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肉包從不自天降

  • 2025
  • 世代
  • 政治
  • 時事
  • 民意
  • 立法院
  • 評論

在立院通過普發1萬元,賴清德總統也要求在10底發放完畢時,<<天下>>雜誌報導賴士葆等立委提議,要求修改預算法第81條之1,明定財政部稅收超徵,若較預算數高出3千億元或120%,將要普發於民。這是啥意思呢,就以過往4年就超徵1.87兆元,若該修法通過等於年年普發成真,當然啦,不是都有1萬元,在錢也不會咬人之下,全民初看一定叫好人爽,但若真知曉國家長短期和隱藏負債後,便會發現這是集體在當敗家子的前兆。

  的確不論是普發現金或消費券,國內主要政黨在當家其間都幹過,基本上那是因應經濟問題所下的特效藥,正常的運作還是要回歸到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以及政府租稅法規上的公平與改革。所以要修改預算法把超徵普發給全民是一種財政吸毒,但為了個人選票,政客卻何樂不為。以過往數年財政預算都出現超徵,主要源自於營所稅、綜所稅和證交稅,其實營所稅公司可以轉嫁到商品和員工,綜所稅在國內問題更多,那就是財富金字塔端家戶,繳的稅成了高佔比,這說明貧富差年年惡化到無解,社會對立嚴重。

  至於證交稅大增,是建立在當沖機制上,對此一機制該不該一延再延,從財經專家到立委都爭論不休,但有一點是無疑的,那就是此種股市成交量是建立在投機,而非長期投資上。那在了解何以財政預算會超徵的原因後,其實國人和立委更當深知,台灣是淺碟子經濟,不像美國有吸金全球資金的本錢,一但財政敗壞一定影響到國家信評,若真有財政超徵除了還債外,更當考量的是推動最低稅賦制,假若有一群人辛苦工作和養家後,財政單位替其做的綜所稅繳納通知,和最低納稅額相較竟是負數,那才是超徵後要普發的真正甘苦人,所以在這回普發1萬元要推動下,排富條款是必要和基本公義條件。

  在普發1萬元之後,更該改革的是政府推動的社福制度,龐大隱藏負債一大源頭就是勞保,本當是自償的體制交相賊搞成吃大鍋飯,集體鄉愿就是國賊當道,那何不勞保費率加快腳步調高到精算標準。事實上台灣在前途吃緊,當下卻緊吃的惡質心態是不分政黨和人民立場的,這才是在普發1萬元時,國人要自省和自救的核心,假若萬元普發後滿足的只是怕死、愛錢、愛作官(愛面子)的劣跟性,還要上演蛇吞象,那就是財政上的一代吃死一代。

作者:張勳慶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25-08-07 張勳慶

Post navigation

晶片稅與台股飆高的隱憂?國會亂局下的台美危機? → ← 警惕川普政府壓抑台灣的影響

Related Posts

晶片稅與台股飆高的隱憂?國會亂局下的台美危機?

2025年8月6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進口半導體徵收接近100% 關稅,但凡在美國有建廠、蘋果產品或投資計畫的企業可享免稅待遇。針對台灣企業,台積電因已投入亞利桑那州製造設施,短期內可能符合豁免條件,帶動台股在8月7日創下歷史新高,但這真的代表台灣經濟穩健向上嗎?恐怕不然。川普的政策背後,是明確的產業戰略與地緣政治盤算:要讓半導體製造重回美國本土,將供應鏈「去亞洲化」,更進一步排擠中國,也間接削弱台灣的「矽盾」效應。即便台積電得以豁免,其它未赴美設廠的台灣中小企業則將直接面對高關稅壁壘,供應鏈競爭力恐受嚴重打擊。 台股指數創歷史新高,乍看似乎是投資人對美方豁免政策的正面反應。但事實上,這種「樂觀行情」多半建立在對台積電個別表現的信心,並未反映整體經濟與產業結構的壓力。第一,關稅政策尚未落實細節,台灣是否可全面取得豁免仍未知。第二,過度在美設廠將導致技術與關鍵設備逐步外移,削弱台灣本地就業與產值。第三,若美中對抗升溫,美國可能進一步要求「技術交出換市場進入」,屆時台灣的科技主權將受到嚴峻考驗。因此,這波台股漲勢不僅可能只是短期資金行情的假象,更可能掩蓋了未來產業重構的風險。    台灣作為中美對抗前線,境內親中及親美勢力從過去模稜兩可走向壁壘分明,內部矛盾將引來美國猜忌,必然將關係產業發展的晶片產業緊握,方能防止中國染指及超越美國科技能力。在此存亡之際,台灣朝野仍一鍋亂。回到台灣內政,這場晶片關稅危機本該是行政團隊團結國人、積極應對的時刻,然而當前的國會亂象與藍白政黨的政治惡鬥卻讓政府談判籌碼大幅削弱。藍營近來強調「過度親美」、批評政府「沒有爭取對台優惠待遇」,但忽略了此次關稅針對的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整,不僅台灣,南韓、日本與荷蘭也在受壓之列。若藍營政客一味將外交與經貿議題操作成政爭,非但無助於爭取國際支持,反而可能讓美方質疑台灣政局穩定性與合作誠意。 白營則喊出「兩岸和平」、「自主外交」,但其政策輪廓模糊,無法提出具體解方。當藍白兩陣營陷入民粹式反對與政治算計時,台灣國際形象與政策一致性難免受損。台灣除了深化與美國的合作,也不能將雞蛋全放在單一籃子。除在美設廠,也應積極爭取在歐洲、東南亞等地建立新產能,同時強化本地半導體核心技術的人才培育與法制保障,以免長期被動挨打。另一方面,避免政策推動受國內政爭干擾。藉由建立「台美經濟安全對話平台」,納入產業、國會與民間意見,對外表現執政黨退讓之意也向國際透露是誰拖延台灣進程。  在全球政經綁定過深,又逢狂人領袖齊聚之世,台灣未來能否在大國博弈中保住自主地位、維持科技優勢,不在於短期的數字紅利,而在於能否凝聚內部共識、避免藍白惡鬥、穩健布局國際產業策略。這是一場長期抗戰,而非一日行情。 作者 / 風林火山

