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出現了破壞社會的人,大家難免會感到憤怒,這代表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素樸的正義感,驅使人們去做一些事來修正社會錯誤。
每當社會上又發生泯滅人性的重大刑案,譬如無辜小女孩被殘忍地殺害,除了哀悼以外,一種更常見也更激烈的情緒就是憤怒了。不過,台灣民眾不只會對行兇者憤怒,還會對廢死聯盟憤怒,這具體表現為對廢死聯盟成員的批評與反對,無論是現實上或網路上的。
「亂世用重典」恐怕是一般民眾最直接的心理反應,而廢死聯盟的主張與此衝突。儘管廢死的支持者可以舉出很多理由,諸如死刑難以嚇阻犯罪、死刑使得誤判無法挽回、死刑違反基本人權等,但從民眾的普遍反應來看,這些理由或許在理論上足夠堅強,但卻沒怎麼發揮說服民眾的效果。為何雙方在認知上有如此大的落差呢?這顯然是值得探究的問題了。
究其原因,我們可以把理由分為兩種:一是規範理由,也就是在眾多行為選擇中,告訴你應該選擇哪一個。二是動力理由,這是解釋你為何想要選擇某個行為,或說是促使你選擇此行為的動力。有些時候,我們明知道應該遵守交通規則,卻還是選擇闖紅燈,這就是兩種理由不一致的情況。顯然,廢死支持者試著提出普遍適用的規範理由,但對一般民眾而言,動力理由才是真正促使他們激烈反對廢死的因素。也就是說,廢死聯盟並沒有考慮民眾想法的真正原因,只是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這自然只會引起反感而已。
大家都希望社會是穩定安全的,並且我們都也希望自己能為理想社會盡一份心力,這種感覺很美好。一旦出現了破壞社會的人,大家難免會感到憤怒,這代表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素樸的正義感,驅使人們去做一些事來修正社會錯誤,譬如追打重大刑案的犯罪者,譬如發表唯一死刑的言論。據此,廢死聯盟當然無法說服人們,因為其主張直接阻擋了人們正義感的具體表現,尤其是多數民意認定死刑是實現正義的必要手段。
本次女童割喉案,就發生在筆者畢業的國中旁邊,剛得知此事時筆者也相當憤慨。對理想社會的想望與相應的正義感,絕對是值得珍惜的事物,但如何讓這樣的動力理由化為有效的預防措施,而非浪費在無謂的爭端上,無論你支不支持廢死,都應該要審慎思考。
作者 / 企鵝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