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個時代的文科畢業生,就業情況雖然比以前還要艱難,但是我們受到的文科學術訓練,能讓我們思考出一套具體的、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並且加以實踐。
文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在這個時代顯得日益艱難,而拜讀朱宥勳〈親愛的,學術就是實務:中正台文所更名的思考〉後,我頗為贊同紮實的文科學術訓練,是文科畢業生在職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想在該文的基礎之上野人獻曝,分享我這幾年的工作經驗,來談文科畢業生另一種可能的求職路徑。
我跟朱宥勳一樣出身文學院,而我就讀歷史系,也是一個直接就業市場很狹窄的科系。因此,有關文科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我嘗試探索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並在自己的人生中去實踐與驗證。
首先,因為確定自己熱愛歷史,所以目標不只是以後要找到工作,而且希望自己喜愛的所學,終究能成為職業生涯的本行。不過時代變了,現在文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比以前更加困難,所以我不會妄想一步到位,而是迂迴前進。
因此,我從碩士班一年級開始培養第二專長。
當時對於第二專長的選擇,也費了一番功夫,考慮的面向包括:自己對這個領域有興趣、跟文科所學有相關性或互補性、這個領域有市場需求足以謀生等。由於已就讀研究所,所以我不像大學生一樣去雙輔修,而是選定第二專長的領域,去修課、受訓、寫論文、實習、打工等,有系統地培養第二專長。
在整個研究所階段,除了文科所學以外,我投資一部分的心力與時間在第二專長的培養,到了出社會求職的時候,雖然沒有第二專長的文憑,不過在履歷上讓雇主清楚看到,我有修過這個領域全部必修課程的成績單、經審查並發表在期刊上的學術論文、利用暑假參加短期培訓的結業證書等佐證資料。
於是,退伍後隔一個月,我便透過第二專長找到工作。
進入職場後的幾年,雖然換過幾個工作,但方向始終是明確的,我想要進入文科本行,因此透過不同工作的轉換,逐步接近目標。我發覺在這個過程中,當初選擇第二專長的諸多考量因素,對後來職業生涯影響最大的,是第二專長與文科所學的相關性或互補性。第二專長選得好,一方面可從文科所學轉換跑道,利用第二專長求職,甚至能從第二專長再回到文科本行;另一方面,第二專長也提供了重新思考文科所學的視角,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優勢。
在這個過程,我有一個實際而深刻的體會,像歷史這樣的純文科,很難直接說出在就業市場有什麼用處,不過當具備第二專長之後,只要自己的文科學術訓練夠紮實,就比較容易在第二專長的工作實踐之中,發揮作為文科畢業生的獨特觀點與核心競爭力。
後來,我終於完成這個目標 — 作為歷史系畢業生,找到以歷史為業的正式工作。
從學生時代開始培養第二專長,到職業生涯的逐步接近本行,前後花了快十年時間。能夠堅持這麼久的原因是,這幾年的職業生涯,雖然換過幾個工作,但工作之間有一致的方向性,不只在第二專長領域持續累積工作經驗,職業生涯沒有中斷,而且跟文科所學又有關聯性,所以只要等到適合的職缺,就有機會轉換跑道,離文科本行更近一點。
有趣的是,經歷這段迂迴前進的過程,在外面轉了一圈再回到本行,發覺自己現在看歷史的角度,跟學生時代相比,又是截然不同的新鮮眼光。
總之我相信,在我們這個時代的文科畢業生,就業情況雖然比以前還要艱難,但是我們受到的文科學術訓練,能讓我們思考出一套具體的、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並且加以實踐。
最後,想以作家詹宏志的一段話,與文科畢業生分享:「我們拒絕做自怨自艾的無能文人,我們擁有知識也追求知識,有知識的人應該是有力量的人。我們分析環境,我們提出方案,我們要結果。如果我們在周圍找不到可提供我們幫助的知識,我們就通過實踐與經驗建構知識。」
作者 / 路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