The Chip Tariff and the Illusion Behind Taiwan’s Stock Market Surge

On August 6, 2025,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nounced a near-100% tariff on imported semiconductors. However, companies with U.S.-based factories, Apple-related supply chains, or investment plans would be exempt. TSMC, […]

「災難政治學」下的作秀風波

7月下旬起,台灣中南部遭遇極端豪雨侵襲,嘉義、台南、高雄與屏東等地發生淹水、土石崩塌與農損,災情牽動社會情緒,也迅速成為政治操作的舞台。原本應是各級政府齊心協力、共度難關的時刻,卻因部分在野黨人士選擇將天災當作政治舞台,大打「災難作秀牌」,使救災工作飽受不實抨擊,也凸顯藍營政治人物在「災難政治」運作中選擇的老套路。      從公共治理的角度,檢視在七月防災問題,說明極端氣候已打亂政府既有在應災流程中的制度。也反應台灣需要的不是炒短線的情緒動員,而是建構一套跨層次、全社會參與的防災體系。      比起改善制度,人們往往在意公共人物如何表現,形成容易「作秀化」的公共議題。「災難政治」(disaster politics)一詞原本源自對災難應變過程中政治資源分配與權責歸屬的探討,但在實務中,常被濫用為「操作輿論、塑造聲量」的政治技倆。根據行政學者的理論,良好的災難治理應包含三大構面:預防(mitigation)、應變(response)、復原(recovery)。若政治人物忽略實際作為,僅關注災後鏡頭與社群媒體曝光,將災難簡化為「責任推諉與作秀比賽」,反而損害整體防災體系。其實台灣歷經921震災、八掌溪事件後積極修法災防政策已完善許多,惟面對極端氣候須調整部分。       在這次風災中,多位藍營地方民代與政治人物頻頻前往災區「現身說法」,但實際卻未參與任何協調或通報機制,有的甚至在中央尚未接獲地方提報前,就高調譴責中央「不救」。令人錯愕的是,部分國民黨立委於未了解水利設施與抽水站運作的基礎上,拍攝「冒水影片」誤導民眾,將既有排洪設施誤指為「工程失敗」,甚至有議員造訪原已退水的社區,刻意擺拍「災區巡視」影片,再經粉絲專頁與媒體轉傳擴大效應。        這類災難中的「聲量作秀」,不僅無助於災民復原,更模糊了制度責任與專業回應的界線,對現場第一線人員與地方治理者是一種無形壓力,也容易誤導民眾對整體災害應對系統的信心。       筆者認為實事求是方為執政者的制度應變才是關鍵。面對突發災害,政府所依循的程序不僅講究速度,更重視法定機制與跨層級協作。以此次南部豪雨為例,中央依「災害防救法」設置三級災害應變架構,依照風雨預報與實際災情分階段啟動支援,調動資源派遣至地方政府。水利署持續監控河川流量與水門狀況,消防署協調緊急人力進行疏散,農業部啟動災損評估程序,行政院更透過公文與專案會議,針對易淹地區提出後續排水改善方案。        此外,各地方政府如高雄市、台南市、屏東縣,亦依照事前建立的區域防災計畫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利用AI水情預警、社群通報機制與數位抽水控制平台,大幅縮短反應時間。地方首長如黃偉哲、陳其邁、周春米等,多數選擇留守指揮中心,而非第一時間奔走拍照、喊話接受訪問,選擇的是實際行動與資訊公開,而非空泛形象操作。        然而,網友及在野民代常以政治人物無立即到場、速度緩慢,不思考政務煩忙及救災專業性、人力調派困難,而毫無人情的指責,使選民同時染上這種情緒,使輿論檢討救災不力,而非思考極端氣候問題,及既有制度如何修改、地方及中央責任如何再度分配,並提升高科技在救災的表現。總之,救災已成為台灣政壇奇觀,首先去勘災被說擾民,不去被說成冷血;同災民救災說出作秀,甚至作秀也評價成真心或假意,以上論點充斥網路平台,多少政治人物及民眾能理性思考政策,組織全民抗洪專案,減緩下一場災難的影響呢? 作者 / […]

