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些表面、粗糙的資料,已不難看出中國是我國健保的一大黑洞。這個黑洞,主要出在境外就醫,且範圍、條件不斷擴大、放寬。如果再不正視,台灣人民莫名其妙的不合理負擔,只會不斷增加,直至崩潰。
黃安的回台就醫,引發社會各種批評聲浪,也暴露了現行境外就醫的弊端,值得所有關心全民健保民眾正視。
黃安個人偏執的中國政治取向和對台灣人民的惡意傷害,無可否認的,令人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厭惡。不過,以一個病患來說,他應該具有其應有的醫療權利。問題只在於,他是否「真的」具有台灣國籍,且皆「符合」現行健保的規定而已。如果,符合條件,自然可使用健保,否則,他就應以自費就醫。
境外就醫,其實在馬英九政府以前就已存在。它嚴格的設定境外緊急就醫的健保給付條件(大多以緊急就醫、住院為主),且訂有上限(6萬元?,剩下的自付)。病人回台申請核退時,應附上就醫/住院証明(如出院病歴摘要或住院病歷等)、費用明細收據等,做為審查依據。剔除不符條件的個案後,就申退金額刪減不合理的費用,再核發其可領回之金額。若超出上限,則以上限支付。每年的核退人數、金額並不多,且以美國較多。在陳水扁政府時期,因中國探親及台商大舉增加,使申退人數開始上揚。不過,因緊急就醫的審查條件未放寛,增加的費用尚可控制。由於赴中國探親、旅遊的人數不斷上升,民進黨政府受到國民黨立委們不斷要求放寛核退條件(理由為照顧人民健康)。雖然在核退金額上稍有放寛,不過,因審查標準未更改,因此,赴中國的核退人數、金額,增加也不多。因為,中國並未有病歴,收據亦很簡陋,其真假亦無從查對,因此,剔退的比率很高。
真正改變的,是在馬英九政府完全執政後。境外就醫,分門診、急診和住院。而且,大幅放寛核退的審核條件。只要檢附各項單據,回國後向中央健康保險署提出申請即可。包括繳費收據、住院證明(若有住院須索取)、當次的出入境證明(可影印護照上海關所蓋之進出入境戳章)。若當地醫療院所允許也請影印或開立處方箋副本、病歷表、醫療院所全銜名、住址、主治醫師姓名、診斷證明書。
換句話説,只要病人提出住院証明(証明你幾月幾日至幾月幾日住院),附上收據、出入境証明,即可獲得高於台灣人民的核退金額。其他進一步的資料,「需」當地醫療院所「允許」,才「需」附上。在美、日、歐等國家,即令再簡單的住院,只要病人要求,一定至少會有出院病歷摘要(敘述診斷、住院情況、處置情況及建議等)或整本病歷的影印等。這是醫療常規,台灣的醫療不也是如此嗎?在門診中,我曾看過泰國、美國、日本、德國的轉介單/資料,為什麼中國的醫療院所就可不必?是不是中國的公信力高於世界各國,不必如此繁文縟節?或者,僅是衛福部/健保署高層藉便民的政治性操作?
首先,我們來看看被使用的情況。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去年境外醫療費用核退案件共13萬1239件、核退金額3.4億元,總額為歷年最多。其中,以中國為件數、金額的雙冠王,件數有10萬2513件,核退健保金額2億4025萬元。不論在件數、金額,皆約佔八成左右。海外就醫以傷風、感冒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件數為最大宗,但也有因重病住院的民眾。
接下來,健保署支付之上限,以台灣醫學中心每季的平均値做為支付上限標準。105年1月-3月之支付標準為,門診(每次)1993元;急診(每次)3471元;住院(每日)8114元。這種給付,雖比美國少,但,卻比台灣的大多數醫院皆高,更不必說診所門診就醫的區區幾百元了。
據健保署公佈,去年核退金額前3名的國人都在中國就醫,金額皆破40萬元左右。最高者,為一名63歲張姓男子,因外傷撞擊導致腦裂傷、挫傷,在當地住院60天,健保最後核退男子45萬5820元;第二名為48歲林姓男子是腦出血,在中國住院54天,核退42萬8915元;第三名為97歲董姓男子,則因急性呼吸衰竭住院50天,核退39萬6400元。
試想,僅憑一紙住院証明加上收據和出入境証明,既無法查証其醫療的合理性,也無法查証其真偽,即付出數十萬元,實在無法想像健保署會提出或接受此種荒唐的措施。衛福部或健保署的決策高層應公開提出說明,不要讓兢兢業業的中、下階層人員,背黑鍋。在中國,連感冒,都要健保支付了,會不會有假看病真套利或輕病重看的現象?相信大家心中自有一把尺。難道台灣的健保是用不完的金庫嗎?
從這些表面、粗糙的資料,已不難看出中國是我國健保的一大黑洞。這個黑洞,主要出在境外就醫,且範圍、條件不斷擴大、放寬。如果再不正視,台灣人民莫名其妙的不合理負擔,只會不斷增加,直至崩潰。台灣目前每年仍有約近二萬無法繳保費而被鎖卡戶,被排除接受應有的醫療。衛福部/健保署對此每年積欠的二億元,一直束手無策,卻有餘暇慷慨的給付在中國不明不白的各種醫療支出。不知道繳交健保費人民的心中有何感想?
黃安的健保就醫爭議,只不過是將近年來政治介入和扭曲健保制度的荒腔走板,突顯出來而已。現存的不公、不義,可能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希望藉這個事件和政權的輪替,全民能夠共同來檢視和維護這個令人珍惜的健保制度。
作者 / 楊庸一
完全看不懂再寫甚麼甚麼
就是只照自己意思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