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憲政秩序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其病灶根源來自於國會濫權下,對司法制衡的蓄意癱瘓。當憲法法庭這道最後的防火牆被架空,在野黨便取得了為所欲為的權力真空。
在野黨在國會從今年六月十日強行通過「志願役軍人加薪三萬元」的法案,到七月中上旬喊出將通過「普發現金一萬元」的條例成功阻擋了726大罷免浪潮,行政院不覆議、將完全遵循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特別條例內容來編列特別預算,包括全民普發現金一事。筆者認為,妥協無助於解決憲政紛擾,只會助長在野黨的蠻橫。

首先,權力分立是民主憲政的基石,行政部門編列預算、規劃國家整體薪資結構的權力,更是不可侵犯的核心領域。當立法院在今年六月中上旬為特定群體「立法加薪」的舉動,搭配憲法法庭遭到癱瘓無法運作的現實,掌握國會多數的在野黨立委就成了國家的「總薪資長」。這些違法亂紀的立委可以隨意繞過專業的財政評估與整體的資源分配,為其所欲討好的任何群體謀取利益。今天,他們能為軍人加薪;明天為了選票,他們也能幫全國公務員、教師、警察、消防員加薪;後天,他們也能將手伸向更廣大的勞工群體,將財政的混亂引向民間企業。
其次,在野黨用「稅收超徵」的話術推動普發現金,明明「超徵」指的是實際稅收高於預估數,並非政府財政有盈餘,國家整體財政仍是「赤字」。執政黨為了加速協助受到美國對等關稅影響的產業及團體,讓攸關國土安全的特別預算能夠推行,竟選擇了飲鴆止渴的政治交換。擱置穩定能源、抑制通膨的千億台電補助,以換取普發現金的暫時寧靜。那句輕飄飄的「適時提出釋憲」,更顯得蒼白無力。
一旦未來大法官做出遲來的違憲宣告,政府能向民眾或在野黨追討回已花掉的現金嗎?台電的千億黑洞不會消失,未來只會以更兇猛的電價海嘯反噬全民,屆時人民的怒氣依舊發在政府頭上。
更何況,在野黨說普發現金的理由是「稅收超徵」,應該「還稅於民」,但是根據財政部統計,隨著免稅額等調高,免繳綜所稅者在2020年已擴大至總申報戶約49%,將近一半。有將近一半的人民免稅,卻可以拿到「還稅於民」思維下的普發現金一萬元,這邏輯完美掌握人性的弱點,也讓在野黨嚐到嚇阻大罷免的甜頭。
從癱瘓司法制衡到僭越行政預算權,再利用普發現金進行政治情勒,我們正目睹一場由國會發動的、系統性的憲政瓦解。當國會多數成為凌駕於憲法之上的最高權力,當法律的界線可以被任意踐踏,一旦台灣民主走向混亂與崩壞,誰會是贏家呢?
作者:秦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