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政治光譜,時代力量除了既有的「厭藍、偏綠」的年輕支持者,怎麼去開拓其他政黨拿不到的中間選票,以及認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淺藍、本土藍選票,是它必須要去深思熟慮的。
立法院開議一個多禮拜以來,時代力量可稱得上是搏盡媒體版面,從黃國昌的犀利條理質詢、林昶佐的直白台獨論述,到徐永明天天過招柯建銘,時代力量的表現都引發關注;但很顯然地,前兩者的優異表現是加分,但後者卻是大為失分,對於時代力量難免有負面影響。時代力量企圖坐大的決心,固然是眾人皆知,但其戰略目標,似乎需要更清晰的思維。
一月十六日大選過後,時代力量如願晉升國會第三大黨,但政黨票卻未如預期,只搶下兩席,甚至落後親民黨,跟選前民進黨的「搶救不分區」呼籲拖不了干係。但時代力量和民進黨的競合關係,選前已很明朗,時代的區域三席政治明星獲得民進黨基層組織大力相挺,各方綠營大老甚至也不吝站台、助講,但時代在新竹卻始終執意要去硬碰柯建銘:一來想呼應國會改革,二來也期待能做出與民進黨品牌區隔之效。豈料幾番攻訐下來,反而讓柯建銘聲勢扶搖直上,更變相替他「洗刷汙名」。
時代力量既然已坐穩國會老三的位置,勢必想更上層樓,若由時代力量來主力監督民進黨政府,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因為唯有堅守台灣價值的政黨,才有存在之必要,也是對這塊土地必盡的責任。中國國民黨成天擁抱大中國思想,連改黨名一事都毫無討論空間,現今的黨魁之爭又是急統派的聲勢最旺,棄年輕世代如敝屣的作為,直教人傻眼、搖頭。照這種態勢發展,端不出任何本土論述,中國國民黨恐怕只會流失更多選票,淪為只能向軍眷鐵票取暖的邊緣小黨,屆時時代力量取而代之也並非全無機會。
時代力量要擴大支持基礎,肯定得擺脫「民進黨側翼」的標籤,不然到頭來也是附庸、細漢仔。所以當傳出民進黨版的兩岸監督條例可能有違社會期待,時代力量跳出來喊說會堅守當初學運時期的民間版本,是個很好的區隔範例—政策路線上,時代力量要有分別主張,至於符不符政治局勢、法源依據,社會自會有公斷。但是,讓徐永明扮黑臉,針對性地挑著柯建銘打,放話、叫囂等等的政治操作,無非是把雙面刃,最後反砍到自己罷了。
時代力量的走向,仍待觀察,畢竟到民進黨執政,也還有近三個月的時間。比起政治攻防,不同的政策路線、理念價值,才能更吸引人支持一個新興政黨。本次選舉時代力量拿到的政黨票,可算是它的基本盤了,畢竟社會上始終有人厭倦藍綠兩黨,想讓第三勢力出頭。放眼政治光譜,時代力量除了既有的「厭藍、偏綠」的年輕支持者,怎麼去開拓其他政黨拿不到的中間選票,以及認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淺藍、本土藍選票,是它必須要去深思熟慮的。但總歸來說,刻意與民進黨的針鋒相對,絕對不會是個好的政治判斷。
作者 / 松本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