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中國國民黨員要選擇不敢追求統一的黨主席嗎?

  • 2025
  • 世代
  • 政治
  • 時事
  • 歷史
  • 民意
  • 生活
  • 評論

中國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前天出席全台公教軍警消聯合總會活動時說:台灣主流民意是「維持現狀」,國民黨主席最重要的責任,就是推動有助維持現狀的政策。這是指:維持台獨工作者賴清德的「兩岸敵對現狀」嗎?身為「中國」國民黨主席候選人的郝龍斌,為何不敢談「統一」?中國國民黨的黨員們要選擇一個不敢追求統一的黨主席嗎?

加入中國國民黨的誓詞是:「余誓以至誠,加入中國國民黨為黨員,信仰三民主義。………實現中華民國為自由、民主、均富和統一的國家而奮鬥。……如有違背,願受黨紀處分,謹誓。」郝龍斌不僅是個中國國民黨的黨員,又是中華民國國軍的後代,現在則是「中國」國民黨主席候選人,不談「統一」不追求「統一」,是要受到黨紀的處分,還想要繼續競選「中國」國民黨的主席?

不敢談統一不追求統一,只在民進黨的台獨政治語境之下,謀求政治地位或重返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員,是沒有資格或條件來競選「中國」國民黨的主席之位。在民進黨的台獨催眠下,台灣民眾或選民,或誤認為實現兩岸的國家統一是「併吞」有什麼好談?身為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或候選人,就有破除「台獨催眠」的政治「責任」,尤其還是中華民國國軍後代的郝龍斌。

還有,在民進黨的台獨催眠下,台灣民眾或選民,或也誤認為實現兩岸的國家統一是「投降」有什麼好談?身為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或候選人,就有破除「台獨催眠」的政治「方法」,尤其還是中華民國國軍後代的郝龍斌。

也就是說,面對民進黨催眠台灣部份民眾或選民,使其誤認為實現兩岸的國家統一,是「併吞」是「投降」時,身為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或候選人,尤其還是中華民國國軍後代的郝龍斌,不僅「不該跟隨」民進黨的台獨語境,而且還要帶領台灣民眾,尤其是中國國民黨員,有責任、有方法去破除台獨語境的維持兩岸敵對現狀,來「面統」、「論統」、「導統」並追求兩岸的國家統一。

如果,身為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或候選人,也不追求兩岸的國家統一,就是:等著台灣被美國掏空;台積電變成美積電;被課超高的對台關稅;向美採買巨額軍購;聽從美國指示在廟裡埋炸彈;延長所有國人的兵役役期;為日本首相安倍的死「降半旗」。

難道,這就是身為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或候選人,尤其還是中華民國國軍後代的郝龍斌,要繼續維持的現狀?還要推動符合一個被美國掏空的台灣的兩岸政策嗎?若果如此,這就不是一個「適格」的中國國民黨主席候選人,而是一個支持台灣被美國掏空的「打工仔」,也是一個支持為中華民國的敵人日本首相降半旗的「媚日份子」,更是一個活在民進黨台獨謊言裡的政治人物。

試問所有的中國國民黨黨員:這樣一位無法破除並活在民進黨台獨謊言裡,一個不敢「面統」、「論統」、「導統」追求兩岸的國家統一,一個為美國打工媚日的政治人物,還值得將手中那一張寶貴的黨主席選票,投給這樣的黨主席候選人嗎?

作者 :孫榮富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25-09-28 孫 榮富

Post navigation

你真的懂那筆「還到你手上」的一萬元嗎? → ← 救災不是舞台、不是卸責:花蓮災民需要真救援!

