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5月6日爆發的印巴衝突,直到目前為止,雙方緊張情勢仍未緩和,而國際社會也在積極調停當中。
這次衝突肇因於2025年4月22日,巴基斯坦支持的極端組織恐攻喀什米爾,造成二十八名平民喪生,引起印度強烈反應,在中止印度河水源供給及外交關係之後,隨即對巴基斯坦境內的極端組織據點進行空襲。
稍後,巴基斯坦聲稱擊落包括三架最新式「飆風」在內的五架印度戰機,而印度方面強烈否認,雙方在空戰結束之後,仍不斷向對方發動網路攻擊和自殺無人機空襲。
在這場衝突中,有三個值得台灣重視之處,特別是事關未來台海衝突的可能發展。

首先是在衝突中的印巴超視距空戰,巴基斯坦得到中國電戰支援,給予印度空軍不小的損失,目前公認印度空軍至少損失一架「飆風」式戰機,所突顯的中國電戰能力是不容輕視的威脅,立委陳冠廷就指出,這次印巴衝突不只是區域衝突,更是中國與西方武器對抗的檢驗,對台灣安全具有重要啟示。
其二為印巴雙方在輿論戰的交鋒,在衝突前後,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刻意釋放對己方有利的資訊,如巴基斯坦聲稱擊落包括三架「飆風」在內的五架印度戰機,而印度方面則強烈否認,此外,雙方都積極透過接受國際媒體採訪、召開國際記者會,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並且刻意塑造己方才是衝突勝利者的形象。同樣的情況放在台海,台灣能否比照印度和巴基斯坦直接面向國際輿論、甚至爭取國際輿論,考驗著台灣軍方、外交部和執政者的公關技巧甚至外語應對能力。
其三是這場印巴衝擊是否會影響到印度在東南亞、南海甚至東亞的參與,使得印度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回到巴基斯坦,減少中國擴張的阻力,是值得觀察的後續發展。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衝突對於台灣而言並非事不關己的遙遠衝突,這場衝突所給予台灣的警惕如中國電戰能力的威脅、如何打國際輿論戰、印度是否會把注意力轉回到巴基斯坦,都可能影響到未來台海局勢,因此台灣必須持續觀察印巴衝突的發展,作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作者:洄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