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自從今年1月再次上任以來,他的激進施政作為,無論是發動全面關稅戰,或是調停俄烏戰爭的手法,都給美國在二戰以來建構的全球政經體系帶來難以預期的巨大衝擊。越來越多盟邦開始思考,如果美國不再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我們需要一個替代性的自由世界國際秩序。歐盟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想要填補美國留下的權力真空,這也是台灣在川普2.0時代稍縱即逝的機會之窗。
台灣在這個時間點,需要提出的國際政治主張,爭取美國、日本、歐盟等民主陣營的支持,藉以建構有利於台灣的自由世界國際秩序。日本的作法值得台灣效法,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當初提出印太戰略,也就是倡議「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進而影響美國政府開始採用「印太地區」的說法,取代原本的「亞太地區」。因此,日本是印太戰略的早期倡議者,隨後被美國納入外交政策,對於以往總是被動響應美國政策的日本來說,這是歷史上罕見的一次角色互換。

台灣提出自己的國際政治主張,有三個思考方向:第一,善用台灣的地緣政治優勢。對於全球的民主陣營而言,台灣位於東亞第一島鏈的核心位置。早在韓戰時期,麥克阿瑟就指出台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不可輕易落入敵對國家之手。根據華府智庫的報告,2022年約2.45兆美元的商品貨物通過台灣海峽運輸,約佔全球海上交通的20%。因此,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為了現實利益,皆派出軍艦穿越台灣海峽,以確認台灣海峽作為國際水域的航行自由。
第二,善用台灣的產業優勢。近年的「矽盾」論述,讓歐美各國開始注意到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角色。隨著川普2.0時代,台積電將投資1,00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台灣需要借力使力升級為「矽盾2.0」,也就是擴大融入國際生產網絡,增加台灣與美日歐等民主國家的經濟相互依存度,實質提高台灣的國際影響力。
第三,善用台灣處置敵情威脅的經驗,這一點可說是尚未被重視的國際優勢。由於我們在地緣政治的位置,直接面臨以商圍政、文化統戰、滲透情蒐、認知作戰、灰色地帶衝突等複合式的龐大壓力,而且在第一線隨時出現新型態的敵情威脅。台灣長期累積豐富的即時處置經驗,我們需要彙整這些know-how與國際盟友分享,這也將是台灣對於國際社會的一大貢獻。台灣可運用彈性的務實外交手段,包括學術外交、智庫外交、國會外交等多重行動路線,主動向國際友人共享情報,突破原有的外交困境。
進一步而言,可發展為「石頭湯」戰略,意即台灣處於不被主流國際社會外交承認的弱勢地位,但是透過主動與其他國家的分享合作,一起創造出豐盛成果。台灣提出國際政治主張的說服力,一大原因是台灣被國際媒體多次點名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透過主動的情報共享,以唇亡齒寒之感,吸引其他民主國家投入資源,共同增強防衛實力。
作者: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