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是不是核武國家]談起 —作者 韓非
要問日本是不是核武國家?要先問以色列是否擁有核武?
以色列早被國際公認是核武的國家,但幾十年來,從未見其進行核子試爆。原來是今日的科技知識,尤其是電腦科技,核子武器發展和擁有,並不需要物理性試爆而取得高階參數以證明設計是否成功和武器威力。物理實驗室低階參數的取得和爾後電腦程式的模擬就足以勝任。
事實上,初級核子武器的取得只需要三個要件:
第一,武器級超高純度核原料的提煉。二是高爆炸藥內爆(implosion )所引發的衝波(shock wave ),把分置核原料壓縮成一體,超出其臨界質量 (critical mass),而引發中子的連鎖反應,釋放出能量即可。其中衝波形成,例如說,可於彈頭內作八角形體的設計,各置高爆藥,同時引爆。
第三個要件:爆炸時整個化學動力程序的模擬,以便有效使用核原料。這個要件跟核電技術有關。1945年(真空管電子計算機時代)使用過的二枚核子武器各重一噸;今日彈頭核原料只需10-15磅重,因此多彈頭飛彈成為可能。這個要件可說是[微型化]或可[投擲性]要件。
以上,就以此三要件討論和估算日本是否為核武國家?
首先,我們討論核武器的核原料,日本於福島核災後仍然不放棄核能發電,官方說辭是日本需要廉價的電力,其實是和核武器有關,日本某一平面媒體也公開承認核電和核武器有關,這是美國和日本的共同認識和立場。
日本雖然公開宣稱不發展和擁有核武器,而美國也需要日本有此立場,不然如何向全世界推動防止核武器的擴散政策?
但,是否美國默認甚至支持日本建立擁有核武器需要的基本設施(infrastructure )? 答案是肯定的,例如美國不反對日本併購美國westinghouse核能工程公司,(美國有兩大核能公司,另一為GE核能部門),另一個是最近報導日本手中擁有屬於美國相當數量武器級的核子原料,我們是不是可懷疑這些原料是否在過去歲月裏,美國要求日本不發展獨立核子武器所作的抵押品?日本政府公開願意歸還這些原料,是不是表示日本已經擁有自己武器級原料—-,而這些都是多年來核電廠廢料再處理而取得的。日本汲汲於再啟動核廢料再處理工廠(廠名為文殊),是有其戰略目標的。
其次有關氣爆炸物化學動力學及核子反應機制,平心而論,以今日一般理論物理知識的水平而言,絕非難事。事實上武器設計和發展可分散於工業和學術研究中,甚至於元件生產也可以藏匿工業零件中,以日本官僚系統的紀律和守秘,這是水到渠成的事務。
最後電腦技術問題,日本和美國是超級電腦的兩大強權,美國IBM超級電腦主要客戶是國家實驗室內武器研究。日本前任民主黨政府負責科學事務那位女性閣員,似乎不了解這些應意會而不能說清楚的國家戰略,因而無知削減超級電腦的預算而飽受批評,而不得不道歉,道歉理由當然說些沒能注意到屬於國家競爭力的一般問題。
總觀前面論述和估算,我們可以說日本除了最後一步元件組裝外,核武的目標應該已經達成。沒有組裝不算是擁有核子武器,且合乎非戰和平憲法的要求。
但是不擁有核子武器卻很難平衡外敵的核子武器恐嚇,修改憲法是困難的,尤其執政自民黨的盟友[公明黨]對此持保留態度。因此安倍政府只能以集體自衛權屬於行政權,而非憲法的層次作努力。集體自衛權的行使就是說:安保條約的盟友(當周邊有事時)受到攻擊時,日軍必須馳援協同作戰,這是自衛,自衛權行使,合乎憲法,協同作戰也表示緊急時,日本可以擁有美國的核子武器,起碼是戰術性的核子武器,其情況有如冷戰時期,如蘇聯紅軍進攻西歐時,德國部隊必要時可擁有並使用美國核子武器的權力和義務。
日本有獨立發展先進戰機計劃,也有年代久遠累積的潛艇設計和建造技術,當緊急狀況時,日本國防軍可即時轉變成可畏的核子打擊力量。
這些日本國內的發展是受美國歡迎,甚至鼓勵的,美國重返亞洲需要依賴日本。
美國為何要從美中的戰略夥伴關係退卻而重返亞洲?主要是因為中國的軍力擴充和提升所帶來中國方面的自信和進取( 或者說是激進)。
中國軍方認為他們的軍力已經超越第一島鏈,現在軍力線是從東海–釣魚台—宮門海峽—南海,那就是為什麼釣魚台的問題會變成那麼樣嚴重。釣魚台是琉球群島宮門海峽的前衛,假如釣魚台上,日本部署海底電纜,豈不是可偵測中國的潛艇部隊,尤其是戰略性核子潛艇如何穿過宮門海峽—進出東海—南海。
美國重返亞洲目前並沒有表現出實力和意志圍堵中國。即使是美日同盟也只能像冷戰後期,西方對蘇聯所作的軍備競賽,日本政府計劃放寬武器和軍事技術的出口,是準備賺取外匯作軍備競賽再武裝的準備,日本麻生副首相表示德國納粹的再武裝以帶動經濟的策略是值得思考—,這些透露不少的信息。
了解中美日的複雜戰略關係,可歸納出中美的問題是日本,不是台灣,台灣的問題出自台灣的內部。當中美長期戰略問題不得解決,且變得嚴重時,美中期待台灣是安定及和平而沒有麻煩的。2012台灣大選時,美中似乎有共識,但當所謂沒有麻煩的集團製造更多麻煩時,美國對台灣的執政者數次打臉,以及中國國務院的發言低調和謹慎,對公民運動不急於[定性],難道是明月照渠,一葉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