警惕川普政府壓抑台灣的影響

自從川普再次回任美國總統之後,台美方面都對川普總統是否延續第一任時期諸多友台政策抱持高度期待,然而近期的諸多發展顯示事與願違,甚至顯露出不祥的徵兆。 先是《華盛頓郵報》和《金融時報》均報導,國防部長顧立雄原訂6月出訪美國與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會面,因為美方擔心此一會面危及美中貿易談判與川習會,而在最後一刻臨時取消,美方迄今也未告知會談的新時程。 其二是賴清德總統預訂在8月初出訪友邦巴拉圭等中南美國家,途中將過境美國,然而突然臨時喊停,《彭博社》及《金融時報》披露,因為美國方面擔心影響美中貿易談判,以及美國總統川普可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因此讓賴總統出訪過境紐約一事生變,目前事態仍在持續斡旋中。 其三是川普政府近日宣佈對台灣課徵百分之二十的關稅,儘管賴總統緊急召開記者會表示是暫時性的,未來仍然有調降的空間,但是相較日本及南韓的關稅為百分之十五,而且川普政府並未發出專函通知台灣,而是簡略的將台灣列在跟其他次要國家的統合通知欄目,對於在美國亞太戰略中具有關鍵位置的台灣竟然是如此對待,引起不少關注台美關係的國內外學者微詞。 前述情況讓人想起川普第一任時期的國安顧問波頓在回憶錄《密室風雲—白宮回憶錄》提到川普總統對台灣的看法:「他(川普總統)指著桌上的馬克筆筆尖說:『這是台灣』,然後指著整張辦公桌說:『這是中國』。」一般認為這顯示川普總統並不特別看重台灣的重要性,台灣的地位被他認為遠低於中國這樣的大國。 如今川普總統在處理台海議題上看起來似乎重蹈在調解烏俄戰爭的錯誤,那就是過度重視大國(如中國、俄國)而輕視甚至壓抑小國(如烏克蘭、台灣)以討好大國作為談判的籌碼,對於台灣來說,更糟糕的是相對川普第一任時期,今日的川普核心圈少了龐培歐、博明等友台者,更多是川普個人的主觀決定,這使得台灣的處境不若川普第一任時期來得從容。 根據各方報導,川普總統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在外交安排下率領眾多美國商界高層訪問中國,跟習近平會面為美國爭取商機,在這種情況之下,川普政府刻意和台灣保持距離,甚至壓抑台灣,恐怕會維持一段時間。  而在這段期間,隨著前述川普政府作為、台灣政局變化、朝野勢力消長及關稅效應的多重影響之下,台灣內部「疑美論」甚至反美論調的發酵恐怕難以避免,對於台美關係的衝擊值得主政者、相關部門重視,並作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作者:局外人

Recent Posts

晶片稅與台股飆高的隱憂?國會亂局下的台美危機?

2025年8月6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進口半導體徵收接近100% [...]

More Info
The Chip Tariff and the Illusion Behind Taiwan’s Stock Market Surge

The Chip Tariff and the Illusion Behind Taiwan’s Stock Market Surge

On August 6, 2025,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nounced a near-100% tariff on imported semiconductors. However, companies with U.S.-based factories, Apple-related supply chains, or investment [...]

More Info
警惕川普政府壓抑台灣的影響

警惕川普政府壓抑台灣的影響

自從川普再次回任美國總統之後,台美方面都對川普總統是否延續第一任時期諸多友台政策抱持高度期待,然而近期的諸多發展顯示事與願違,甚至顯露出不祥的徵兆。 先是《華盛頓郵報》和《金融時報》均報導,國防部長顧立雄原訂6月出訪美國與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會面,因為美方擔心此一會面危及美中貿易談判與川習會,而在最後一刻臨時取消,美方迄今也未告知會談的新時程。 [...]

More Info
「災難政治學」下的作秀風波

「災難政治學」下的作秀風波

7月下旬起,台灣中南部遭遇極端豪雨侵襲,嘉義、台南、高雄與屏東等地發生淹水、土石崩塌與農損,災情牽動社會情緒,也迅速成為政治操作的舞台。原本應是各級政府齊心協力、共度難關的時刻,卻因部分在野黨人士選擇將天災當作政治舞台,大打「災難作秀牌」,使救災工作飽受不實抨擊,也凸顯藍營政治人物在「災難政治」運作中選擇的老套路。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