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教育霸凌,反對落伍50年的歷史課綱
作者 / 費文侯
在一位演藝圈的年輕女生輕生之後,政府與媒體突然瀰漫一股「反霸凌」風潮,雖然一看就類似「穹頂之下」的劇本安排(可參考凍凍蝦《中國也有了自己的美麗》),不過霸凌的確是個問題,要是政府真能想點像樣的方案應對,也不失美事一樁。然而幾天看下來,反霸凌不過是個幌子,這場政媒協同作戰實際的意圖,是想限縮台灣的網路言論自由。
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支持立法規範網路霸凌,但法律要如何訂,需要和專家討論。」吳部長的確很需要法律教育,畢竟名為微調,實則抽梁換柱的新歷史課綱一案,教育部才被法院判決敗訴不久,吳部長卻不知悔改,不但不肯公開課程審議委員會會議記錄,還決定上訴,而且打算讓問題重重,外界批評不斷的新歷史課綱按時上架。
教育部長這種視法律、規則、學術專業於無物,只要我想改,沒什麼不可以的霸道心態,比任何網路霸凌都嚴重許多。網路霸凌再惡劣,只要關掉網路就能解決,但每位學生都要上歷史課,升學考試也是按課綱出題,假如讓一批歷史門外漢編寫的黑心課綱上架,將沒有學生能免於新課綱的負面影響,這是國家力量赤裸裸對全台灣未成年人的霸凌。
歷史學界的專業也遭到前所未有的羞辱,《微調不是一個爭議,而是一串問題》這篇文章,把新課綱為何被歷史學界群起攻之講得很清楚,一是執政者的行政裁量權太大,想改就改,此例一開後患無窮;二是王曉波為首的十人小組,多數不具歷史專業,外行領導內行。
金仕起表示:「就歷史研究來說,他們的觀點起碼比最新的學術研究晚了五十到七十年,而這個觀點卻不成比例地大,大到妨礙學生瞭解其它文明」、「王曉波他們講到隋唐,就說是開放的帝國;講到漢朝,就說那是強大的國家。但是唐朝的開放、漢朝的強大是什麼樣子?應該丟掉這種孤立地看一個個朝代,再一個個歌功頌德的史觀!」、「課本在這種史觀下,很少介紹中國以外的文明。連日本、韓國離我們那麼近,課本都幾乎只談他們的儒學、漢化。他們只有儒學嗎?」、「來台工作的東南亞人越來越多,我們對中南半島的文明卻不瞭解,要怎麼看他們?」
現在是2015年,王曉波等人的史觀「比最新的學術研究晚了五十到七十年」,意謂大中國主義者那套大概還停留在1965到1945年,也就是民國54年到民國34年,那個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逃難來台,還在反共抗俄、殺朱拔毛、反攻大陸、毋忘在莒的 蔣公時代。說得更直白一點,在中國現代史這個學術研究領域,50到70年前根本是空白一片,比最新觀點晚了那些年的意思,就是這群人根本不學無術,完全欠缺史學素養。
花亦芬認為:「這其實是納粹式的史觀,扭曲了人們歷史認識的能力,讓人不能獨立思考。」、「現在的學生活在網路時代,隨時可以看到與課本不同的觀點以及歷史真相。當他們發現老師照著課本告訴他的,和他知道的不同,甚至不是真相,會怎麼想?」、「王曉波等人把歷史教育和『國家認同』關聯起來,要用歷史教育來塑造國家認同。」
傳統的黨國教育正如花老師所說,歷史專業本身無關緊要,要緊的是透過教育體系,培養學生忠君愛國的觀念,以鞏固政府統治。然而網路興起以後民智大開,不只是年輕人,許多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已經進入網路時代,任何資訊一查就有,各色觀點百家爭鳴,傳統的政治、教育、媒體三合一洗腦戰術成效大不如前,從洪仲秋、太陽花,一直到九合一大選,網路帶來的實質影響力愈來愈強大。
這個保守反動的國民黨政府顯然不打算坐以待斃,下台前硬是修改歷史課綱,就是困獸猶鬥的一環,這次趁機消費死者的悲劇,導演一場爛戲來限縮網路言論自由,還想推動網路實名制,妄想「撥亂反正」,回到戒嚴的美好年代。對於這種政府與教育部長,全台灣人民都該勇敢站出來反抗,拒絕他們繼續霸凌這個社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