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眼光來看,麥當勞在台灣約30年的發展,恰好見證時代變遷,值得我們重新回味。
台灣麥當勞傳出將改變經營模式,由原有的直營改為授權經營,未來將由新的授權夥伴主導台灣市場。這則新聞近日引起廣泛討論,出現「外商看壞台灣市場」、「地產店面逢高獲利了結」以及「麥當勞的全球布局調整」等各方解讀。
麥當勞作為台灣速食業龍頭,銷售策略不斷貼近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推陳出新,包括:兒童生日餐會、「戀愛麥語」Hello Kitty玩偶促銷活動、跨年吃到飽活動、24小時全天營業、「歡樂送」服務等。在不知不覺中,麥當勞成為伴隨年輕一代成長的日常飲食,甚至創造了不少人難忘的用餐經驗,也是這則新聞引發眾人關注的深層原因。
其實,從歷史的眼光來看,麥當勞在台灣約30年的發展,恰好見證時代變遷,值得我們重新回味。
全球第一家麥當勞於1955年在美國創立,而台灣第一家麥當勞於1984年開幕,在當時引起轟動,單週銷售額曾經創下麥當勞的世界紀錄。那正是台灣社會走向都市化,以及台股一路狂飆至萬點(1989年)的黃金時代,台灣人口袋有錢,也願意嘗試西方新事物。
當時的台灣人,對麥當勞提供快速、乾淨、歡樂以及標準化的美式服務風格大感驚奇,一方面「去吃麥當勞」成為時髦的事,另一方面,連「去麥當勞打工」也值得驕傲。
麥當勞不只讓台灣人體驗了現代服務業的高品質水準,也可說是台灣服務業的人才培訓基地。由於速食業需要大量的服務人力,根據統計,自台灣麥當勞成立以來,超過25萬人在此工作過,佔全台灣2,300萬人口的1%以上。
麥當勞透過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流程)、MDP(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gram,管理發展手冊)等設計,不只讓員工快速上手,也讓許多人學會這套服務業的管理與訓練方式,進而成為餐飲、零售、觀光等相關行業的常見標準。
有趣的是,麥當勞在當年象徵的高品質水準,如今成為台灣服務業的基本標準。也許可以這樣說,當「去吃麥當勞」、「去麥當勞打工」成為稀鬆平常的事,正好說明台灣服務業30年來的長足進步。
作者/路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