Related Posts

國高中延後上課時間的爭議與反思

日前,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提出「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 10:00 至 16:00,以避免慢性睡眠剝奪造成學生憂鬱與自傷自殺風險上升」的提案。該提案主張,延後上課時間能讓學生獲得足夠睡眠,避免學習效率下降與情緒惡化,同時放學後也能有更多時間探索興趣、準備學習歷程、參與社交活動與運動。 此提案在短短一週內即獲得超過 11,000 人附議,遠超成案所需的 5,000 人門檻,也因此引發廣泛的社會討論與正反爭辯。筆者認為,部分論點確實值得思考,但也有一些推論可能存在邏輯瑕疵,若陷入思考陷阱,反而會阻礙社會向更好目標邁進。 研究指出,青少年睡眠時數與自殺意念、自殺企圖的風險呈曲線關係,而與自殺計畫的風險則呈線性關係:每多睡一小時,自殺計畫風險下降約 11%。這種關聯與是否存在精神疾病無關[註1]。許多專科醫師也一再強調,睡眠不足對青少年的危害不容小覷。因此,可以肯定睡眠不足確實會帶來嚴重後果。然而,這是否足以直接支持「國高中上課時間應改為 10:00 至 16:00」?答案未必如此簡單。 若要主張縮短學校正規課程時數能改善睡眠,必須證明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來自學校上課時間過長。然而,根據兒童福利聯盟 2023 年的調查[註2],台灣約莫六成學生有課後補習,往往回到家已超過晚上十點。如此情況下,即使縮短正規上課時間,青少年仍難以獲得充足睡眠。因此,檢討補習文化或許才是問題核心。 而即便承認縮短課程能減輕部分負擔,但現實未必如提案想像的理想。如果課綱不變而時數縮短,教師進度會更加緊迫,學生在有限時間內需要承受更大壓力,或是把縮短的時間轉移到補習班,導致待在補習班的時數更長。若要真正減少壓力,或許需要從調整課綱本身著手。 諸多論者指出台灣教育授課時數過長、課業壓力沉重,或認為睡眠充足能提升記憶力與專注度。筆者不否認這些觀點有其價值,但這些並非此次提案的核心。若仔細檢視提案,其主要論點是「縮短授課時數能有效解決睡眠不足進而降低憂鬱與自傷風險」。若提案需要依靠其他次要論點來支撐,則顯示提案本身論證不夠精確,未來或可補充或另提新案。 另部分批評將現代學生標籤為「草莓族」,或以「我們當年也撐過來」否定當代學生面臨的諸多問題。筆者認為此種態度非常不可取。時代環境差異巨大,學生今日面臨的挑戰並非過去所能類比。僅以年紀作為說教的基礎,忽視差異,並無助於解決問題。 或許我們更應該將「因為我們淋過雨所以要撕爛你們的傘」轉換為「因為我們淋過雨所以要成為保護你們的傘」,如此才能展現真正的同理與責任感,成為值得學習的成年人。 註1:Chiu , H., Lee, H., Chen, P., Lai, Y., […]

天災人禍的政治解讀:生命安全豈容雙重標準   

在台灣這塊多災多難的土地上,天災與人禍往往糾纏不清,而更令人憂心的是,對於同樣性質災害的詮釋和應對,竟然會因為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出現截然不同的標準。這種雙重標準不僅是對民主價值的褻瀆,更是對生命尊嚴的漠視。 近年來台灣各地發生的重大災害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象:同樣的災害類型,在不同的政治版圖下會得到截然不同的解讀和處理方式。當某些地區發生災害時,輿論和政治人物會嚴厲追究政府責任,要求徹底檢討防災機制;但當另一些地區面臨類似情況時,卻往往被輕描淡寫為「天災難料」,甚至還有人為災害管理者開脫辯護。 這種現象反映出台灣社會一個深層的問題:政治認同已經凌駕於基本的人道關懷之上。當我們用政治色彩來決定對災害的態度時,實際上是在踐踏那些受災民眾的權益,也是在為未來更大的災難埋下種子。 真正負責任的媒體應該超越政治立場,以人道關懷為出發點,公正地監督所有層級的政府部門。災害面前沒有藍綠之分,只有生死之別。 更令人憂心的是,在這種雙重標準的氛圍下,一些政治人物和支持者選擇為明顯的行政失職辯護,而不是為受害者伸張正義。當首長在災害發生時身處海外,當預警系統多次失效卻無人負責,當救災資源分配不均卻被合理化,我們看到的是政治利益對人命的踐踏。 政治人物的首要責任是保護人民,而不是保護自己的政治地位。任何以政黨利益為由而忽視民眾安危的行為,都應該受到最嚴厲的譴責。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社會大眾覺醒,拒絕接受這種雙重標準。我們不能因為政治立場的不同,就對同樣性質的行政失職採取不同的標準。每一個受災的家庭,每一條失去的生命,都值得我們以同樣的關注和同樣的憤怒去面對。 只有當我們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只有當我們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政治利益之上,台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讓所有人都感到安全的家園。否則,今天的縱容就會成為明天更大悲劇的導火線,而那時,我們所有人都將為這種雙重標準付出代價。 作者:林政武

你真的懂那筆「還到你手上」的一萬元嗎?

