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庸一
在健保已屆二十週年之際,醫界推估今年國人醫療支出將達一兆一千億元,扣除健保給付六千億元,民眾自費醫療仍需負擔近五千億。整個被扭曲的醫療制度,已使台灣長期以來倍受稱讚的健保,瀕臨潰解。一旦唯一仍值得自豪的健保醫療瓦解,台灣還能剩下什麼?這是台灣人民切身及應該共同思考及嚴肅面對的問題。
在2013年台灣醫學會第106屆總會學術演講中,當代醫學以一個下午的時間,推出「台灣醫學半世紀-當代醫學月刋創刋40周年紀念演講會」。由各領域的專家,對40年來的台灣醫療發展,做一個詳細歷史的回顧,來為當代醫學劃下休止符的紀念。
當代醫學陪伴現在四、五十歲以上的醫師,走過他/她們醫學生、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的漫長歲月。對台灣醫學和醫療的貢獻,相信未來亦會有定論。在學術上,我與這些社內學長、同學相比,實在乏善可陳。因此,我僅能嘗試將代表所有社員們意見的社論,整理後,在演講會將台灣在40年來醫療環境的變遷,做一個報告,提供大家參考。
「不知道過去,就難以瞭解現在,也無法規劃未來」,這是丹麥在濫砍森林,差一點亡國後,在長期造林、復育過程中,感慨而發出的名言。目前健保的境況,與丹麥當年的森林,如出一轍。何去何從?只有靠大家的智慧和決心了。
有興趣的人,可參考下列書籍:
1.台灣醫學半世紀 廖運範、賴其萬、張天鈞等著 當代醫學大庫46。
2.當代醫學40年社論紀念文輯 當代醫學雜誌社著 當代醫學叢書26
從當代醫學的社論,看四十年來台灣醫療環境的變遷
從1973年在一片不看好聲中,廖運範醫師浪漫式的帶領一群年輕的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和總住院醫師,出版當代醫學後,至今已40年。儘管其間的冷暖和甘苦,讓人刻骨銘心,大家總算還能夠堅持當初的理想直到最後。40年了,當初的年輕人,如今,都已變成了資深公民,也逐漸離開了第一線的醫療重任。
整個過程的點點滴滴,廖醫師感受最深,在他的報告中,也已見証和呈現當代醫學的完整歷史了。
杏林論壇,從創辦開始至今,從未間斷,總數已超過480篇。雖然它所發揮的功能,見仁見智,也可能像船過水無痕,不過,它多少代表了當代醫學的所有成員在這40年中,對當時醫學和醫療狀況的批評和期望。社論,代表社的立場。通常,以在例行的社務會議中,將具有共識的議題,做為討論的重點。所寫出的文章,也必經發行人、社長和總編輯的修正和同意後,才能刊登。不論內容適切與否,它至少代表了所有社員的理想。
事實上,最有資格寫這篇報告的,應該是廖運範教授、張天鈞教授和賴其萬教授,因為,他們長期以來,負責當代醫學的如期出刊,也肩負了所有成敗責任。我只是承他們的厚愛,受命將社論整理後,嘗試回頭來看看在這四十年台灣醫療環境變遷中,我們所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