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投機取巧的家長『刻意』將小孩送到偏鄉國中就讀,確保三年後拿到明星高中給予該校保障錄取的名額,反而剝奪了原本偏鄉孩子的權益。
大學繁星放榜,八所高中首次有學生錄取台大,更有一位學生是以四十八級分、校排前2%的成績錄取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平衡區域發展、減少城鄉差距的具體作為只是讓幾所社區或偏鄉高中分配到台大或國立大學的入學名額,塑造人人都可以念台大、念國立大學的假象嗎?繁星的美意初衷隨著『特惠』的入學管道逐漸蒙塵,升學制度為特定學生開立了一條投機取巧的捷徑。
近幾年,有越來越多成績非常優異的學生『高分低填』就讀社區高中,他們的本意不是就近入學,更不是認同社區高中的辦學成效與理念,他們『著眼』的是三年後該學校的繁星名額。許多社區高中招生時不談學校願景,不談學校競爭力,大喇喇地宣傳繁星計畫所帶來的優惠入學名額,與『刻意』高分低填的學生形成一個利益共犯結構。
社區高中的競爭程度遠比不上明星高中是不爭的事實,當這些成績優異學生的在校成績『輕鬆』擠入學校前5甚至前2,繁星計畫中國立頂尖大學的名額成為囊中物。投機取巧、鑽制度漏洞的學生反而搶奪真正需要繁星加持的弱勢學生名額,成為升學制度裡的大贏家。
由於繁星計畫將『校內排名』視為最主要篩選的標準,公平的『學測成績』相較之下變得不重要。倘若甲學生為明星高中的學生,學測72級分、在校成績為前5%,而乙學生為社區高中的學生,學測50級分、在校成績為前1 %,當這兩位學生同時藉由繁星計畫申請台大法律系時,將由乙學生獲得錄取資格,只因為乙學生的在校成績為前1 %,贏過甲學生。
刻意委身社區或偏鄉高中三年,只要確保校內成績不墜,無論學測成績考多差,就是拿到了國立頂尖大學的入場券。這樣的保障制度也在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中出現,全國各招生區的高中職『必須』提供其招生區內所有的國中一個保證錄取的名額。少數投機取巧的家長『刻意』將小孩送到偏鄉國中就讀,確保三年後拿到明星高中給予該校保障錄取的名額,反而剝奪了原本偏鄉孩子的權益。
教育部常常報喜不報憂,總喜歡拿『清大繁星計畫入學的學生,平均成績高於全校總體平均』,來吹噓繁星的成效。但是負責招生工作的台大註冊組洪泰雄主任也坦承,不少的繁星學生到了台大之後,出現適應不良或成績不佳被退學的狀況。2013年十二月底甚至發生繁星錄取台大的陳姓學生,疑因興趣不合,成績下滑萌生休學念頭,在得不到家人的認同後,選擇跳樓自殺身亡的憾事。
很多人常說:『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釣竿、教他釣魚。』台灣的升學制度常常為了特定的族群或地區學生就予以名額保障,不正是落入給魚吃的救濟模式嗎?這條魚適不適合這些人吃,或是被扭曲成投機取巧的人吃了這條魚,在在平添制度不公。繁星計畫的漏洞抹煞了學測考試公平的核心價值,無法真正發揮區域平衡發展的美意,繁星錄取學生的後續追蹤輔導更不是單純的成績統計就能交代了事。教育主事者應深思制度美意是否為人所利用、所扭曲,繁星點點才能真正發光發亮在台灣每一個角落。
秦靖(教師、時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