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台灣應勇敢放手DRAM產業(二)
不過經過了九十年代市場的大翻轉,美日做DRAM的公司發現PC及Laptop 所須的市場和以前以大型電腦為主,需求相當隱定的市場是非常的不一樣。市場的需求非常的不穩定。就像前面所提的,只要市場稍不平衡,市價就可下調30 甚至50%,弄得每一家都虧本。所以在二十世紀未到本世初,美日各大廠紛紛關閉他們的DRAM 部門。不管是日本或美國,都只剩下一家。而日本最後合併成的Elpida也在2012被美國的美光合併。
這些公司的關廠或出問題並不是因為技術不如人或是工資過高,最重要的原因都是認為市場不好做。我要特別指出,不管是Elpida 或是美光,都不是只做DRAM,他們也都還做技術程度比較困難,利潤高很多的Flash Memory(NAND)。
如果美日各大廠紛紛關閉他們的DRAM 部門,台灣的公司不是更有機會嗎?
坦白講,我實在看不懂台灣的這些公司(和政府)是在想什麼,美日的公司在2000左右紛紛的跳出這個產業,就是因為很難做。 台灣的公司難道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做了嗎?一定要跳入大家公認很不好做,而紛紛離開的產業嗎?未免太不合理了吧!
有人説,台灣廠製程技術始終落後三星等 DRAM 領導廠商一個世代,成本也因此居高不下,所以才無法競爭。但是我要提醒那些人,Elpida 在2012 年破產時,他們的製程技術還是世界一流的,他們是全世界第一家用20 nm做DRAM的,比韓國及美國都前進。但是當產品價格下跌50%時,所有的公司都要虧本。所以Elpida破產。韓國的Hynix 也在2012年發生週轉不靈,把自己放到市場賤賣,結果被 SK Telecom 以低價買入入主。最大的DRAM公司韓國的三星也是虧本,只是三星別的部門還是賺錢,所以他們躲在後面,沒受影響。前面也提過,德國唯一的廠商Qimonda也在2009就破產了。
這些因為產品價格不能穩定的情形一直都沒有消失。在市場經濟下,產品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和成本無關。技術當然會影響成本,但是市價很低的時候,就只是變成虧多或虧少的問題,技術的影響是很有限的。
所以DRAM這個產業並沒有太多值得留戀的。從過去的歷史來看,我不認為台灣的公司在這個領域裡會有多大的機會。如果能打贏的話,頂多也只能是慘勝。
對我來説,台灣應勇敢放手DRAM產業!兩兆雙星只是台灣產業的惡夢,本來就不可能。過去1.6兆的投資當然是很多錢。但是想要王子復仇是不切實際的。那些原來做DRAM的公司不管是重整或轉業做別的,都不應想再回來DRAM這個產業!那只會輸得更多。
至於高啟全被中國清華紫光集團挖走,那又怎麼樣?只要看看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我也不認為會影響美光和華亞科的合作。
(完)
作者 / 硬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