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問:第三社會黨,是藍的?還是綠的?我無法回答你;
若是問:第三社會黨,是躺著?還是站著?我設法回應你。
2016選舉的主軸很明確:推倒那面曾經築起過的高牆。第三次政黨輪替的選戰態勢業已明顯,目前仍有懸念的是第三勢力的政黨票,牽動下一任國會的朝野格局。無論你要投給哪一個政黨都好,中選會在政黨票印製的十八個政黨背後,都是象徵台灣歷經民主化階段中,背後那個多元、活潑、繽紛的基礎。筆者迄今印象極為深刻者,乃活躍於2007-2008年的「第三社會黨」,或許這個政黨已經泡沫,但筆者認為第三社會黨的政治論述,遠比抱守殘缺的新黨高明得多,即便2008年新黨的政黨票還高於第三社會黨。
該黨政治論述大致分為三段論:「第一社會」是1945年前即居住在台灣,認同泛綠本土理念的選民,「第二社會」是1945年至1949年移民來台,認同泛藍中國理念的選民。然而,台灣社會這兩大權力集團撕裂過於嚴重,希冀以解嚴世代為主體,認同應該尋找台灣共同利益的,稱為「第三社會」。台灣經過1990年代的民主改革後,已形成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或臺灣共和,此一共和確立了民主體制以及國民主權;然而由於政黨體制的失常和憲政的困境,臺灣陷入民主內戰。第三社會強調超越歷史記憶之衝突,共同為台灣的未來奮鬥,首要關鍵就是終結台灣的民主內戰。
為了終止藍綠的「民主內戰」,第三社會黨認為:民主進步黨執政後,眈溺於黨派鬥爭,未能將台灣往進步的方向推進;而中國國民黨也未能脫胎換骨成為一個「足堪大用」的進步政黨;因此,必須以第三勢力加以針貶。為避免選舉為少數權力集團壟斷,該黨倡議的「公費選舉」制度頗為筆者所青睞,包含設立公費選舉基金、增加公共資源補助候選人、接受公費選舉者可以更多的基金補助並得受一定的宣傳限制、降低政黨補助門檻、增加以連署方式代替保證金的制度等。尤其,台灣的民主選舉制度,與「選閒與能」的理想尚有一段距離,然而,公費選舉的實施,對於國民黨與民進黨難堪的初選,可以達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亦可凸顯兩大政黨表現「要錢右派,要票左派」的機會主義。
第三社會黨成員多來自於「野百合學運」,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結果,第三社會黨推出10位區域立委候選人以及5位不分區候選人。但在政黨票中,僅獲得45,594票,佔有效票中的0.5%,未能跨過5%席次門檻,因此並未取得任何一席不分區立委。第三社會黨發起人周奕成投入在地文創工作,亦有部分成員加入國民黨,例如林為洲代表國民黨參選新竹縣立委、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甚至是第三社會黨的發言人。目前積極拉攏各政黨票的第三勢力,或許與第三社會黨沒有直接關連,雷同之處可能是社會民主黨。無論如何,第三社會黨在台灣的政治能見度上幾乎銷聲匿跡,那時卻隱約的燃起蓬勃的社會氣勢。
當代民主政府的特性,包括依法行政及永業文官特質,使政府天生缺乏因應未來,政黨的存在是為了彌補政府運作的缺失,不斷改進、解民苦痛的誘因及機制。依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目前有287個政黨,為數眾多的政黨普遍,反映三個詭異現象:第一,過半以上政黨支持兩岸統一;其次,這些傾中的政黨,多半經營不善且陷入難以為繼的現象;第三,這些傾中和經營不善的政黨,在選舉期間和兩岸宴會時會出來活動一下。是以,筆者認為台灣的確需要修訂一部好的「政黨法」,好好來規範一下上述的詭異現象。
作者 /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