢的兵力——「北洋六鎮」,此舉立刻給予革命軍極大的打擊。
但是,他並沒有馬上南下消滅革命軍延續清國命脈,而是兩面周旋、用和平的手段勸退清帝遜位,避免中國立即陷入內戰,臨朝稱制的隆裕太后詔授袁世凱全權組建臨時政府,中華民國因而得以真正成立,並完整繼承晚清版圖。
應該很多人不知道袁世凱被國外學者稱為中國的華盛頓吧?
所以,照羅瑩雪部長的觀點,中華民國創立者就是國父,那是否應該改立袁世凱為國父呢?
回顧完了歷史事實,我們就應該接下去問,是誰改掉了真正的歷史?誰決定了孫中山是國父?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是只要去看教科書外的歷史就能輕易了解。
1940年3月28日,中華民國遷都重慶,在重慶的國民黨中常會作決議,通過尊稱孫中山總理為國父,同年4月1日公布後,他才正式變成國父。
也就是說,中華民國國父,不是台灣人民選出的、也不是中國人民選出的,他是被蔣介石掌政下的國民黨高層所決議出來的。
廢除國父遺像,這件事情的意義影響深遠,並非如中共國台辦所說為反中而反中的「司馬昭之心」,而是促使這個國家脫離黨國不分體制、邁向國家正常化的轉型正義之路。
台灣或許很長一段時間的國號都還會是中華民國,這是歷史沿續的宿命與國際現實使然,但我們仍然可以讓中華民國變的更好、更民主、更自由、更人權,為此我們需全力促使轉型正義落實,將中華民國徹底脫離與國民黨黨國不分的黨國體制,廢除國民黨的神祇更是第一要務!
民主的台灣,不需要個人崇拜象徵的「國父」,而且知道孫文的故事的人,也會知道他本人肯定反對這樣做。就算真的要有國父,那歷史上的人選也很多⋯⋯更何況,中華民國的國父也不該是孫中山,正確來說我們該稱他為「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之父才是。
作者 / 高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