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
幾天前在網路上看見一篇文章《台灣並不是一個友善的國家──最愛強調國際觀的台灣人,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弱智」》
「窩覺得台灣人要多愛自己一點拉,you know 」一個常說「挖喜逮灣郎」的一個美國人曾經這樣對我說。
而這篇文章主要在討論台灣人的國際觀,以下是文章中列出的問題點
1. 以錯誤的觀念用錯誤的方式學習語言
2. 地理位置
3. 失控的媒體
4. 不知道在教什麼的教育
今天想跟大家談談 不知道在教什麼的教育
台灣填鴨式教育,充斥選擇題的考試卷,讓學生只知道服從,父母在意的僅是成績,曾經在某所技職高中擔任代課講師的場合,學生不停地在問「老師這樣可以嗎?」這樣的問題看似沒有錯,有問題就該提問,但我上的課是”大學推甄作品集編排”,編排內容大多是自己的設計作品陳列與學習過程,主要教學軟體的操作教學。
「老師這樣可以嗎?」學生指著自己設計的頁面對我說。
當下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只想回她「為什麼不可以?」之後我對學生說:「你們學的是設計,設計是需要想像力與創作力,大家都會在意成績因為成績關係到未來,但這樣的關係只存在『台灣教育的學習階段』,畢業後你們要面對的叫業主,到時候你們就真的要問『這樣可以嗎?』。」
當學生對我說「老師這樣可以嗎?」我只回答他「我只能跟你說我的感覺,這是你要推甄上大學的作品集,代表的是你們個人風格」,聽起來有講等於沒講,但我給學生的解答常會是在編排上,我以觀賞者的角度來給予意見,例如「當黑色的文字放在都是黑色線條的底圖上,看起來是否清楚?又或者你只是想裝飾?」
課堂上學認真的學生專注的是如何達到老師的要求得到高分,因為學生習慣考試,而我們習慣用名次來分類學生。
但並不是所有分數都是不該存在,對於國英數理化這樣的專業課程有專業解答的科目,也許一個制規的評分方式是需要的,但日日夜夜的考試我們為教育帶來了什麼?
大學老師曾經對我說台灣的學生在做presentation時最常說的就是「不好意思昨天做的很晚所以沒做好」,或者是畏畏縮縮的不敢將自己作品拿出來,為什麼?在我的學生身上我看到的是因為怕被扣分,因為怕分數低平均不好看。
在自己的身上我明白的是,怕被批判,畏懼批評在意評價。
外籍英文老師曾經在上課時對我們說過:Why are Taiwan’s students always taking tests? (為什麼台灣學生總是在考試?)
回想念書期間隨堂考試、課後小考、平時成績幾乎天天考試,如果遇到升學更是從早自修考到晚自習。對於這樣的考試生活,學生學到的彷彿僅是題庫,如果吸收知識是為了試卷上的成績,又有多少人會去在意題庫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