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公開表態有意參選新北市市長,此舉立刻引發輿論爭議。身為全國政黨的最高領導人,他的決定不僅涉及個人政治生涯的走向,更關乎政黨形象、政治倫理與選舉公平性。然而,從多方面觀察,這場宣佈充滿不正當性與高度政治算計,讓不少曾經寄望於民眾黨的民眾感到失望。
黨主席本應著重全國政黨發展、制定政策方向與協調黨內資源。然而,黃國昌同時身兼黨主席與市長候選人,極有可能將黨的資源、媒體曝光與組織力量集中傾斜於自己身上,形成對其他候選人的不公平競爭。這種「一人兼兩職」的操作,模糊了政黨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界線。

黃國昌過去以反黑箱、反利益輸送、追求政治改革為號召,贏得不少理性選民的支持。然而,如今在尚未完成黨務改革與制度鞏固的情況下,他卻選擇投入地方選戰,顯得更重視個人政治版圖的擴張,而非兌現改革承諾。這不僅削弱了改革者的形象,也動搖了外界對民眾黨的信任。
民眾黨近年來在多場政治議題中採取「高聲量、低落實」的策略,更多時候是以議題操作博取關注,卻缺乏後續的實質政策落地。黃國昌的參選聲明,很可能是延續這種政治遊戲的套路:以高話題性製造輿論熱度,藉此鞏固支持者與媒體版面,而非真正聚焦在新北市長所需的城市治理藍圖與長遠施政計畫。
不少支持者選擇民眾黨,是因為相信它能突破藍綠惡鬥、帶來清新的政治文化。然而,從黃國昌的參選方式來看,這更像是典型的權力算計——利用黨主席的身分與資源為自己鋪路,而非以服務市民為首要目標。這種背離初心的行為,讓不少人感到被利用與背叛。
當一個政黨的最高領導人將重心放在地方選舉,黨的全國戰略勢必受到影響。黨內可能出現資源分配不均、派系鬥爭加劇等問題,進一步削弱民眾黨在立法院與全國政治舞台的戰鬥力。長此以往,民眾黨恐將失去作為第三勢力的制衡角色,淪為個人政治野心的工具。
黃國昌參選新北市市長,看似是民主權利的行使,實則暴露了權力與資源運用上的不當,以及民眾黨政治操作的真實面貌。若民眾黨無法擺脫這種「政治遊戲化」的操作模式,不僅會辜負選民的期待,更可能在台灣政治版圖上迅速失去存在價值。真正的改革,不是喊口號或打選戰,而是把權力放在該放的位置,把承諾落實在行動之中。
作者:寧為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