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長年讀史的心得之一是這樣的,「當舊時代的弊病,已經達到『非下重藥不能治』的地步,為了解決這些弊病,而必須開創新時代的時候,通常很難避免一時性的動盪與人心不安等負面情境,與開創新時代的作為相生相隨」,而回任至今約3個月有半的美國川普總統,以及其所領導的聯邦政府,目前所作的事情,也似乎很難迴避於這樣的常態。
川普總統與其政府,為解決冷戰後期至今的「來者不拒式全球化」,特別是由於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為該國帶來經濟規模的一度高速膨脹與繁榮的幻影,連帶使該國黨政當局莫名其妙的自信心大增,進而開展對世界整體而言,弊遠大於利的種種惡性活動後,所引發的諸多問題,以對等關稅為先發,意圖啟動足以改變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及貿易的諸般秩序,藉以達到以下目標的改革:
—將全球化限制在具有共同價值觀、願意信守共通規範的國家之內;
—改善美國長年貿易逆差高漲、卻又必須負起世界相當程度安全保障,會同美國國債為美國所帶來的財政負擔,使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狀態能夠逐漸恢復正常,在美國能夠負擔的情況下,去逐漸清償既有的國債,而不是導向償債壓力的持續加重;
—扭轉「製造業空洞化到達『連維持戰爭經濟所需的能力都在逐漸喪失』」的不利境地,重新恢復美國在國防工業、高科技(特別是與國防工業有交集的部份)、醫藥及能源等戰略關鍵或機敏產業的自持能力。
但,此般變革的第一步,亦即上文所提到的對等關稅行動,在4月初正式發動後,雖然大約1個禮拜後,就以已有多國與美國接洽談判為由,而使得除了中國以外的國家,獲得90天的豁免期,不過,這樣的舉措,還是為世界各國,特別是與美國有緊密貿易關係的國家,帶來相當的震盪,多數長期依賴「美利堅和平」獲得經貿利益與安全保障的國家,對於川普政府的如此重藥,很難完全沒有怨言,這些怨言不僅成為面臨全國大選的數個國家,其左翼政黨得以操弄反美反川等要素,以維持其執政權的溫床(關於這方面的問題將另文討論),同時也成為某些不逞國家、或者具有反美反保守心向的國際媒體,或直接、或間接炮製輿論,以醜化美國特定盟邦國際形象、離間美國與特定盟邦關係,甚至試圖影響美國對各該特定盟邦政策為目的新一波輿論戰的溫床。
以台灣為例:
—台灣在對等關稅即將正式上路前,也同列於美國聯邦政府的豁免名單,據傳不僅已在5月1日完成美台之間的第1回合關稅談判,且也在美國聯邦政府相關部會的優先談判對象之中;
—不過,也許是因為台灣當前政局,由於藍白2在野政黨過去1年多在立法院,以其過半多數席次為恃,揮舞立法權所展開的焦土作戰,相當程度動搖台灣民眾對「事態如常」的信心,激起台灣社會的危機感,因此使大罷免運動方興未艾,中國黨政當局的黨軍—解放軍,軍機軍艦擾襲台灣近海及防空識別區的情況,近年也是毫無休止,又有關稅談判的參入,使得台灣所遭受到的中國及親中勢力認知作戰,在近期有持續加溫及激化的趨勢。

在以上的因素交會下,近期多個國際媒體或智庫,對台灣的報導或評論,由於其發表時間的相近,以及對台灣現狀、處境或立場的描述,其相當的負面色彩、甚或是不實的部份,具有相近的指向性,令人不禁開始揣度是否存在幕後黑手,這些報導包含:
—5月3日出刊的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週刊,以「台灣的考驗 (The Taiwan Test)」為題,乍看似乎是關心台灣當前的處境與問題,但細看後:
.系列報導偷渡該社對美國川普政府的無差別全否定立場,認為美國川普政府利益至上會喪失盟邦支持,美中關稅大戰將導致美國在印太地區失去影響力及嚇阻力,使印太地區權力格局失衡,最後將使台灣提早面臨中國侵攻危機;
.與此同時,系列報導也未能忠實呈現賴政府之所以目前無法增列國防預算,以有效應處中國侵攻危機的原因,在野的部份並不只是對中國的綏靖,而是藍白多數在立院加速拆毀現有的體制、透過預算等手段弱化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這部份也與在台灣的親中媒體長期以來的報導調性,有相唱和的嫌疑。
—而報導台灣與中國議題,立場一向與中國當局對台立場亦步亦趨,很少能夠真心對台灣摘去其有色眼鏡,在新加坡的地位,相當於《人民日報》之於中國的新國官方傳媒集團大報—《聯合早報》,該社駐台北資深記者莊惠良一篇以《台灣民主異化》為名的評論,刊登在3日的該報上。
稍觀該文可知,該文對台灣與其本位立場、乃至於台灣抵抗中國滲透及侵略的現實需求,可謂是純粹惡意的集合體,非難賴總統將中國宣佈為境外敵對勢力、無視於柯文哲之涉嫌京華城及北士科等重大弊案,以及藍白2黨在立院一連串玩法弄權、毀敗法制與憲政體制的罪行,將中國國民黨面對罷免潮時,反罷免行動涉及到的死人連署偽造文書等罪嫌,以及檢警調的偵辦舉措,污衊為整肅異己,最後得出「台灣原本引以為傲的民主自由內涵,正在加速逐步流失」的荒謬結論;這樣的文章若把媒體名稱掩去,很難不讓正常台灣人,產生「這又是哪篇中國黨政官媒的廢文了吧」的觀感。
—本月1日,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刊登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其2名資深研究員—奇維斯及魏特海姆,以「川普應該管管台灣」為名的投書,宣稱賴清德總統的國防安保政策及對中主張,是切香腸式的逐步台獨,要美國的川普總統為避免觸怒中國而嚴厲壓制賴清德,禁止賴總統標榜或伸張台灣主權的諸般作為。
先不論「『台灣獨立建國』是台灣法理住民的基本權利與國際法上權力」,既明確至極、也不容挑戰的事實性,以及此般主張長期遭到中國的扭曲污衊、與國際社會的縱容及壓迫台灣等情狀,這篇投書的主張,被國際親台輿論,視為是與中國當局立場高度契合、配合中國當局進行認知作戰的狗哨,遭到多方痛烈批判,也是這篇文章、其作者群與登用媒體的自作自受。
固然要論破這些報導或評論,其內容之不實、以及立場的種種問題,對於有一定基本常識的人來說,都並不算是困難的事,但,衡諸這些報導或評論背後,對台灣當前局勢及應處作為的刻意曲解、與所潛藏的高度惡意等等向性的一致,以及其時間上的接近性,確實很難不讓人往「中國黨政當局的對台口及宣傳口,正在藉此試探『在國際上製造新一波疑台論,使國際社會懷疑台灣自我防衛、與對抗中國侵略的決心,為進一步孤立台灣做輿論鋪陳』的可能性」的方向去做猜想,在台灣社會面對內除國賊式大罷免的同時,從政府到民間,也應該重新正視中國此般輿論與認知攻勢的危險性,透過適度的資訊公開、指摘並導正謬誤,以及立場宣示等方式的多管齊下,持續對中國與其同夥的污衊,做出有效的反擊。
作者:江夏生