七月中旬的立法院,在726大罷免投票的危機下,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三讀通過了金額高達2350億的「普發現金一萬元」的法案,卻同時大刀砍掉對台電的1000億補助。 在野黨高舉「超徵」、「還錢於民」等悅耳的口號,成功將這杯包裹著糖衣的毒藥餵給了大眾,也因此順利躲過了大罷免的浪潮。如今,政府被迫買單,即將在十月下旬啟動發錢程序,看似全民得利,但我們真的贏了嗎? 首先,在野黨口中的「稅收超徵」,聽起來像是國家從人民身上A了錢,人民拿回來,何錯之有,但這完全是誤導。簡單打個比方,你預估今年月薪3萬,所以做了年度預算規劃。結果,公司加薪讓你的月薪變成3萬5千元。這多出來的5千元,就是你的「超徵」,你會將這筆錢拿去分給親朋好友享樂,還是看見自己身上還背著30年的房貸、5年的車貸,信用卡帳單也還沒繳清,乖乖地拿去還債? 「超徵」,只是實際稅收超過了「預期數」,政府與知識分子也不斷呼籲告訴人民,但在野黨選擇了最廉價、最討喜的方式,發錢,然後告訴你,「看,我對你多好!」。在野黨絕口不提為了發這筆錢,國家的負債又增加了,而那被犧牲的台電千億補助,最終會以更高的電費帳單,從你的錢包裡加倍討回來。 即將發錢的前夕,釋昭慧法師的「拒領並轉入國家續命專款」呼籲,無疑是一記清亮的暮鼓晨鐘。這種未納入年度預算、依靠舉債來進行的普發,是「飲鴆止渴」的財政惡例。她希望將個人的「正義之怒」,轉化為守護國家的實際行動。 然而,身為在第一線與人性打交道的老師,我對此並不樂觀。「不拿白不拿」的心態,是人之常情,更是政治人物精準算計後利用的人性弱點。當鄰居、同事都在討論一萬元要如何消費時,又有多少人能抵擋誘惑,選擇那條更艱難但正確的道路。 最後,當你收到那一萬元的入帳通知時,請不要只感到小確幸。我希望你靜下心來想一想,這筆錢從何而來?它犧牲了什麼?又將把我們的國家帶向何方? 這是一堂昂貴的公民課,學費是2350億,由全體國民共同承擔。你可以選擇領取這一萬元,但希望下一次再面對開出這種空頭支票的政客,大聲說「不」。被騙一次,可以推說是對方的錯;但被騙兩次,一定是自己的錯。 作者:宜和蓒  

救災不是舞台、不是卸責:花蓮災民需要真救援!

