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世代的主體性,正在浮現! 作者 楊庸一
從學運開始以來,我們看到它的衝擊面,不斷擴大,也讓潛藏已久的問題一一顯現。這些問題,儘管部份媒體有負面的報導,不過,依然無法掩蓋它勢將帶來的結構性深遠影響。
我一直認為,現在的社會已失去了本該有的決策機制,也對年輕人愈來愈不公平。他們無發言權,卻必須承擔愈來愈嚴重的後果。不斷上升的生活費、學費、學貸,加上低薪化的未來和退休金的可能泡湯,連我這種資深公民都可預見年輕人前景的黯淡,也憂心著他們的無感。直到這次的學運,才開始讓我的心,再度像四十幾年前一樣,又活過來了。
我最激動的是,目睹了青年世代的主體性,正在浮現。我所謂的主體性,是指某一個階層或世代,全面展現出他們的集體思想和意志。我只在六0年代的世界性學生運動中看到。以目前台灣的人口結構來看,15歲-29歲的青年世代,約有250萬人,卻有五十萬人自願站出來,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比率之高,不但在台灣是僅見,相信在其他國家亦如是。 一個運動的能否持續或成功,主要取決於其訴求的正當性和成員的凝聚力。從它可以在各種層出不窮的打壓下,堅守立法院超過三星期,且引發社會廣泛的討論、檢討和迥響來看,其主體性的不被正視,大概很困難了。
服貿爭議只是引爆點,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在他們所堅持的理念中。當他們喊出”人民才是國家的總指揮”、”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的二千三百萬人決定”及”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時,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遠景正在浮現。他們相信,國家應是所有人民休戚與共、相互扶持的共同意志表現。既非藍綠惡鬥,也無族群藩籬的病態禁錮。
民族或種族,並不是成立一個國家的要件。國家,也只有在能讓所有人民(不分種族、階層)休戚與共、相互扶持,並攜手追求共同理想時,才有存在的意義。”反黑箱”和”先立法,後審查”,是民主、開放社會的ABC,也只不過是必需踏出的第一步而已。
這個國家和社會,真的病了。少數有權有勢的政客、財團,竟然可以透過各種勾結和包裝,不斷的操控、蠶食或鯨呑有限的資源,而大多數的人,卻在窮忙中,束手無策。當看到曽被我們嘰笑為草莓族的青年世代,終於蛻變成可以面向陽光,也可以承受風雨的太陽花時,在羞愧中,我也為他們感到驕傲。雖然,他們只佔人口的百分之十,不過,它所呈現出來的明確主體性,不論你贊成與否,相信將成為台灣社會良性發展的轉捩點,也勢必成為其他國家青年的典範。
年青世代的優點是,不像成年人的爾虞我詐,帶有較濃厚的公義和理想色彩。當他們禁不住開始吶喊時,這個社會應該是已經出現嚴重的問題了。
成年人該做的,不是一昩的依自己的思維去批評、阻止或壓制,而是應在重新檢視、檢討和調整後,盡可能指導和協助他們完成藍圖。因為,住在藍圖裏的,已不是你、我,而是他們!這是人類生命週期中所帶來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