花蓮近日因風災造成堰塞湖潰堤,十數條人命因此喪失。突如其來的災難,理應是全民共同面對的考驗,但遺憾的是,災後的社會氛圍卻不僅僅是哀傷與重建,還夾雜著政治口水與責任推託。當人民最需要的是溫暖與穩定的承諾,部分縣府高層卻忙著卸責,例如計較經費問題、指責中央未爆破堰塞湖等違背救災優先原則及行政倫理之事,甚至用政治指導專業,不思考爆破堰塞湖可能致使更多人命威脅,救災場合儼然成為另一場政治舞台,凸顯「天災無情,人禍更重」之謬。     在第一線,我們看見無數公務員、消防隊員、國軍與志工日以繼夜守護家園。有人涉水運送物資,有人冒險進入危險地帶搜救,還有志工自掏腰包提供食物與庇護。這些基層身影,才是災後真正的脊梁。然而鏡頭轉向縣府高層,卻只聽見誰該負責、誰資源不足、誰沒出力的爭辯。這種落差,讓基層的辛勞更顯淒涼,也讓災民覺得自己被棄置在政治爭功的背後。對災民而言,失去親人與家園已是無法承受之重。他們需要的是安置、物資與心理支持,而不是「潰堤定義」的爭論或「經費責任」的扯皮。當地方政府沉迷於語言遊戲時,受災者卻只能在殘破的土地上孤立無援。這樣的對比,是社會無法忽視的痛點。    其實,這次的救災態度並非偶然。花蓮縣政府的治理風格,長年以來就飽受爭議。施政偏重於大型造勢與形象工程,卻忽略基層需求;資源分配時常失衡,甚至連災後捐款的運用,也一再被質疑缺乏透明與公正,即使未受司法公認卻早已引發社會不信任。此外,中央下達多次洪水、潰堤警示,然基於救災仰賴第一線地方政府執行,與民間動員力,許多細節中央難以完全掌握,吉旭父母官鼓舞士氣、「暫留台灣而非匆忙返台」。反倒是名面上非縣長的人卻比實質上是縣長者,更熱衷於搶鏡頭、卸責、引發口水戰。令人懷疑,其是否需要靠攻擊帶堤防守,藉由轉移救災瑕疵於中央,繼續維繫他們在地方治理的「不敗神話」?當災民在帳棚中等待下一餐時,政壇人物卻忙著搶在鏡頭前亮相,這樣的荒謬,早已引人詬病。     過往災後的善款流向,花蓮縣府的處理方式一再引發社會質疑。經媒體與政府爆出延宕、模糊、缺乏透明度,這些問題至今未見徹底改善。如今風災再臨旋即又開啟募款帳戶,社會已開始擔憂捐款是否會真正用在災民身上,不能用他人的錢做自己的面子,再度淪為地方政治操作的工具。對災民而言,這樣的不信任感,是二次傷害。    救災不是秀場,也不是口水戰。當中央與基層已傾全力投入,地方政府更應展現承擔,而不是將災難視為推託與造勢的機會。災民真正渴望的,是一個可以依靠的政府、一個能把資源送到需要之處的體制。所有高官應停止算計、爭功諉過、停止作秀,體恤災民及一線底層救災軍公職才是花蓮此刻至關要緊之事。 作者 / 風林火山

Recent Posts

國高中延後上課時間的爭議與反思

國高中延後上課時間的爭議與反思

日前,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提出「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 10:00 至 16:00,以避免慢性睡眠剝奪造成學生憂鬱與自傷自殺風險上升」的提案。該提案主張,延後上課時間能讓學生獲得足夠睡眠,避免學習效率下降與情緒惡化,同時放學後也能有更多時間探索興趣、準備學習歷程、參與社交活動與運動。 此提案在短短一週內即獲得超過 11,000 人附議,遠超成案所需的 5,000 [...]

More Info
天災人禍的政治解讀:生命安全豈容雙重標準   

天災人禍的政治解讀:生命安全豈容雙重標準   

在台灣這塊多災多難的土地上,天災與人禍往往糾纏不清,而更令人憂心的是,對於同樣性質災害的詮釋和應對,竟然會因為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出現截然不同的標準。這種雙重標準不僅是對民主價值的褻瀆,更是對生命尊嚴的漠視。 [...]

More Info
你真的懂那筆「還到你手上」的一萬元嗎?

你真的懂那筆「還到你手上」的一萬元嗎?

七月中旬的立法院,在726大罷免投票的危機下,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三讀通過了金額高達2350億的「普發現金一萬元」的法案,卻同時大刀砍掉對台電的1000億補助。 在野黨高舉「超徵」、「還錢於民」等悅耳的口號,成功將這杯包裹著糖衣的毒藥餵給了大眾,也因此順利躲過了大罷免的浪潮。如今,政府被迫買單,即將在十月下旬啟動發錢程序,看似全民得利,但我們真的贏了嗎? [...]

More Info
救災不是舞台、不是卸責:花蓮災民需要真救援!

救災不是舞台、不是卸責:花蓮災民需要真救援!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